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主編會客廳
THE EDITOR'S WORD.
那些“愚蠢”的科幻電影
[美]邁克·雷斯尼克 Mike Resnick 著
華龍 譯
以一封特別的讀者來信,為第四輯《銀河邊緣》拉開帷幕。
邁克[1]、沙希德[2]:
我剛剛結束為期兩周的歐洲旅行回來,今天早上一邊倒時差一邊整理堆積如山的郵件時,發現了第一期《銀河邊緣》,而且里邊有我的故事,真是讓我如獲至寶。
邁克,你這工作真是妙不可言,主編前言真是生動極了,特別是第一期這篇。那感覺就跟打了興奮劑一樣。這并不意外,因為你很了解這么一針興奮劑之中應該包含什么,應該是什么樣子,而且你做到了。還有,沙希德,這真是一項極富創造性的工作。
大約從1949年年初,我就開始收集科幻雜志,而且收齊了雨果·根斯巴克在1926年創刊《驚奇故事》之后的每一期。至今我仍保存著全套,而且(盡管我幾乎都不怎么看了)我還在繼續一本不落地收集《類比》《幻想與科幻雜志》《阿西莫夫科幻雜志》,當然了,還有所有那些現今已經停刊的雜志,比如《銀河》《未來》《科學冒險故事全二冊》(最后這個名真不是我杜撰的,沙希德)。不過,我并不怎么費心去收集最近創辦的雜志,因為它們騎馬訂的裝幀形式擺在書架上不怎么好看,而且數量太多了,讓我一期不落地追,實在是力不從心吶。
盡管如此,我還是想收齊全部的《銀河邊緣》,不只因為它擁有成為一份了不起雜志的潛力,還因為它的謀篇布局又讓我涌起當年的沖動,那股促使我收齊所有那些現已絕版的六十年前老雜志的沖動,比方說《非凡驚奇故事》《科幻季刊》《超級科學故事》等等。
沙希德,你能否給我寄一套前三期雜志?同時請把我列在你的郵寄名單里。我大概有五十年沒給專業雜志寫過讀者來信了,現在寫這么一封,感覺真棒。
鮑勃[3]
(邁克注:我們當然要給鮑勃寄上一套雜志啦。而且要在這一期登一篇他的好小說。)
歡迎欣賞第四期《銀河邊緣》。我們一如既往地為各位獻上新老故事,當然了,我們也有固定欄目,比如格里高利·本福德、保羅·庫克等等。
已經有不少讀者來信,表示挺喜歡那些塵封多年的科幻八卦史。還有幾位問我,為什么不推薦一些科幻電影呢?特別是近期的科幻電影,畢竟現在我們已經完善了電腦動畫技術,可以把任何想象出來的東西都很真實地放進畫面里。
好吧,我會推薦科幻電影的,不過不是近期的“科幻”電影。而這當然是有原因的。這都要從卡蘿爾說起。
卡蘿爾這個人,平常是不會輕易感到尷尬的——跟我結婚五十一年,什么尷尬癌都治好了。但是最近,她卻宣布再也不會坐在我身邊看科幻電影了,她寧愿坐到影院另一頭去,而且要努力假裝不認識我。
