
以案說法:老百姓身邊的法律故事(增訂版)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言
這本書第一版出版以來,我陸續收到很多讀者反饋。一位大學生說:“之前讀過的法律書籍,大多是法理、法條,或是單純地教授打官司的方法,讀起來乏味,放下書后印象全無。本書‘案情回放’‘庭審過程’‘檢察官說法’環環相扣,引人入勝,讓讀者如臨其境……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這樣的案例。”不少教育工作者、部隊現役軍人也寫來讀后感,談及自己的感想;還有一些老年讀者也對這本書提出許多建議,同時稱道“司法救助篇”彰顯人性關懷。
我想,許多讀者因為所學的專業或從事的工作與法律無關,無暇專門研讀大量的法律法規,只能通過閱讀優質的普法書補給法律知識。作為一線辦案多年的檢察官,我深知什么樣的書、怎樣的方式更能提高自身法律素質。那就是研讀大量的真實案例。所以,我選取辦案中爭議較大、案情復雜、有代表性的案件,站在讀者的角度,用通俗的語言詳細闡述法理知識。我必須做到讓每一個讀者讀了這些真實的法律故事都覺得對他們確實有用。說實話,辦案很辛苦、寫作也很殺腦細胞,如果這些真實的法律故事不能讓讀者受益,我情愿馬上停筆。然而,令我欣慰的是,首版書得到了廣大讀者的認可,還有不少編輯約稿,這無疑讓我激情似火,動力十足。
這些年,我們國家一直在不斷地修訂法律,出臺新司法解釋。即便如此,現行的法律法規仍然滯后于現實中的新型民事糾紛或犯罪情形,而站在司法實踐前沿的檢察官、法官想辦理好這些案件,除了逐級請示上級外,還必須憑借自身多年積累的辦案經驗。這就使得來自辦案一線的真實案例具有極高的參考、研究價值。2017年5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意見》,鼓勵、倡導執法者——那些執法崗位的檢察官、法官普法,這項措施意義深遠。我想,我們普及法律知識,不能僵化死板地照本宣科,而應用現實生活中一個個鮮活、有影響的司法案例,將法律知識扎根于群眾的頭腦之中。
鑒于讀者對“勞動爭議”和“醫療事故”等方面法律故事的需求,這次,我在增訂版中補充了相關內容。需要說明的是,書中的法律故事都是辦案實踐中的真實案例,考慮到不影響當事人未來的生活,特意在文章中全部使用了化名,我只想通過這些發生在普通百姓身邊的真實法律故事,與更多的讀者一起分享他(她)們打官司的成功經驗與教訓,呈現出法律公平、公正的正能量,相信大家都能理解。
同時,感謝全國人大代表、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河北柏鄉國家糧食儲備庫尚金鎖主任對這本書的支持和肯定。尚主任看完這本書的第一版內容后,欣然為增訂版撰寫推薦語,我深感榮幸。我知道,他在百忙中仍極力推薦這本普法書,是想讓更多的讀者獲取法律知識,提高自身素養,加快我們國家依法治國的步伐,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在此,向尚金鎖主任表達我崇高的敬意。
孟祥林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