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菜根譚》原序
戊子之秋,七月既望,余以抱病在山,禁足閱藏。適岫云琮公由京來顧,出所刻《菜根譚》命予為序,于是公自言其略曰:“來琳初受近圓,即詣西方講社,聽教于不翁老人。參請之暇,老人私誡曰:‘大德聰明過人,應久在律席,調伏身心,遵五夏之制[1],熟三聚之文[2],為菩提之本[3],作定慧之基[4],何急急以聽教為哉?’居未幾,不善用心,失血莫醫。自知法緣微薄,辭翁欲還岫云。翁曰:‘善,察爾因緣,在彼當大有振作,但恐心為事役,不暇研究律部。吾有一書,首題《菜根譚》,系洪應明著。其間有仁語義語、持身涉世、隱逸顯達、遷善介節、禪機旨趣、學道見道等語,詞約意明,文簡理詣。設能熟習而勵行之,其于語默動靜之間,窮通得失之際,可以補過,可以進德,且近于律,亦近于道矣。今授于汝,宜知珍重。’爾時雖敬諾拜受,究不喻其為藥石意也。洎回岫云歷理常住事務,俱忝要職,當空花之在前,元由眼翳而莫辨,認水月以為實,本屬天影而不知。由是心被境遷,神為力耗,不覺釀成大病,幸未及于盡耳。既微瘥間,尤以解郁,因追憶往事,三復此書。乃悟從前事事皆非,深有負于老人授書時之心焉。惜是書行世已久,紙朽蟲蠹,原板無從稽得,于是命工繕寫,重付棗梨。請弁言于首,啟迪天下后世,俾見聞讀誦者身體力行。勿使如來琳老方知悔,徒自慚傷,是所望也!”
余聞琮公之說,撫卷嘆曰:“夫洪應明者,不知為何許人,其首命名題,又不知何所取義,將安序哉?”竊擬之曰:菜之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發,故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似此書所說世味及出世味,皆為培根之論,可弗重歟?又古人云:“性定菜根香。”夫菜根,棄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知。如此書,人多忽之,而其旨唯靜心沉玩者,方堪領會。是與否與?既不能反質于原人,聊將以俟教于來哲。即此為序。時乾隆三十三年中元節后三日。
三山通理達夫謹識
【注釋】
[1]五夏:即古代郊廟樂典《昭夏》《皇夏》《誠夏》《需夏》和《肆夏》的合稱。
[2]三聚:又稱三定聚,指大乘菩薩之戒法,分正定聚、邪定聚和不定聚。聚,種類。
[3]菩提:意譯即覺、智、知、道。廣義言之,就是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的智慧。
[4]定慧:即定學和慧學的通稱。定,禪定;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