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風:遺失的優秀傳統文化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導言 家國同源
中華是什么
中國人最了不起的是什么?兩個字——反省。我們是最會反省的民族,我們把一件事做完了,就要反省一下:我這樣做對不對?我有沒有說錯話?我有沒有得罪人?我要怎么樣去補救?……這就叫中華文化。我們不斷地反省,不斷地調整,不斷地向前走,但是永遠不離譜。
適時而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現在要注意了,亂變的結果是失去自己,一不小心就變成外國人了。我舉個例子:人家聽完你的演講說:“哎呀,你真會講,講得真好……”你怎么回答?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說:“謝謝你,謝謝你。”那他就是美國人了。中國人聽到“謝謝你”,心里都很好笑:謝謝我?我是給你一點面子,夸獎你一下,你以為是真的?日本人也不會講“謝謝你”,你夸獎一個日本人,他只會說:“請多多指教。”那是典型的日本人。中國人的回答是:“哪里哪里……”這才是中國人。
中華民族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個大反省,然后經過一個大調整,我們的文化才能夠日新又新。可是這個日新不是新舊的新。很多人一聽到新,就想到新舊的新,那是很大的誤解。我們這次就是要來破解大家心中的疑惑和偏見,否則再這樣走下去,吃虧的只能是我們自己,這真的是很冤枉。中國人被冤枉的時候,會有什么感覺?西方人被冤枉的時候,會感覺對不起自己。中國人不會,中國人感覺到冤枉,會覺得自己愧對祖先。我們認為是愧對祖先的,不說對不起自己,這才是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原始的基本心態。
幾千年來,我們扭曲、誤解了自己的文化,搞到最后真的是亂七八糟,所以,我們要建立真正可以在未來得到全世界認同的中華文化。在我講這句話的時候,我很感謝一位日本教授,那位日本教授跟我吃飯的時候講了一些話,令我銘記在心。
他說:“曾教授,全世界有資格講文化的,其實就是你們中國人而已。”我說:“你太客氣了,哪一個民族沒有文化?”他說:“不是的,尤其是歐美,他們只有文明,沒有文化。”我說:“文明跟文化有什么不同?”他說:“文明就是人家很欣賞你,人家很羨慕你,但是人家不會學你。”我說:“可是你看,多數國家都在學歐美啊!”他說:“學的結果是不長命!”他馬上舉例子給我聽:“你看看,菲律賓是亞洲第一個最熱心學美國的,現在怎么樣?印度是亞洲第一個最熱心學英國的,現在怎么樣?”我說:“謝謝你的提醒,我們中國人永遠會走中國人自己的路子。”他說:“這還不算,你們有資格叫作‘華’,就是因為你們每幾百年就會有一次跨越式的發展,使得全世界對你們刮目相看,都想派人去學習。”
一個人當經理,你去恭喜他:“恭賀你升官,當經理了!”他說:“哎,這個是去年就請我,我真的不想當啊,今年不曉得怎么樣,推不掉才去當的。”這就是中國人。如果他說:“是啊,我三年前就有計劃了,現在終于如愿以償了!”這就是美國人。如果他說:“沒有辦法,輪來輪去,輪到我了。”這是日本人。
