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生態圈:馬云在互聯網的謀篇布局
最新章節
- 第10章 附錄:馬云相關演講
- 第9章 團隊:找到“對的人”,維持團隊“價值圈”
- 第8章 服務:以客戶為中心,才是未來互聯網的方向
- 第7章 引資:選擇投資者,認錢也認人
- 第6章 求變:迎戰即將到來的變革時代
- 第5章 機遇:互聯網帶來的不是沖擊,是機會
第1章 前言
阿里巴巴自1999年創立至今,已經過去了17個年頭。在經歷無數的挫折與困難之后,如今的阿里巴巴已經發展成擁有員工數萬人、市值上千億美元的世界一流企業。2016年3月,阿里巴巴官方對外宣布,阿里巴巴2016財年商品交易即時總額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至此,阿里巴巴集團終于超越沃爾瑪,正式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體。
阿里巴巴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躍升為全球最大的零售體,一方面得益于近幾年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應用技術,另一方面創始人馬云功不可沒。不只是因為他的高瞻遠矚,即使在那個時代被人當作“騙子”“瘋子”也堅定不移;也不只是因為他的堅持不懈,從18人在家中辦公開始,就沒有什么能夠成為他追逐夢想的阻礙……更重要的是他在阿里巴巴的發展過程中所做出的無數判斷和決定,沒有這些,定然不會有如今的阿里巴巴。
雖然在2013年的時候,馬云向員工發出公開信,宣布于當年的5月10日起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CEO一職。但是這個辭職并不代表阿里巴巴“馬云時代”的終結,身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的馬云對于阿里巴巴的影響仍舊深遠而持久。
與騰訊等公司不同的是,阿里巴巴在相關報告中很少提及“連接”的概念,但阿里巴巴也有自己的目標,它一直致力于連接人和商品,且早就為此進行了多種業務布局并深耕。比起騰訊的“連接器”,阿里巴巴更像是在做電子商務平臺背后的“處理器”和“服務器”。
目前,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一個旗下擁有眾多業務的強大集團。在原有的B2B平臺基礎上,阿里巴巴發展了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云、螞蟻金服、菜鳥網絡等一系列相關業務,并通過入股和收購等方式,先后投資了眾多互聯網及相關產業公司。據統計,僅2015年,阿里巴巴就投入183億美元投資了超過65家公司、斥資50億美元收購了8家公司、花費25億美元投資了15家海外公司,不可不謂之大手筆。
在這些投資的背后,則是馬云對于阿里巴巴未來發展的謀劃和布局。“阿里不是隨意買公司,而是為這個生態系統去買公司。”至于有人質疑阿里巴巴“胡亂收購投資”,馬云認為是其對阿里戰略的不理解導致了這些誤解。在馬云看來,作為企業,存在一些短板是無法避免的,這也導致了阿里巴巴在很多方面無法靠自身擁有的業務進行發展。所以他希望提供平臺和機會,將一些業務交由其他企業來做,并以這種方式把阿里巴巴生態圈做大、做好。
阿里巴巴懷抱著“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緊緊圍繞交易核心,構筑著全新的商業生態圈。在這個生態圈之中,電子商務和金融是絕對領先的業務;阿里巴巴大力發展的本地生活O2O、文娛媒體、醫療健康、企業服務等也成為相對領先的業務;除此之外,旅游、硬件、教育、體育等產業也是阿里巴巴關注和想要發展的方向。
對于馬云而言,阿里巴巴不應該作為一個龐大的互聯網帝國而存在,“以平臺思路,提供移動互聯時代的‘水、電、氣’生態基礎設施,最終成為‘無所不在’的無邊界生活圈”才是他的最終目標。正如馬云所說:“因為是生態,所以它生生不息;因為是生態,所以它也有春夏秋冬。我們希望的是在這個生態里,崇尚誠信、努力奮斗、不斷學習、敢于創新的企業能夠成功,我們幫助年輕人和小企業做創新、創意、創造。”我們有理由相信,馬云的阿里巴巴生態圈仍舊會愈加發展壯大,至于它最終會呈現出怎樣的形態,就需要我們拭目以待了。
本書在介紹馬云這些年來提出的前瞻性戰略、與眾不同的經營管理理念、精辟的經營戰略、富有特色的團隊建設和培養人才的準則等內容的基礎上,還將他這些年來對阿里巴巴生態圈所進行的布局和謀劃做了重點描述。希望無論是商業人士、創業新人還是普通的大眾讀者,都能夠從本書中看到一些不一樣的觀點并得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