她沒錯。在看科幻電影時,如果我在身旁,那真的沒什么意思。我不知道為何就成這樣了。在我成長的歲月里,我是很熱愛科幻電影的。我可以原諒它們粗糙的特效,也可以原諒那些B級片的演員陣容和制作經費。好吧,其實電影《它們》[4]連平方立方定律[5]都沒放在眼里,但是,它呈現的完全就是我們想要的。也許電影《怪形》跟約翰·坎貝爾在創作原著小說《誰會在那里?》時心里所想的并不完全一致,但這片子確實是被當作科幻片來拍的,而不是驚悚片(這個評價對那些大制作的重拍片就不適用),整體環境營造得合情合理。說到《禁忌星球》,在過去的五十年里我還沒見過什么像沃爾特·皮金講解奎爾人的奇跡那樣讓我大呼過癮的東西呢。此后十五年間,斯坦利·庫布里克一連拍攝了迥然不同卻極其優秀的科幻三部曲——《奇愛博士》《2001:太空漫游》《發條橙》——每一部都對科幻這個領域充滿了敬意。
然后,大約在我成為全職科幻作家的同一時間,好萊塢開始一部接一部地推出侮辱觀眾智商的科幻電影。我的意思是,這些東西甚至比電視劇還蠢。于是,我就開始吐槽——卡蘿爾信誓旦旦地說,每看一部電影,我的吐槽聲就更大一些——說些諸如“我寧愿拿一個字兩分錢的稿費給全世界最垃圾的雜志寫稿,也不愿意看這玩意兒”之類的話。用不了多大一會兒,觀眾的注意力就都會從影片轉移到我身上了。
我不斷聽到有人說科幻電影越來越好,喬治·盧卡斯已經展示了大銀幕所能呈現的最好的東西,我們在跟其他類型片相比時再也不用自慚形穢了。
這讓我更想吐槽。
所以還是讓我一吐胸中的積郁吧,說形象點兒還不是胸中,因為實際上科幻電影的愚蠢差不多要讓我胃穿孔。
我再增加兩條說明:第一,我只對那些志在影史留名的電影感興趣,也就是那些既有錢又有想法而且真正想成為好電影的電影。我不會考慮那些諸如《監獄里的太空蕩婦》之類的史詩大電影(沒錯,還真有這片子),因為一看就知道,這片子根本就沒打算爭奪什么年度獎項。
第二,當我說到愚蠢的時候,我不是指那些讀者來信欄目里的挑刺兒。如果在數學或是科學方面有了錯誤,只是在科學家、數學家,或是那些杠精科幻迷所在意的方面出點兒差錯,我是不會在意的。如果喬治·盧卡斯不知道秒差距是什么,或者吉恩·羅登拜利[6]和他的繼任者認為你在太空中能聽到飛船嗖嗖飛過的聲音,我也不會計較。
那還有什么問題呢?
好吧,咱們先吐槽《星球大戰》。首先,難道只有我一個人注意到它不怎么贊同民主?我是說,所有那些為了推翻皇帝的戰爭并不是為了給街上的(或行星上的)民眾投票權,而是為了把一位公主推上寶座并讓她統治銀河系,只換湯不換藥。還有件事兒讓我抓狂,1991年我們就能從大海里的一艘船上將一枚制導導彈精確地投進一根煙囪里,到了2013年,我們能打擊四百五十英里范圍內的任何一個小型目標,但電影里那些電腦控制的手槍和其他武器居然打不中二十五步以內的天行者或是漢·索羅!
《絕地歸來》呢?難道就沒有人覺得別扭嗎?阿道夫·希特勒——抱歉,應該是達斯·維達——那個屠殺了數億無辜生命的劊子手搖身一變成了好人,只因為他的身份是盧克的父親。
還有什么比最后一幕更扯的?盧克抬頭望去,看到了尤達大師、達斯·維達還有歐比旺·肯諾比的幻影朝他微笑??吹竭@一幕就連卡蘿爾都沒法忍了,她離開影院時的第一句評論是:“可憐的盧克!從此以后不管他去哪兒,都能湊夠一桌人打牌了?!盵7]
然后是《E.T.外星人》,這部影片在好幾年時間里都保持著史上最賣座影片紀錄,直到被一部更蠢的頂下來。
你沒覺得這片子侮辱觀眾智商?那咱們就好好看看這部億元票房大片,怎么樣?