一個人,你聽他講話,就知道他是什么人,因為文化是會在人的言行中表現出來的。但是我們現在亂套了。所以我們要慢慢地找回我們自己的路。怎么找?很簡單,問你自己就好了,不必問別人。你聽了這句話,心里舒服嗎?你聽了這種話,你做得出來嗎?會自然嗎?你聽了這些話,會思考這個值得自己照這樣去做嗎?如果你覺得會,那就好了,否則的話,我們真的白學了。
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都開始教小孩要謝謝爸爸,謝謝媽媽,他將來就是歐美人,哪里是中國人?我從小到大沒有謝過我父母一次,我會謝阿姨,我會謝謝王先生,我會謝謝老板,我什么人都可以謝,我從來沒有謝過我父母,為什么?因為大恩不言謝,父母的恩情是一輩子還不了的,你怎么可以說“謝謝”?人家幫你一個忙,你說聲“謝謝”,就是沒有事了,放下了,才叫謝謝。今天謝爸爸,明天謝媽媽,長大沒有你們的事,也沒有我的事,你是你,我是我,美國人就是這樣。大恩是不言謝的,只有小恩小惠才可以謝。
中國人只爭大是非,不爭小是非,所以大事要很清楚,小事要含糊一點,裝糊涂一點,不是很愉快嗎?那么精明干什么?現在很多人都是不論巨細,沒有大小,什么都算得很清楚,很明白,這是令我很費解也是很憂心的地方。往往一個人做錯了,他自己已經知道了,他會很慚愧,他會想辦法彌補,你一罵他,他就覺得你已經罵過了,自己對你沒有虧欠了,然后同樣的錯誤就會再來一次。我們現在的教育,都在教小孩變成外國人,那他們長大之后,怎么會有中華文化的素養呢?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
我們常常說,我們都是黃帝的子孫。可是,如果你問今天的年輕人,你為什么是黃帝的子孫,他會怎么回答?遇見那種比較坦白的人,他會告訴你,我不知道,反正書本上是這樣寫的。書本上寫的你就要相信嗎?還有些五六十歲的人更“妙”,他們竟然會告訴你,有沒有黃帝這個人我都很懷疑。
黃帝為什么是我們共同的祖先?用“共同”這兩個字,就表示我們不是他生的。如果是他生的,能夠用“共同的祖先”嗎?黃帝不可能生十三億人啊。可見,我們是黃帝的子孫,并不代表我們血統相同,也不代表我們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相同。
如果你認同中華文化,你就是黃帝的子孫;如果你不認同,那你就不是黃帝的子孫。我們以前用兩個名詞來代表這兩種人:一種叫華夏,一種叫夷狄。沒有歧視的意思,只是區別而已。我們也沒有要求你一定要認同中華文化,只是說如果你認同的話,你就是華夏的同胞,不管你是什么血統,不管你說什么語言,不管你的風俗習慣是什么,更不管你是什么國籍。所以,我們可以講“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全世界都有中國人。這不夸張,也不勉強。因此,我們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先有個清楚的認識,這樣才有辦法去選擇、分辨,才會在心里有所感應。
我們中華民族從很早以前,就打破了屬地主義和屬人主義。你是在哪里出生的?你爸爸是哪里人?我們都不作為依據。我們采用的是最先進的觀念——文化認同。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那就必須要認同中華文化。我想這是不能改變的。
中國人的標準是什么?不是居住區域,不是頭發、皮膚的顏色,而是文化的認同。有許多華僑雖然移居海外多年,卻仍然保留著對中國文化的認同,仍然自稱是中國人。但是,為什么也有一些人認為,中國文化是落后的,西方文化更先進呢?
