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5章 后記
- 第14章 結語:以中國之治應對時代之變
- 第13章 優在黨指揮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
- 第12章 優在治國方略——抓住主要矛盾解決根本問題
- 第11章 優在民族團結——堅持“三個共同”
- 第10章 優在基本制度——主次互補的混合型經濟結構
第1章 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優?
“新冠疫情”爆發,是全人類與一種未知病毒的遭遇戰,也是一場全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在確定疫情后,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集中力量,保證重點,充分發揮了集中統一領導的作用。經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戰,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也取得了決定性戰果。
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來之不易,實踐證明,這次疫情治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展現出顯著優勢和強大生命力。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對中國疫情防控做出這樣評價:“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展現出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我們對此表示高度贊賞。這是中國制度的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鑒。”的確,中國之治的密碼需要展示,中國制度的優勢需要總結。
2019年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就是針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進行的一次重要會議。
這次會議最鮮明的一個亮點和創新點,就是第一次系統總結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十三個顯著優勢。這些優勢,是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取得“歷史性成就”再到“積累成功經驗”之實踐和理論發展進程中提煉概括出來的。這種總結之實質,就是為有效應對“新時代”“大變局”尋求制度和治理支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優?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究竟在哪里?這既需要我們以十三個顯著優勢為基礎來加以深入闡述,也需要在對我國發展實踐及其歷史性成就的總結中加以彰顯,還需要從與某些“西方之亂”的比較中使其呈現。
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優?優,就優在黨的領導力量——黨中央堅強有力的集中統一領導,不迷向。這是最根本、最核心、最具有總體性的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大就要有大的樣子。”這個“大的樣子”,就集中體現在中國共產黨堅強有力的集中統一領導。歷史邏輯充分表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改革開放。實踐邏輯也充分表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中國共產黨正是在探尋中國道路并創造歷史性成就的進程中,呈現出集中統一領導的領導力的,也是在運用總體方略實現戰略目標的歷史進程中,呈現出集中統一領導的領導力的。基于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我們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提升,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的優勢,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展開來說,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具有引領力,奮斗目標具有感召力,組織資源具有動員力,匯聚共識具有凝聚力,實現藍圖具有恒定力,組織體系具有執行力,自我革命具有凈化力。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要比西方一些國家政黨之間的內斗及難以形成領導力與合力具有更明顯優勢。
優,就優在價值導向——以人民為中心,不離民。自中國共產黨成立那一天起,就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初心,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堅持把人民當作主體,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當作目的,一切為了人民;把人民當作尺度,人民至上。因而,中國共產黨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導向,使人民群眾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能贏得民心,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具有執政最大的底氣。《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所講的第二個顯著優勢,就是這種優。
優,就優在它具有戰略謀劃——一張藍圖繪到底,不折騰。新中國成立后,我們一直制定并實施“五年規劃”,后來每次黨代會也制定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戰略目標,每年的中央全會和政府工作報告對當年的重要工作做出安排。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又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且緊緊圍繞這“兩大布局”確定令人向往的奮斗目標及其實現方略。圍繞“總體布局”所確定的奮斗目標是“總框架”,具有感召力,它使人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戰略布局”是抓手,它使人們能抓住“牛鼻子”。二者的統一,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勝利具有恒定力,這就解決了“不折騰”的問題。
優,就優在執行力——匯聚力量抓落實,不落空。目標確定之后,最為關鍵的是抓執行和落實,不抓執行和落實,再好的目標、藍圖都是空的。由此,我們既注重目標分解,層層抓落實,又注重匯聚全社會共識,凝聚全社會力量,集中一切力量全力以赴抓執行和落實,為實現奮斗目標注入了強大能量。《決定》所講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注重的就是執行力、行動力。中國共產黨人抓執行和落實的行動力世所罕見。正因為執行和落實目標行動有力,所以我們才取得一個又一個歷史性成就。
優,就優在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不散漫。中國傳統社會注重的是“大一統”體制。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一直強調全國一盤棋。鄧小平強調要團結一致向前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凝聚共識、凝聚力量。這一切都意味著我們十分注重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集中力量解難題、辦大事、加速度。正因如此,我們舉全國之力成功辦成了一件件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事,我們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逐漸在縮小。這要比一些國家內部為辦一件事而相互扯皮、相互掣肘,具有更明顯優勢。
優,就優在組織體系——具有上下貫通、運轉高效、聯系廣泛、執行有力的組織架構、組織網絡系統與訓練有素、努力奮斗的干部隊伍,不懈怠。我們十分注重選賢任能,把一批社會精英匯聚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周圍,且強調勇于自我革命,從而使“自身硬”,這是一種賢能選拔機制。我們注重領導干部的層層歷練和層層選拔,經過層層篩選,能把一大批社會精英和優秀干部用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所需要的崗位上。不僅如此,我們十分注重對領導干部的培養和管理。從中央到地方,各個層級基本上都有黨校(行政學院),中央有對各級領導干部進行培訓的周密計劃和方案,中組部、中紀委也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管理和監督。歷史和實踐證明,我們所取得的“兩大奇跡”,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依靠廣大領導干部帶領人民群眾干出來的。