第一,如果E.T.會飛或是瞬間傳送,那他為什么不在電影開始就露一手?這樣他就不會被落下了呀。(答案:因為這就是詹姆斯·布利什所說的那種傻瓜劇情,即只有每一個人都像傻瓜一樣言行,故事才能講下去。)
第二,養著一幫小屁孩兒,走過扔滿了空啤酒罐的廚房卻根本沒注意到,這算什么母親?(答案:全世界可能就這么一位。)就是這個bug讓我第一次在看電影時大聲吐槽打擾到了其他觀眾。
第三,E.T.為什么會死?(答案:這樣才能起死回生嘛。)
第四,E.T.為什么又沒死?(還在等這個問題的答案,哪怕是個蠢到家的答案。)
第五,當E.T.最后給故鄉打電話時,屋里的燈光連閃都沒閃一下。我不是科學家,但我估摸著要想聯系上一艘正以數倍于光速的速度飛離我們的飛船,所需的能量肯定會讓一整座城市斷電。
老雷,你這有點賤?。ㄎ衣牭侥阏f了),你有意避開了那些針對成年觀眾的電影,比如《刀鋒奔跑者》[8]和《天兆》。
那么好,咱們看看《刀鋒奔跑者》。(麻煩誰解釋一下這名字,因為我看完電影也沒見過一把刀或是一個奔跑者——或者再行行好,向艾倫·E.諾爾斯解釋下,他寫過一部小說就叫《刀鋒奔跑者》,可電影并非改編自這部作品[9]。)宏大的未來洛杉磯,讓你身臨其境。表演精彩出色,哪怕哈里森·福特有點兒木呆呆的。影片的布景、服裝、特效都很棒。
但是故事的前提蠢到爆。我們預先就被告知,復制人在兩星期后會自毀——所以為什么哈里森·福特要冒著生命危險去獵殺他們?他只要優哉游哉地去釣十四天的魚,然后把他們那些已經失去生命的身體撿回來就行了嘛。
可是跟梅爾·吉布森那部廣受好評的《天兆》比起來,這個前提真的不知道高明到哪里去了,《天兆》在全世界賺了得有五億美元票房!
想想看:你會不會跋涉五萬億英里就為了吃點兒零食?可那些外星人就是這么干的。如果除了吃人,他們來這里還有其他目的,電影里可沒說出來。
好吧,且不說他們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就為了把我們當作一頓大餐,那就我們所知,唯一能殺死他們的東西是什么呢?是水。(這東西還殺死過《綠野仙蹤》里的西方邪惡女巫,一些聰明的觀眾可能看出這個對照了。)而人類的構成是什么?超過百分之九十都是水。
所以這些外星人大老遠趕來就是為了毒死自己的——然后他們又忘了去死,直到有人用壘球棒揍他們,好萊塢認為這玩意兒是對付外星人的致命武器,可以像光劍一樣對付這群身形飄忽不定的外星人。
說到這兒,我都不只是在影院里吐槽了,我要狂噴編劇(這家伙遠在三千英里之外,估計聽不到我罵他),不過我猜我的怨聲載道很快就會停息,畢竟我們都知道《黑客帝國》的續集會向全世界展示什么叫真正的科幻,這可是盧卡斯那辣眼睛的《星戰前傳》上映之后最值得期待的電影。
于是,盼來了這部《黑客帝國之智障上陣》……呃,抱歉,應該是“重裝上陣”。你們已經有了這位英雄,尼奧,神一般的男人:他能飛得跟超人一樣快一樣遠;他只要揮揮手,就能讓飛行中的子彈甚至炸彈靜止不動;他無與倫比,哪怕他只有一個表情。
所以他在被一百個特工史密斯圍攻的時候飛走了嗎?當然沒有。他有抬手讓他們沖到半路就靜止了嗎?當然沒有。尼奧會受傷嗎?不會。特工史密斯會受傷嗎?不會。所以他們為什么沒事兒就打架呢?每一次都很容易避免,每一次都要打半天,每一次都蠢得一塌糊涂。
后來黑客帝國的創造者解釋說,第一個黑客帝國很完美,只是有三四個漏洞,這就是他為什么要再編寫五個版本。對不起,我的字典里對于“完美”這個詞兒可不是這么解釋的。
我的天啊!我對著銀幕說出這句話時音調都拔高了兩度。如果有作家想安利這部《黑客帝國之重裝上陣》,就算是世界上最爛的科幻編輯也會這么吐槽。
現在你還是會覺得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能拍出一部好的科幻電影嗎?我是說,他是好萊塢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導演。如果他想要在電影上映之前花小幾百萬美元修補一下電影里的漏洞,肯定沒有人敢對他說不。
于是他拍攝了《少數派報告》,為了保證票房,他找來了湯姆·克魯斯主演,還說這部影片是基于菲利普·K.迪克的小說改編。(迪克是好萊塢最受歡迎的“科幻”作家,只是有一個事實要說明一下,除了一部動畫電影,其他根據他的作品改編的片子基本上都可以說是面目全非了。)[10]
那我們最終得到了什么呢?