現在有很多人,特別是那些自認為很有錢的人,他們把自己的家布置得跟西方的家庭一樣,把自己的子女教育得跟西方人一樣。尤其在結婚的時候,結婚照拍出來,如果不是彩色的,你根本看不出他是中國人。當然,中國近400年來很不爭氣,讓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十分低落,但是也不至于低落到這個地步吧。
我們生為中國人,死為中國鬼。這一點我們不應該忘記。不能因為我們有錢了,心里就沒有祖國了。外國人講“商人無祖國”,那是他們的事情。我們不管你是士農工商,不管你在什么職位,都是有祖國的。有人說,我們不是要世界大同嗎?當然要世界大同,但世界大同不能沒有國家。其實我們今天心平氣和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我們中國人就是太早有了世界觀念,所以我們的國家觀念才會很淡薄。大家不要相信一些人說的,我們太過民主或情緒太高漲,不是那樣的。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為中華文化盡一分力量,我們要珍惜中華文化,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空、無、多、有
中華文化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空、無、多、有。他什么都沒有,但又什么都有。
這種話現在年輕人是聽不太懂的。你看我穿的這件衣服,是不是中國特有的服裝?我告訴你,不是。中國五千年發展到現在,沒有一套真正是中國自己特有的衣服。你是不是覺得很可憐?不可憐。因為我們不在乎這些。我們有什么穿什么,愛穿什么就穿什么。但是你穿出來,就代表你的形象,代表你的價值,那就是自我制衡。奇裝異服別人可以穿,我不能穿。那種事情別人可以做,我不行。我只能管我,我不能管別人。所以當我穿西裝的時候,我穿得很自然。我沒有說我穿外國人衣服。我也沒有覺得穿西裝比較神氣,穿西裝有什么神氣的?搞了一套領帶像吊死鬼一樣的,有什么好神氣的?但我照樣穿。因為中國人不重視這些有形的東西,他根本不重視。中國人知道,有形的東西是有限的生命。它遲早是等于零的。
你看現在的高樓大廈,想要毀掉,那是一瞬間的事兒。中國人知道只有無形的東西才是延綿不斷、長長久久的。所以,你看我們重視什么?立德、立功、立言。聽起來好像立德最難,其實立德最容易。因為你要立功沒有機會,你怎么立功?立什么功?你文筆很好,人家不看你的文章;你口才很好,人家不讓你上臺;你能力很棒,人家不讓你出頭;你很有魄力,人家把頭一擺不甩你。只要你沒有機會,你就不可能立功。那不是你所能控制的。立言更難,你看一年到頭,出多少書?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書,最后都是廢紙。根本就沒人看,翻一翻就丟掉了。
只有立德聽起來最難,實際上最容易做到。我好好孝敬父母,我真心對待朋友,我認真做事。人家看我這個樣子,自然會模仿。甚至要不要模仿也是別人的事,他要做到什么程度也是他的事。但我自己絕對不居功。
作為一個中國人,你一定先要了解中國。不了解中國,你怎么做人?中國人的好壞觀念是很主觀的。一句話說明白了:你用得好就是好,用得不好就是不好。是你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我們現在最糟糕的就是從小對對錯、好壞、善惡沒有一定的標準,然后一輩子暈頭轉向。這都是老師不負責任的教育造成的,可是老師不負責任,那有什么辦法?
你看同樣一部《三國演義》,有人不是講《三國演義》,而是在講什么?他改一個字而已,叫“三國演‘利’”。只要義不見了,你就不是中國人了。這部書是講一個“義”而已,他沒有講對錯。你看人們都說:中國人很重視歷史,中國人為什么重視歷史?重視歷史你就應該去讀《三國志》,但我情愿看《三國演義》,你從這里去了解中國人,才是真實的。
中國人重視歷史意識,而不是重視歷史。很多人是不管什么順治還是道光的,你看歷史上的道光皇帝,現在根本沒有幾個人能記得他,他又不是你的親戚,你記住他干嗎?中國人重視歷史意識,并從中汲取營養。我覺得這些很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努力,我們才會爭氣。就算到處受打壓,你也會持久,然后你才能站出來。大家不忍心把你毀掉,因為好不容易才站起來一個。你看我們五千年的歷史好不容易出了孔子、孟子、老子。沒有幾個,那是好不容易才出來的。你把他打掉,中國就完全沒有文化了。中國人是不服氣的民族,這沒有什么不好。你要想辦法去實現這種民族性,而不是否定它。因為否定不了。
