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第1章 壞情緒的秘密:發(fā)現(xiàn)負面感受里藏著的傷痕(1)

孤獨:落單的人可能易感“冷漠癥”

熱情如火,也會被冰冷的關系澆滅

朋友跟我發(fā)微信說:“好不容易放個五一小假,我愛人在外面沙發(fā)上躺著玩手機,他爸媽看電視,基本誰也不跟誰說話。好可怕的家庭!我現(xiàn)在也不想和他們交流了,下班就待在我房間,休息時就帶孩子出去,能用一句話說清的決不用兩句話。”

我聽后周身發(fā)冷。我想我能夠理解,在他們五個人組成的家庭中經常會發(fā)生些什么。

正是這位朋友,當初歡天喜地地嫁給她老公,那個男人長著細長的丹鳳眼,有著瘦高挺拔的身材,怎么看怎么玉樹臨風。不僅如此,他還擁有一手好廚藝。婚后幾年,兩人的感情漸漸不那么和諧,主要原因在于,她覺得愛人在人際交往上過于退縮,他和同事、朋友在一起時還好,一旦跟她回娘家,基本上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她家的親戚他一個也記不得。她感覺自己嫁了一個“假人”。尤其近幾年,她公婆因為家里拆遷沒地方住,不得已跟他們一起生活,公婆與老公的相處方式她看在眼里,感受在心頭,窒息在每一個毛孔。

也許有人認為,這樣的行為很正常,畢竟是一家人,平時沒必要那么客套,有事說事,沒事就自己忙自己的。這個說法沒錯。但我覺得有兩點需要說明,一是假如只有我的朋友在整個家庭的關系中感覺不舒服,那有可能是她對感情的需求濃度過高;二是假如每個人都覺得不舒服卻無法被意識到,只是感覺“家是個冷冰冰的地方”,從而不愿回到家里,或者即便在家里也很少與家人互動,那么這是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在此,我只想探討后者是怎樣一種狀況。

我記得在某次動力性成長小組活動中,我所在的小組有個成員A分享了她自己的經歷:

小時候我每次放學回家,我媽都在忙她自己的事情,沒有人跟我打招呼,我也沒養(yǎng)成像日本電影中人們回家時都會說“我回來啦”的習慣,我不知道為什么要上學,為什么放學后又要回家,總之我有一種“到哪兒都不是目的地”的感覺。那個時候我知道自己很不舒服,但我認為別人家也一樣。直到我長大結婚,生了孩子,才發(fā)現(xiàn)我和老公、孩子的互動恰恰延續(xù)了我媽的做法,這讓我很害怕,我每天都生活在莫名的恐懼中,自己卻不知道如何改變。

A在當時對我們說了一個新鮮的詞:冷漠癥。她說這是她自己發(fā)明的,但我們都知道她在說什么。

什么是“冷漠癥”?我認為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不喜歡與人待在一起;就算和人在一起也仍然耽于自己的事情;哪怕無事可做,也討厭被打擾(中斷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真的獨處時,卻會有恐慌感,似乎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和一個“冷漠癥”人相處,會很憋屈,如果自己就很冷漠,亦會覺得世界充滿了雜物和噪聲。

我曾有一個來訪者,她來找我的原因是“總覺得胸口悶得慌”,我問她發(fā)生了什么,她傾訴最多的是她和愛人之間冰冷的關系:她問他事情,他不搭話;她追著他問,他就走到另一個房間;每次吃飯,他只刷自己的碗。

起初我以為,是她愛人從原生家庭里帶出來的冷漠影響到了和她之間的關系,后來隨著了解的深入,我發(fā)現(xiàn)她的冷漠更多一點,比如她愛人晚上應酬,她從來不問他幾點回家(雖然她內心也有隱藏的憤怒)。表面看來,她作為妻子很大度,從來不查丈夫的崗,但在丈夫那里,他感覺到的是她從不需要他。因此他常常反問她:“你總是說我冷,難道你就不冷嗎?”