好吧,一開始我們看到了距離現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未來,最高法院顯然不反對把預謀犯罪的人扔進監獄。沒錯,是犯罪,不是恐怖主義行為。
我們看到一個情節,湯姆·克魯斯從執法人員手中逃走,爬進一輛剛剛從流水線上下來的車里,然后他就把車開跑了。這個槽點讓我忍不住發出一百分貝的吐槽:有誰見過剛下流水線的車子就有滿滿一箱油的?
然后電影里說,那三位先知/變種人,不管是啥,只能預見嚴重犯罪,甚至銀行搶劫都會在他們的心靈雷達底下溜走。但是在一個關鍵情節里,他們中的一位預見了一場必然的暴雨。(一百二十分貝吐槽)
電影也解釋了他們有物理極限。如果他們在華盛頓特區,他們就不能預見比如在特拉華州威明頓市[11]發生的犯罪。但是,那個比其他人更清楚他們能力與局限的大反派卻計劃利用他們來控制整個國家,估計是沒看過地圖吧。(一百四十分貝吐槽)
好吧,我太一本正經了。這只不過是娛樂而已。我應該去看一部漫畫改編的片子——好萊塢近些年來的智商素材庫——然后只需要舒舒服服坐下好好享受影片。
好建議。于是,我們去看了《綠巨人浩克》[12]。故事大家都知道的,科幻素材也足夠了,粗糙的動畫效果我忍了。說布魯斯·班納的父親要為他的遭遇負責這種白癡情節我忍了。這個我忍了,那個我也忍了。然后我們看到了霹靂將軍羅斯——一位五星上將——然后我忍不了了。
我倒是愿意暫時容忍這個,但不幸的是,我沒法暫時放下常識。羅斯是一位很高級別的軍事將領,相當于現實生活里的諾曼·施瓦茨科普夫,或是湯米·弗蘭克斯、戴維·彼得雷烏斯[13]。而浩克則讓超人都相形見絀?,F在好了,你肯定看得出,哪怕是一個普普通通六歲大的孩子都應該知道,如果攻擊浩克,朝他開火,是絕不會傷到他的,只會讓他變得更大、更壯、更憤怒、更具毀滅性。當他從布魯斯·班納變成浩克的時候,你唯一要做的事情并非射擊或別的什么激怒他的事情,只需要等他變回人畜無害的人類狀態就行了。然而,這條妙計似乎我們的將軍和編劇都想不到。
即便是那些好的科幻電影也都默認觀眾是愚蠢的,邏輯什么的,不存在的,只要你搞一堆花里胡哨的動作戲、激光槍、外星人以及諸如此類的東西就行了。
再說說《公路勇士》(也就是《瘋狂麥克斯》),這其實算得上一部不錯的電影:表演很棒,構思很棒,導演很棒。但是……
《公路勇士》發生在未來一場核戰爭之后,世界上最稀有、最值錢的商品就是精煉過的石油(比如汽油)。因為故事的發生地澳大利亞地域遼闊,所以如果你沒有汽車或是摩托,就哪兒也去不了。矛盾沖突就發生在好人與壞人之間,好人在煉油廠周圍建起一座原始堡壘,壞人是一幫充滿未來感的摩托車手,想要搞到汽油,這東西太珍貴了,一滴油的價值都抵得過沙漠里的水。
那么這些要死要活想搞汽油的壞人是怎么干的呢?他們狂轟自己的汽車和摩托車的油門,連續幾個小時圍著煉油廠飆車,日復一日,沒完沒了。如果他們有點兒腦子把這些浪費的能源省下來,也就沒必要拼了老命去搶奪煉油廠了。而且,同時我還在考慮這個問題:他們是從哪里搞來汽油給那好幾十輛車子飆車的?