道政合一
假若你認同中華文化,你認同里面的什么東西?其實這說起來是非常簡單的。從黃帝開始,我們就沒有斷過。黃帝是被推舉出來的,不是選舉,他是被推舉成為當時天下的共主的。他被推舉出來以后,就感覺自己身上的責任很重大,于是他想:我要把這個天下治理好。可是怎么才能治理好呢?唯一的辦法就是遍訪名師,他要找到老師給他指點。于是,他找了好幾十位老師,可沒有一個令他滿意的。最后他找到了廣成子,廣成子告訴他,你要把天下治理好,按照四個字去做就行了。這四個字最后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我們這個華夏大家庭共同的核心價值,叫作“道政合一”。
我們沒有宗教,我們只有“道”,道跟政治是合一的。道是什么?道有可以說的,有不能說的,有很難說的,它很復雜。可是我們現在不要講得那么復雜,我們用三個字來代表它就可以了,叫“憑良心”。任何一個人,只要憑良心,那個道就出現了。道永遠在我們心中,只是我們不去注意它而已。
什么叫作政?政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政治。為什么政治那么重要?中華民族永遠是政治掛帥的。因為只要你政治親民,其他事情都很好辦;只要政治一腐敗,其他事情都跟著倒霉。這條規律自古以來都被證明得很清楚,我們不必避諱。政治是什么?政治就是為人民服務。有些人認為那是當官的事情。那是清朝以前。清朝以后,我們各行各業就都是衙門了。其實,公司一大就容易衙門化。有時候小老板也很官僚。這不是什么壞事情,我們就是讓每一個人,只要愿意,都可以為人民服務。而實際上,不管你從事什么行業,都必須為人民服務。所以,不要再分什么制造業、服務業,這種劃分是沒有意義的。任何一種行業發展到最后,一定是進入服務業,非服務不可。
道政合一,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憑良心為人民服務。各位想想看,如果每一個人,在不同的行業,在不同的職位,都有顆共同的心,那就是真正地憑良心來為社會人群服務。如果這樣,還會有黑心食品嗎?會有有公害的東西嗎?會有環境污染嗎?社會秩序會混亂嗎?有些人會無緣無故地跑出去,搞得人家都不安寧嗎?應該不會吧。道政合一比法律的效力要大得多。我們現在是有法律,可是全世界都動亂不安。因此,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要把我們的核心價值放在這里,爸爸媽媽要做孩子的榜樣,無私地奉獻,全心全意為自己的家人,為鄰居,然后為外面的人。孩子從小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都是道政合一,雖然他不懂這四個字的含義,但是那些點點滴滴,他都能感覺得出來。那長大以后,你還會對他不放心嗎?他會為非作歹嗎?他會在社會上變成搗亂分子嗎?不會的。
中國傳統文化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無論你有多么遠大的理想,你都要從自身做起,從一個家庭做起。所以家庭,是一個人發展的基礎。那么,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是如何體現中華文化特色的呢?
人人想做都可以做,這是中華文化最大的特色,比如,你想做堯,你就可以做堯;你想做舜,你就可以做舜;你想做孔子,你就可以做孔子;你想做老子,你就可以做老子;你想成佛,你就可以成佛。西方人沒有這種機會。西方人的上帝永遠是上帝,人再努力,一輩子也成不了上帝。所以,我所講的都是你可以做的,沒有一個是需要超越的,你拿這個做基礎,然后再慢慢地往上發展,就成為中華大道。