你瞧,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是對方冷漠,但也許,對方的冷漠也有我們的參與:也許對方本不是個冷漠的人,但在長時間的相處中,我們把他變成了一個冷漠的人;也許我們原本是熱情的,但對方的退縮和游離使我們覺得“算了吧,多說無益”。

被傷害過的人有資格悲傷

有時候當我陷入沉思,仔細捋順那些讓關系變得冰冷的細枝末節(jié)時,我發(fā)現(xiàn)總有一個繞不過去的“節(jié)點”,即我們害怕被指責、被拒絕、被誤解、被驚嚇,也就是“被傷害”。

客體關系認為,每個人的人際關系是其早年內在客體關系的延伸,即小時候與他人之間互動的感受會影響到他與其他人之間的互動。比如:

小時候的你說:“我想吃糖。”你爸說:“吃什么吃,牙都壞成那樣了,難看得不行!”

你媽覺得你長大了,應該讓你干點兒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但你把房間搞得一團糟,她便埋怨你“笨、不通竅,隔壁家的誰像你一樣大的時候都會蒸饅頭了”。

你媽把照顧家人當成一件不得不完成的任務,她做飯不好吃,還硬逼你吃,你只好說不餓,然后她就開始委屈了,覺得她為你付出那么多你卻一點都不領情。

你爸媽出去逛街從來不帶你,他們嫌你總是提很多要求卻并不想滿足你,時間一長你就得出一個結論:和父母共同行動絕對是場災難!

父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們和他們之間的相處方式極大地影響了我們與他人的相處模式。其實決定我們是否被傷害的,絕不是父母能否滿足我們的要求,而是他們與我們互動時惡劣的態(tài)度和語氣——蠻橫、無理、粗魯、不屑。我們隨之的感受便是羞恥、內疚、無價值等等。這是莫大的傷害。如果我們總是被傷害,我們就傾向于逃避。

有一個詞叫作“強迫性重復”,說的是當我們最恨一個人,長大后我們偏偏會變成他的樣子,我們會用他對待我們的方式去對待別人。這與其說是在漫長的歲月中我們深刻地認同了他,不如說這是我們保護自己免受傷害的做法——既然人都是帶著刀的,我們?yōu)槭裁床粠В?

也許,我們不該再憎恨自己的冷漠,而應看見自己的悲傷,意識到多年來我們一直是孤獨的一個人,對抗著外界的親密與接觸,哪怕那是善意的。是的,我們首先應該為過去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感到悲傷,隨后我們才會懂得,那不是我們的錯。可這也不代表我們需要將那冷漠繼續(xù)保存,因為它是破壞性的。

在雙向的情感里不再孤獨

我想通過一個小故事來說明,我們可以通過怎樣的方式重建與他人的連接,以讓自己溫暖與充實。

這個故事是我參加家長會的時候聽老師講的。

老師講,某班的學生Y語文成績每次都是年級第一,她通過詢問家長得知了Y平時都是怎么學習語文的——每天放學后吃完飯,Y躺在沙發(fā)里,爸爸幫忙按摩太陽穴和眼睛,媽媽在旁邊讀經典名著,每天如此。Y非但語文成績永遠是年級第一,她的眼睛也是標準視力,不像有的孩子一樣早早就戴上了眼鏡。

這個故事一講完,家長會上就炸開了鍋,很多家長雖然很贊嘆Y父母的做法,但也有不少家長直接表示,自己是做不到的,要么是工作忙、時間不允許,要么覺得,這也太慣著孩子了!

我倒覺得,Y父母這樣做并不是為了孩子的成績,而是他們已經習慣了用這樣一種方式去相處,語文成績好只是這種方式的自然結果。或者起初他們是為了尋找一個學習語文或保護視力的方法,而用這樣一種方式去互動倒是讓大家都很滿意。

很多時候,孩子成績的好壞是不能強求的,但作為父母,我們可以選擇通過某種方式,帶著愛,去主動為孩子做點什么。一來可以讓孩子感覺到他不是孤單的,二來我們很難說在主動去做的過程中,我們自己沒有收獲什么。

情感是雙向的,如果我們曾經是一個冷漠的人,我們就需要變得勇敢一點,這個勇敢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勇敢地把自己身上的刺去掉,外界對我們就多了一份容納;二是勇敢地投入關系,學會忘記那些無心的傷害,畢竟當有人傷害我們的時候,他本身也是一個曾遭受傷害的人。這樣一想,我們對他就多了一份憐憫,而不再是憎惡。

愿我們每個人都不再孤獨,在關系中活出充實的自己。

我們應怎樣讓“人間更值得”?