然后再說說斯皮爾伯格票房大賣的恐龍電影《侏羅紀公園》一、二部。前一部假設說,如果你在一頭饑餓的霸王龍面前六英寸遠的地方完完全全靜止不動,它就根本不知道你在那里。我倒是很想看看那位編劇在隨便哪種曾生活在地球上的食肉動物跟前表演下這個特技——不管是哺乳動物還是爬行動物。后一部電影用畫面向你展示一頭霸王龍(而且還擁有令人質疑的智力)能跑過高架列車,卻逮不住一伙驚慌逃竄的日本游客,而且這群人還是徒步奔逃,跑的還是直線。
盡管這兩部電影是一流制作,當然了,這只是因為斯皮爾伯格擁有資源罷了,但我真是對好萊塢賦予霸王龍的那些超越人類(嗯……應該說超越食肉恐龍)的本事煩透了,而且這頭霸王龍似乎是他們眼里唯一嚇人的恐龍,直到有人告訴好萊塢還有迅猛龍。(再多給他們一二十年的時間吧,然后他們可能會知道還有異特龍和猶他盜龍。)
霸王龍體重大約七噸。相比之下,一頭大型非洲象的體重是六噸,沒準兒還能跟這頭老霸王龍較量一下。但是,沒有人說一頭六噸重的大象能把卡車和火車甩來甩去,能推倒堅固的混凝土墻壁,或是做那些銀幕上的霸王龍所做的明擺著扯淡的事情。
這個片單——還有出自感到智商被侮辱的吐槽——還能繼續下去。在《異形》里,所有人分頭行動搜尋那個生物。難道過去那么多弱智的恐怖電影就沒讓他們開點兒竅嗎?在《全面回憶》結尾,火星正在經歷一場大改造,州長大人[14]暴露在外面大概有六分鐘。你覺得你在火星表面零下一百度且沒有氧氣的環境里能活多久?
有些“大制作”電影簡直連鄙視都配不上。我一直認為《星河戰隊》名字取錯了,應該叫《肯和芭比娃娃去打仗》[15]。如果這對已故的羅伯特·海因萊因還不算太侮辱,他們還拍了《傀儡主人》呢,這片子簡直相當于第四次翻拍的《天外魔花》。
然后是《世界末日》,按照片子里的設定,在緊迫的時間里把一個酗酒成性、缺乏專業素養的鉆井工培養成宇航員,似乎要比把一位有腦子也有身體的宇航員培養成鉆井工容易得多。我的天哪,在《加勒比海盜》之前,這居然是迪斯尼最賣座的真人電影!
于是當我確信不會再有更爛的電影時,又來了一部史上最白癡的大制作電影——《天降奇兵》。
你們想過以下這些情況嗎?