優,就優在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不搖擺。我們堅持動力與平衡、活力與秩序的統一,既注重防止大起大落,又注重改革創新、與時俱進、擴大開放。我們堅持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能使社會充滿生機活力;我們堅持與時俱進、開放包容的品格和格局,因而能趕上時代步伐,能吸納一切利于我國發展穩定的因素;同時,我們在總體上能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在總體上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穩定。就是說,我們能把創新活力與和諧穩定統一起來,避免了左右搖擺。而當經濟社會發展動能相對不足、經濟社會發展出現某種失衡的時候,正如《決定》所講的,我們要加強國家治理、政府治理、社會治理,加強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正因如此,我們能激發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活力,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穩定,較好地解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平衡的統一問題,進而創造了《決定》所講的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這與當今世界存在的全球經濟發展動能不足、全球發展失衡形成鮮明對比。
優,就優在基本制度——具有主導性的主輔結合、主次互補、相輔相成的混合型經濟結構,不僵化。我們能根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既堅持社會主義的本質,又合理運用其他有價值的因素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因而形成了一種具有主導性的主輔結合的經濟結構。《決定》所講的“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基本經濟制度,就是如此;《決定》所講的就是一種主輔結合、主次互補、相輔相成的混合型經濟結構。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創舉,它蘊含的不是“兩極對立”“你死我活”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而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主輔結合”“主次互補”“相輔相成”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超越了“兩極對立”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具有開放性、包容性和與時俱進性,避免了僵化保守,因而具有較大優越性。
優,就優在民族團結——堅持“三個共同”,不分裂。國家統一、人民團結、民族團結,事關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復興。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特別注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體意識”“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這三個“共同”,是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優勢及其核心要素。中華民族團結統一,與注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體意識”“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息息相關,而注重“共同體意識”與中國文化有關。中國文化注重和合、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協和萬邦、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注重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團結在一起。中國共產黨更注重民族團結和共同繁榮,她能把全國各個民族團結起來共同奮斗。
優,就優在治國方略——能自覺抓住社會主要矛盾,解決根本問題,掌握工作重點,不動搖。社會主要矛盾,是判斷社會整體狀況的主要依據,是判斷國情的主要依據之一,是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主要依據之一,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基本遵循。社會主要矛盾蘊含著我們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解決這一根本問題就成為我們要做好的工作重點。中國共產黨注重抓住社會主要矛盾,進而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解決問題作為工作重點。習近平總書記既注重準確把握新時代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又注重從中確定治國理政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并把解決這一根本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工作重點。
此外,優,還優在黨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于黨和人民,確保國家主權、領土安全、人民利益等不受侵犯。
中國制度凝聚著中國智慧,正是得益于這一制度的磅礴偉力,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了舉世矚目的“中國之治”。而只有充分認識中國制度,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從本源上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不移地繼續走好中國道路。經由中國道路,未來,我們才能經受住一個又一個考驗,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新的奇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扎根于中國的社會土壤,經過了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它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晶。而《決定》對此進行了全面的概括與總結,對理解中國制度及其優越性,讀懂弄通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是一個很好的助力。
在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時,人們對理解和把握其中提出的十三個顯著優勢所蘊含的內在邏輯具有較高期待。這的確是深入學習領會《決定》需要重視并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十三個顯著優勢是具有內在邏輯的,它構成一個嚴密的有機整體。就是說,我們運用哲學思維,并認真深入細致地學習研究這十三個顯著優勢,是可以挖掘和揭示出這十三個顯著優勢的內在邏輯的。
從主體來看,十三個顯著優勢是按照主體邏輯,從黨講到國家、民族、社會、人民和人才。
從領域來看,十三個顯著優勢是按照領域邏輯,從政治講到經濟,從經濟講到文化,從文化講到社會,從社會講到組織,從組織講到軍事國防,從軍事國防講到祖國統一,從祖國統一講到和平外交。其所涉及的領域邏輯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組織、軍事國防、祖國統一、國際外交。
從板塊來看,可分六個板塊。具體來說:一是制度的本質特征與總體統領優勢。第一個優勢到第三個優勢,核心講的就是中國共產黨集中統一領導及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這種優勢具有方向性和統領性。二是制度的整體效能與總體功能優勢。第四個優勢,核心講的就是制度的整體效能,即能集中力量辦大事。三是制度所凸顯的民族特質與共同奮斗優勢。第五個優勢,核心講的就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民族能實現共同團結奮斗和共同繁榮發展。四是制度所注重的戰略目標與總體布局優勢。除生態文明外,第六、第七、第八個優勢,核心講的就是經濟、文化、社會領域的優勢,其目標分別是經濟領域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文化領域使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社會領域要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實現共同富裕。五是制度的品質基因與總體動能優勢。第九個優勢,核心講的就是改革創新、與時俱進、自我完善、自我革命所具有的精神品格、內生動能和開放包容特質,它能始終激發全社會的生機活力。六是制度的全面保證與總體保障優勢。從第十到第十三個優勢,核心講的就是從優秀人才、軍事國防、祖國和平統一、和平外交方面,為上述“總體功能、共同奮斗、總體布局、總體活力”提供總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