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最后一戰(上)
楔子:
年少時,覺得無事不可為;長大后,卻覺得無事可為。
我叫丁若男。
金匱市嘉世行代理的老大就是我。
連續多年蟬聯金匱十大地產風云人物。
今天將是我在嘉世行工作的最后一天。
在車里最后一次打量一下自己的職業妝容,自贊完美后,我走出了車門。
今天要去參加的是日企華芳在湖邊項目的全案競標。
據我所知我的老對手策聯地產、李萬田的萬成,還聽說魯國慶的圓融也來了。
策聯這三年發展的特別快,市場占有率遠遠高于嘉世行,不過利潤率嗎?圈內心知肚明,反正它是靠上市圈錢的,利潤率不是他們考慮的問題。
萬成是我所在的第一家金匱本土代理公司,李萬田是我的第一個老板,二十年來在金匱本土屹立不倒,關系運營的能力,實在讓人佩服。
魯國慶是我的老同學了,圓融其實不是一家全案代理機構,而是一家分銷機構,我沒想到,分銷公司竟然也可以來參加全案競標了。
我走進會議室外的等待大廳,正好九點整。
所有人都吃驚地看著我。策聯、萬成、圓融,幾個團隊立刻聚首竊竊私語。
嘉世行的趙忠年和馬天真相互對看了一眼。我聽到馬天真在質問:她來干什么?聲音大了一點。趙忠年狠狠地盯了她一眼。
趙忠年看了看兩邊的人,一副為難地模樣,只好自己跑來接我。他低著頭,盡量不看我。
趙:丁總,你,怎么來了?
我想他到底是覺得愧疚不敢看我,還是其他原因不忍看我。我不知道。管他呢!
丁:今天是我在嘉世行的最后一天,這么重要的競標我怎么能不參加?!你說呢,小趙。
趙忠年一直低著頭。
甲方代表杜經理來了:丁總親自來,實在是太好了。來來來,我們進會議室,今天和往日不一樣,今天是明標。
會議室內,甲方的城市總、項目總、工程總、營銷總等坐滿了半邊。領頭的是一位未曾見過面的日本人,長著一張撲克臉,十分嚴肅。
杜經理介紹說:這位是剛從日本派過來的藤原先生,是我們這個項目的總負責人。藤原先生中文很好。
參加競標方的臉上都露出了吃驚的神色,我知道看來這個人誰也沒有打點到,這次有機會憑真本事一決勝負了。
策聯的新任老總是員女將,好像姓陳,她有些敵意地看著我。我不由想到策聯原金匱的老總、我的至交好友易建勛已經走了三年了。
李萬田這些年混跡地產江湖,二十年了,臉上已頗有些風霜。他抬頭瞄了我一眼,和旁邊的人輕聲交流,大概是在想對付我的說辭。
魯國慶胖了,腆著肚子,板著一張老板臉。真的,原來這就是老板臉。
杜經理:誰第一個說?
其實大多數公司每次競標的報告內容都是大同小異,套用格式,拉點數據,既然是明標,那么第一個說的公司就很有優勢了。
李:我們第一個到的,要不就按時間順序來?
陳:按照保證金的多少來,這就是誠意。
魯:我們今天來的人最多,是不是給我們一個機會?
大家都看著我。
丁:你們隨意,我最后一個好了。
杜在藤原耳邊小聲說了幾句,藤原點點頭。
杜:我們今天就按到的時間順序來。先萬成,再圓融,策聯和嘉世行并列,那就按丁總說的,嘉世行最后。
李萬田微微一笑,我想杜的這層關系李萬田應該已經經營到位了。
競標講稿開始了。
我聽得昏昏欲睡。
李萬田無非講的是自己在金匱的深耕經營,二十年的高端客戶積累;
魯國慶講的一定是自己有多少外地分銷客戶的通道;
策聯無疑一定是講的自己對保證金制度的支持,錢多壓死人唄。
反正不會有一個公司,一個人是真的在認真研究市場、客戶、產品,沒有一個在講項目本身。都是套路,一帶而過。
我一直注意藤原的反應,他雖然表情管理地不錯,但是我還是看出了他的不滿,臉上不見一絲笑容,眼睛里面沒有一次亮過。我知道我只要打動這個人就夠了。
也許是老天可憐我,給我一個圓滿的結尾。我想。
輪到嘉世行了,我站了起來。
丁:藤原先生,在座所有做地產的同行們,大家好。我是丁若男,下面由我來講解嘉世行對華芳地塊的競標方案。
我小聲關照趙忠年:切換到最新方案上。
趙將我剛剛給他的新方案接上。這方案是我昨天寫到凌晨四點多才完成的終稿。
我站了起來,走到投影屏幕前,開始講解。
丁:所有的數據我們都是從同一個地方獲得的,所不同的是我們對數據的分析和對未來的判斷。所以讓我們跳過這些數據,直接從項目本身開始。
藤原先生的眼睛亮了起來,他開始投入地聽我講稿。
省略講稿過程。
我終于說到了大家都最為關心的結論。
丁:所以,我決定這個項目操盤手法和其他開發商不同,以慢打快,以時間換空間,以優選客戶對海量分銷。
藤原點點頭,情不自禁地鼓掌,其他人面面相覷了一下,跟著鼓起掌來。
杜畢竟年紀還輕,修煉不到家,他看著李萬田,再看看我,顯出有點尷尬。
杜:丁總的演講真是精彩,不過我們還是要落到實處的。我們現在進入第二個環節,自由辯論階段,甲方乙方任何人都可以發言提問。
魯:我說兩句,我今天帶了整個分銷團隊過來,但是剛才卻聽丁總的總結發言,說要放棄分銷,請問丁總,沒有分銷,你的客戶要從哪里來呢?
丁:魯總,房地產項目啟動分銷,只有兩個目的,第一市場上無人知曉,第二需要吸納跨區域的客戶。不知道的前提,我想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市場是不存在的,現在哪個項目出來,只要有購房需求的客戶都會去看。而需要跨區域金匱以外的客戶,金匱有600萬市民,要消化1800套頂級精裝湖畔日式公寓,我覺得這個比例不是太高,反而是人人爭搶才對。
陳:丁總,你說到的以慢打快,我覺得你是置開發商的利益于不顧,能早一年回來的款子,何必要等到一年以后呢?
丁:要是以陳總剛才說的價格去賣,一年肯定是可以回來了,因為我都想來搶一套。不過開發商的利潤在哪里呢?
陳:這個項目按照我們的操盤,將有上億的利潤。難道丁總剛才沒有仔細聽我們的報告嗎?
丁:陳總應該知道,現在的市場開發商拿地是所有開發環節中最難的。在這種形勢下,就要精細操作手上僅有的土地資源,讓它盡可能實現利潤最大化。華芳的這塊地,屬于稀缺性的自然景觀資源,一線臨湖以后再也不會有,而華芳的精工裝修,同樣在金匱地產史上是唯一的。這兩個唯一性放在你面前,陳總還是要低價拋貨,不禁讓我質疑你的專業性。
陳:你——
丁:按照我們設定的價格賣,我半年就能拿回你說的全案利潤,剩下一年半都是凈賺的。
陳:那也得你賣得動才行。
李:我認同丁總的一些觀點。
丁心里一笑,老李要出手了,果然姜還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