中華大道聽起來好像很復雜,實際上也就幾個基本觀念而已。第一,仁治。這個“仁”是仁愛的意思。第二,理治。“理”是道理的意思。第三,圓通。不是圓滑。可是大多數人一聽到圓通,就會想到圓滑,這是長期以來的一種病態的想法。我們要堅持,但是不能固執;我們要妥當,但絕不能欺騙。若能把這幾個觀念讓孩子從小不停地耳濡目染,就已經很好了,講那么多大道理干嗎呢?背那么多教條干嗎呢?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內方外圓。里面一定要有原則。我們家的人就是不能做這種事情,你再怎么樣威脅、利誘,我們都不為所動。但是外面有很多人,他們跟我們的想法不一定一樣,所以我們要表現得圓通一點兒。圓通是什么意思?圓通就是我會慢慢地跟你磨合,而不是理直氣壯地告訴你:這樣不可以,我的家人就是跟你不一樣。因為這樣說的結果是不好的,人家是不會買你的賬的。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這些圣賢給我們的真本事,在家里一層一層地提升。家長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慢慢地讓他去感受,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就會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層次,就會很樂意做這家人,他出去后就會因是這家人而自豪。千萬記住,我們只講自豪,從來不講自傲。
我們現在很不幸,我們都在說“我們以你為傲(We are proud of you)”。這種話不是中國話,是西方話。西方人可以“proud(驕傲)”,但中國人絕對不可以“proud(驕傲)”。“我們以你為傲”,這種話是不能講的,因為驕者必敗。我們中國人可以自豪,但絕對不能驕傲。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國家有些運動員,得了獎就很得意。你是一名運動員,你的職責就是如此,為什么贏了個比賽就這樣了呢?那就是沒有素養,那就是家風不好。所以,一出去就丟臉。有這個必要嗎?你謙虛一點兒,人家還佩服你。甚至還有個別運動員,一贏得比賽,就把賽場的東西給破壞掉,使得主辦方收回獎杯作為懲罰。這樣的行為丟自己的臉,丟父母的臉,丟中華民族的臉!
可見,家風不是說你想要就隨時可以有的,如果從小沒有打好基礎,長大后你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言行的。現在社會上很多怪現象的主人公,都是在小時候,家長沒有給他們奠定守規矩的基礎,才造成他們今天動不動就罵人,動不動就出手打人。最后都是父母蒙羞。尤其今天網絡這么發達,大家隨時都可以把你的行為發到網絡上,又有很多人對此感興趣,于是關注數一下就可以達到幾十萬。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我們更需要好好去體會家風的重要性。
東西方道德觀念的差異
在導論的最后,我們還需要討論一下東西方道德觀念的差異。為什么要講這個問題?因為現在年輕人受西方文化影響太深了,反而對自己的文化不夠重視。這樣肯定是不可以的。所謂知己知彼,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這樣才好在很多問題上站好立場,擺明態度,有所取舍。
西方人服從法律,我們是效仿先賢。我們沒有叫你服從法律,當然也沒有叫你不服從法律。我們只是認為,只要在中國稍微有些社會經驗的人都知道,法律是不夠用的,法律管不了中國人,因為中國人是最守法的,他從來不違法,他只是喜歡動腦筋,做法律沒有規定的事情。這就夠你忙的了。所以,我們今天講創新,這是非常麻煩的事情。創新只能在局部進行,你在科技產品上面憑良心去創新,這個沒有任何人會反對,但如果在整個社會講創新,就會有人鉆法律的漏洞。人家外國人鉆法律漏洞,只是在邊緣鉆,中國人是跑到外面,然后再進來,再跑出去,歷來是這樣,這已經融入我們的血液了。
法律一定要有彈性,法律沒有彈性誰都不敢執行。可法律一有彈性,問題就來了。所以打官司最怕碰到年輕的法官。如果碰到年紀大的法官,他知道以前判錯了好多人,這次就從寬了。可遇到沒有經驗的法官,他就會跟你談法律怎么樣,那就糟糕了。
西方人是唯理是從,我們是唯道是從。理你怎么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永遠有道理。比如,西方人聽到一句話會根據這句話來判斷是非,中國人沒人敢。中國人聽到一句話,先問誰說的,我們是根據誰說的來判斷它的是非,否則你在中國社會如何生存?你不知道是誰說的怎么敢下定論?根本沒有什么對與不對的問題,這已經是文化基因了,是民族心,是我們的生存之道,也是我們基本的生活技能。但是長期以來卻被我們否定了,然后總是生活在幻想當中,一直罵中國人,這有什么好罵的?