1.明確能夠讓人獲得充實感的,不是成就和優(yōu)秀,而是良好的關系。

2.接受人和人的差異性,當他人的想法和做法與我們不同時,要抱著探究的心理而不是責難。

3.當我們被傷害的時候,要把受傷的感受說出來,而不是逃避,假裝它沒有發(fā)生繼續(xù)討好,或帶著很多情緒去攻擊。

4.抱有一種信念,即真實的關系最能夠滋養(yǎng)人,時刻反省自己有沒有做到真實。

委屈:為什么你的心總是容易受傷

委屈的具體感受是什么

琳琳被一件事情所困擾:她有個同事小C總是跟她訴苦,她好心去安慰小C,到頭來卻變成了小C的“情緒垃圾桶”,這讓她感到很委屈。但是小C的確不容易,最近一件讓人感到委屈的事情就是這樣發(fā)生的:單位領導在開完晨會后問了一句:“大家對于工作時間的安排還有什么要說的嗎?”

小C說:“我的工作后續(xù)需要別的部門協(xié)助,但別的部門同事都只顧著自己……”領導大手一揮:“行了,別說了!”然后轉頭又問其他人:“還有什么要說的嗎?”其他人表示無異議,于是散會。事后小C又去找琳琳,說領導多么多么不近人情。琳琳聽得很煩躁,更多的卻是委屈,心想領導不近人情跟我有什么關系,憑什么我要承受這些?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委屈,但對有些人來說,委屈的感受可能更強烈一點,委屈的次數(shù)也會更多一點。委屈的字面解釋為:受到不應該有的指責或待遇,心里難過。委屈并不是一種基本情緒,而是痛苦、悲傷、憤怒等情緒的綜合反應。

當一個人受到委屈的時候,他會認為這個世界不公平,我本不應該被這樣對待,對我不公的那個人我好恨他,我特別希望有一個方式可以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或為此受到應有的懲罰,但我不想或不敢跟他正面沖突。

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某個事物的存在自有它存在的理由,雖然這個存在不代表是正確的。

為什么受委屈的總是你

我們不妨來討論一下,是什么原因讓我們感覺自己受到了委屈。

1.委屈是一種主觀感受,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也許有不同的感受

我有個來訪者,她說她老公非常“冷”,不茍言笑,還經常由一件事扯到不相干的另一件事。比如她說:“你發(fā)那么大脾氣干嗎?”他會說:“我這邊著急走呢,你那邊沒完沒了地問,我得掙錢去啊,房子該交貸款了,你去交嗎?”

每當這種時候,她就會感覺他是高高在上的,而自己沒本事,只能待在家里做些家務活,還被他看成是理所當然的。她覺得很委屈,同時心里像堵了塊石頭一樣難受。

這緣于她父母經常向她灌輸一個觀念:你婆婆家里條件好,咱們不如人家,你嫁過去是會受氣的!不知不覺她也就認同了父母的說法,多年來把自己放在卑微、受氣的位置上,對方一旦態(tài)度不好,她自然就聯(lián)想到對方是高高在上的,而自己只配受委屈。

說白了,是她心里有“傷”,即她討厭被瞧不起,當別人不小心碰到了她的“傷”,她就會感覺很疼。如果換一個在這方面沒有“傷”的女人,聽到她老公說那樣的話,她也許會說:“噢,我耽誤你了,你趕緊去吧,回來咱們再聊!”要么是說:“你再著急也不能跟我發(fā)脾氣,否則下次要你好看!”

你瞧,同樣的話會引出不同的反應,就看你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言行的哪個點上。有時你感受到的委屈,只是自己傷痛的外化。

2.有一個心理學術語叫作“投射性認同”,即你誘導別人以不公的方式對待你

上文提到的琳琳的同事小C,在晨會時被領導當眾奚落,她覺得委屈從而向琳琳訴苦稱領導不近人情。事后琳琳通過領導助理得知,領導“不近人情”是因為當他問大家對于時間安排有何異議時,小C并沒有“按要求答題”,而是說起了自己的難處——別的部門同事不配合自己。由于時間緊迫,領導只好打斷她,以致她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