1.艾倫·考特曼能在九百米外開槍打中移動的目標,那可是1899年,用的是一把那個年代的來復槍。
2.布魯斯·班納——抱歉,應該是杰卡爾博士——變成了綠巨人——哦不,應該是海德先生——突然之間就變成十五英尺高,甚至肌肉上都長出肌肉來[16]。他是個反派——只是到了結尾的時候,劇情需要他成為好人并付出極大的個人代價來拯救其他所有的好人,而我完全看不出他這么做有什么合理的理由。
3.米娜·哈克是一個吸血鬼,她是喬納森·哈克的妻子;而喬納森呢,你記得的沒錯,就是那位拜訪德古拉伯爵,要幫他在英國買房的中介(我總覺得德古拉利用買房坑中介這事兒不應該停啊,不過先不管這個了)。好吧,米娜是好人,而且必須的,身材火辣,簡直是奇兵中的奇兵:她能飛(德古拉不會),她能越過水面(電影里的吸血鬼不行),而且她能指揮一支由幾十萬只蝙蝠組成的戰隊(夠了)。她倒是也吸血,但只吸壞人的。
4.隱身人也加入其中。好吧,恐怕是沒人再看H.G.威爾斯的小說了,所以他們宣稱最初的那個隱身人死了,而由這個東倫敦佬取而代之。他大部分時間都在氣溫零度以下的環境里隱身,時不時說他沒穿衣服的時候有點兒冷,但他從沒穿上衣服或是到屋里去。
5.道林·格雷[17],好吧,他搞到了那幅畫像,看到了嗎?喔,而他刀槍不入。砍他,朝他射擊,兩秒鐘之后他就完好如初了,毫發無傷。但是如果他看一眼自己那幅肖像,就會立刻化為一堆塵土,極其恐怖,萬劫不復。影片最搞笑的一幕是道林·格雷和米娜·哈克之間一場你死我活的打斗(真的夠了!),道林·格雷可是刀槍不入殺不死的啊,而米娜·哈克可是早就死了的。
6.尼摩船長[18]是一個留著大胡子的印度人,還是空手道高手。
7.唯一沒出現的維多利亞風格人物是夏洛克·福爾摩斯,當然了,那個年輕的大反派原來就是莫里亞蒂,而在1899年之前幾年,他已經被夏洛克殺了,當時已經是一位上了歲數的教授[19]。
8.還有,沒錯,一位美國秘密特工,名叫湯姆·索亞,大約二十二歲——這才真是搞笑呢,因為他在南北戰爭之前就十多歲了[20]。
我覺得他們把所有這些維多利亞時代以及前維多利亞時代的角色放在一起很棒。要是拍這部電影的人看過跟電影人物有關的任何一本書就更棒了。
他們怎么到處跑呢?用一艘半英里長、二十英尺寬的“鸚鵡螺號”(而且這艘二千五百英尺長的大船還要穿行在威尼斯運河,就連卡蘿爾都在納悶兒它該怎么拐彎)。
還有一輛敞篷車(這是1899年啊,硬頂車都還沒發明呢)。艾倫·考特曼和其他兩位奇兵被迫沿著威尼斯寬闊的大馬路一路狂飆(寬闊的大馬路???),街道兩邊的屋頂上有幾百個壞人,都用自動武器瞄著他們,朝著車子開了一萬多槍——一槍都沒打中。艾倫·考特曼和他那把古董來復槍在這部似乎永遠不會謝幕的影片里一個目標都沒有錯過。
奇兵們在做什么呢?他們要阻止莫里亞蒂靠賣武器給敵對的歐洲國家大發橫財。那他又是從哪里搞來這些武器的呢?簡單。他修建了一座面積達兩平方英里的堅不可摧的磚石結構城市/堡壘,就在冰雪覆蓋的亞洲山區,里邊裝滿了機器,生產威力特別猛的武器。我估算了一下建造城市的花銷,購買和運輸那些用來制造武器的一噸噸鋼鐵,進口用來生產武器的大量機器,他大概要支出十七萬億美元。但是,他賣掉武器能掙兩億美元左右吧,所以他還是有的賺,真的?!
這部電影的方方面面都是這么低級。掰著手指頭數,內羅畢在1899年充其量只有兩個鐵皮房頂棚屋那么大而已,但在電影里它是一座城市。而且乞力馬扎羅山在城市里清晰可見——這就詭異了,因為每一次我去內羅畢,都要驅車兩個小時才能遠遠望見乞力馬扎羅山??继芈〉哪莻€地方,我猜應該是諾??孙埖?,但看上去完全就是美國內戰前南方的一座宅邸,到處都是穿著制服的黑皮膚仆人,他們說的英語都比肖恩·康納利還好(肖恩·康納利扮演考特曼,一直讓人出戲)。
有好幾次提到艾倫·考特曼永生不死,有一個巫醫曾許諾給他永生。在影片結尾他還是死了,盡管他重復講了那個令人作嘔的巫醫的故事,幸存下來的奇兵們帶著他的尸體——我估計沒做防腐——一路從喜馬拉雅來到東非并埋在那里,將那把來復槍放在墳墓上,然后就走了。接著巫醫出現了,張牙舞爪手舞足蹈念念有詞,那把來復槍開始抖動,好像有什么東西要從墳墓里出來,電影結束。我唯一的想法是:“埋在里面的大概是編劇,可惜埋得不夠深?!?