很多在國外有成就的中國人講,我是到國外才有的成就。你在國外才有的成就?一句話講完了,騙中國人比較難騙,騙外國人比較容易騙。你有本事回來騙自己人,試試看?人要了解自己,不要欺騙自己。你在國外,再怎么樣,真的都過不了三代。在國外,比如你問你的兒子禮拜天要不要回來,大家團聚一下,吃吃飯,他怎么回答你?他跟你說“maybe”。你聽了會怎么樣?你不氣死了?maybe,誰跟你maybe?跟外國人才是maybe。在國外,你再有權勢也維持不了三代,因為你已經喪失掉你的一些基本原則了。
所以,我今天非常明確地講一句話:生活方式可以改變,生活法則絕對不能有絲毫的改變。生活法則是經,經是不能改的,叫經常。生活方式是不得已的,比如你到國外就得用刀叉。我們現在用刀叉,沒有幾個人是真會用的。西方人的叉子就是處理食物的一個平臺,不是讓你叉東西吃的。可我們都是用叉子來叉東西吃。如果你不了解這些,就不要說自己很了解西方人。你才去過幾次?
西方人是個人本位,所以很多人就說,西方人是個人主義,我們是集體主義。中國人為什么是集體主義?日本人才是集體主義,西方人是個人主義,我們是看著辦主義。我們一切都是看著辦主義,該團結我們必須團結,該個人我們必須個人,這個叫作交互主義,因為我們受《易經》的影響非常之大。
西方人重視權利,我們今天也常常跟著說:不要忘記你的權利;不要讓你的權利睡著了;人民有知情的權利……其實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中國人重視的不是權利。你有權利又怎么樣?空的。我們講權,下面一定要加上個限,所有的權都是有限的。在中國當老板最簡單,該你做的事他偏不讓你做,怎么樣?他不讓你做,就讓別人做,你有什么辦法?你的權限他整個剝光,一夜之間剝光,把你架空,你能依法告他?才怪呢。等到哪一天你到了他那個位置,你也會跟他一樣。
我在英國的時候,發現有很多臺商在那里,都當了小老板,而這些人我以前都認識,因為他們是我在臺灣的一家大公司的同事。他們出去以后都獨立了,自己當老板了,所以我就問他們,我說你們怎么派出來一個就自己搞公司,然后把東家都忘記了?他們怎么說?他們說我們當干部的時候,總覺得老板太小氣,胸懷不夠,不會用人,所以我們一有機會,就自己干了,自己當老板。他們說,因為你是熟人,我們才跟你講真話,這話我們跟別人都不能講,我們覺得我們現在越來越像他了。我說沒有錯啊,你們不像他就活不了。所以,像這種事情,就是你沒有將心比心。西方人是固定的,因為他依法,你是高階就是高階,你是中層就是中層,他是很清楚的。中國人哪里會這樣?中國人開會通知你,你就是高階;開會不通知你,你就不是高階。中國人開會通知是算數的。
我們重視的是責任。把這個搞清楚,你就能夠按照中國人的方法去走。中國的小孩兒到了18歲說我要獨立,因為外國人都獨立,我也要獨立,爸媽你們不要管我了,可大早晨卻管爸媽要錢。外國家庭是連錢都不給的,你有本事就一切獨立!這都是事實。如果父母不給你錢,你還獨立得起來?反正我不相信。你連學費都交不起。外國孩子能獨立是因為認識貸款機構。我的孩子到美國讀書的時候,是我帶他去的。我去銀行開戶的時候他們就問我你要干嗎,我說我替我的孩子開戶,他問我要借多少錢,我說我不借錢,他說你不借錢開戶干什么,我說我存款給他,他說他讀書可以向政府貸款、申請獎學金,還要你管嗎?我們老是學人家對自己有利的部分,自己應該盡的責任卻裝作不知道。
所以,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具體到個人如何做,家庭如何做,我們都應該好好思考,想清楚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