這讓我想到另一個來訪者,她承認自己不分場合地“話多”,也常因此將身邊的人激怒。別人越是制止她“別說了”,她越是擔心別人沒有聽懂自己的意思而一遍遍重復,她也因此一次次遭受別人的厭惡和白眼。事后她常常委屈地掉眼淚。

她對自己的心理模式有多無意識,她的處境就多么令人同情。究其原因,首先是她個性中的依賴心理,再就是父母從不給她確定感,比如她提一個要求或問一個問題,父母充耳不聞,她就很害怕,不知道父母答不答應以及他們有什么意見。她為確保自己是安全的,就用重復的方式去求得他人的回應,大有一種“你不回應(其實是她自己不確定)我就一直說”的架勢。

他人如何對待我們,往往是我們誘使的結果,即我們投射,他人認同。如果我們投射的是自己不接受的那個層面,他人在認同過程中會感到被利用和操縱,然后他人的情緒就發(fā)動了。被情緒控制的他人自然不會公平友好地對待我們。

3.沒有邊界,不能保護自己

每個人都是有心理邊界的,能清楚意識到自己邊界的人,會生活得很舒服。但有一些人,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被很好地尊重過,他們會認為,不被尊重才是常態(tài)。

什么是尊重呢?就是你的東西我不動,你不想說的話我不問,你不想做的事我不干涉。它承認一個人是獨立存在的,任何人都沒有權力去侵入他的心理空間。尊重也是后天習得的,沒有人教過你,你就不會尊重自己,也不會尊重他人,這就相當于說,你對自己的心理邊界沒有清晰的意識。

人的邊界不同,有的范圍大,有的范圍小;有的生硬,有的柔軟。無論它是什么特質,只要你有邊界意識就好。怕就怕你對邊界很茫然,當別人手腳伸得太長,已經越過你的邊界了,你只是感覺不舒服,卻不能明確地表達出來。這個時候你只能憤怒或委屈,一如我的朋友琳琳對小C無限制的傾訴行為的反感。

假如你有清晰的邊界意識,就能很好地保護自己,你會對待你不公的人說“請你停止”,或者“我不允許你這樣對我”。那么對方就能意識到他自己的錯誤,及時在你的邊界前停下腳步。

是時候讓自己從委屈中走出來了

1.正向看問題,走出“受害者”陷阱

人常說的吸引力法則,指的就是有什么樣的深層觀念,就會吸引什么樣的事情到自己身邊。我們沒必要認為自己很可憐很痛苦,我們也沒有那么重要,以致旁人故意跟我們過不去。遇事多體會積極的一面,想想自己已經擁有了什么,又從“不好”的事件中收獲了什么。只要不把自己當成“受害者”,我們就有機會感受到不曾留意過的正能量。

2.帶著善意與人溝通

善意并不是討好,不是對方喜歡聽什么就順著他去說。“善意”是指不帶攻擊性地把事情搞明白,重在“具體”。比如對方說:“你這件事做得不應該。”你可以問:“你覺得哪里做得不好,能說具體一點嗎?”或者說:“我應該怎么做才好呢?”如果對方不能回答,那么他可能也不清楚怎么做才算好,你也就沒必要認定自己做錯了。如果對方說得條理清楚,你便有了機會去思考并學習他的處事能力了,這對你來說未必不是成長。

3.及時內省

這一點最重要。受了委屈要及時內省,搞明白是溝通不暢所致,還是自己太敏感、太脆弱所致,有時本來對方沒有那個意思,自己卻覺得對方是故意針對自己。也許對有些人來說做到這點兒有些困難,那么你可以求得專業(yè)人員的幫助。

品牌:文通天下
上架時間:2020-10-09 17:52:24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本書數(shù)字版權由文通天下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国县| 镇巴县| 吉水县| 青岛市| 巴林左旗| 巫山县| 台湾省| 当阳市| 都兰县| 南康市| 古浪县| 阿克| 卫辉市| 西青区| 高平市| 锡林郭勒盟| 南岸区| 海南省| 常山县| 阿鲁科尔沁旗| 乳山市| 泰兴市| 滁州市| 出国| 游戏| 水富县| 建德市| 明水县| 西城区| 个旧市| 荥阳市| 和静县| 大悟县| 松桃| 蕉岭县| 通化县| 日土县| 平阴县| 于田县| 得荣县| 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