好的,我真要平靜一下了。我寫下這些東西的時候感覺都要呼吸困難了。
(暫停一下。深呼吸。想象一下隨風搖曳的鮮花,假裝它們不會被幾噸重的霸王龍踩爛,而霸王龍剛剛吃了一個直立人,這個直立人看上去跟拉寇兒·薇芝[21]一模一樣,濃妝艷抹穿著性感內衣。好了,回來繼續敲鍵盤。)
所以科幻電影后來有長進嗎?
在《天降奇兵》傷透了我的心之后,我有十來年時間對科幻電影敬而遠之,但是這時候又來了一部詹姆斯·卡梅隆的超級大片,大家都看好它成為史上最賣座影片,于是我就去看了《阿凡達》。我的意思是,畢竟這么久了,他們總該能尊重點兒觀眾的智商了,對吧?
長嘆一聲……
開場一分鐘,我們就發現,盡管人類已經突破了愛因斯坦理論的局限,達到了超光速,并在另一個星系開墾殖民,卻忘記了發明一只能自動行走的輪椅。
后來,一幫相對原始的原住民用長矛和弓箭(或是諸如此類的武器)與一支全副武裝的太空軍開戰——而且還贏了。講真,要是這個周末,同樣的原始人帶著同樣的武器去跟101空降師作戰,你覺得會怎么樣?不管了,他們去跟1944年的巴頓將軍或是麥克阿瑟作戰,你覺得會怎么樣?
奇怪的是作為作者和讀者,相比魔幻,我更喜歡科幻。這兩者我都寫,但相比完全架空的作品,我更喜歡有一定可能性的作品;相比故意違背(我們目前所知道的)宇宙定律的故事,我更喜歡尊重宇宙定律的故事。
然而……然而,一直令我困惑的是,好萊塢拍攝了大量優秀的魔幻影片:《夢幻世界》《好友哈維》《妙衣夏裝》《珍妮的畫像》《綠野仙蹤》,還有哈利·波特系列(嗯,就算第一部吧),這些影片既不侮辱智商,又能邏輯自洽,但好萊塢似乎就是沒法拍攝一部好的科幻電影來救贖它的靈魂(我一直假設它有靈魂,雖然完全沒有事實依據)。
不,這并不是對所有魔幻電影一刀切的贊揚。看完《雙塔奇兵》之后,我對卡蘿爾吐槽說,簡直是浪費了三個鐘頭在看一部大決戰的戰前演習。《王者歸來》看了好幾個小時之后,當我看到記不清是第二十還是第二十五場雙方都看不清臉的戰斗時,當然我也不在乎什么臉,我差點忍不住去找引座員說:“讓我帶大家走吧!”
不過就大多數影片而言,我發現魔幻電影并不像科幻電影那樣讓我感到憤怒。大制作的科幻電影怎么就能同時做到野心勃勃和蠢頭蠢腦呢?充斥著那么多的錯誤,我跟那么多編輯打過交道(真的很多,包括一些超級馬虎的編輯),都沒見過犯錯跟科幻電影一樣多的。
呃……卡蘿爾剛剛站到桌邊了。她說她聽到我不停地吐槽罵人,擔心出什么問題了。我請她在我肩膀后面看了看這篇文章。
長嘆一聲……
現在她說,以后我寫關于科幻電影的文章時,她再也不會跟我同處一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