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4評論第1章 引言
我們的身體“會說話”
身體語言又稱肢體語言,是指經由身體的各種動作來傳達人的思想,代替口頭語言達到傳情達意的目的。
很多人相信身體語言能反映人的內心世界,而且比語言表達更真實、更可信。人類學家雷·博威斯特研究發現,在一次面對面的交流中,語言所傳遞的信息量在總信息量中所占的份額還不到35%,剩下的超過65%的信息都是通過非語言交流方式,即身體語言完成的。他還對上千次銷售和談判過程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結果表明,商務會談中談判桌上60%~80%的決定都是在身體語言的影響下做出的。
人的話語的主要作用是傳遞信息,而身體語言則常被用來進行人與人之間思想的交流和溝通。因而,在某些情況下,身體語言甚至可以取代話語,發揮出傳遞信息的作用。例如,一位女士無須開口說話,僅僅通過“眼神”,就完全可以向某位男士傳遞出一種非常明確的信息。
有些人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每一個動作會有很大的影響,但是不要忘了,每個觀察你的人都是業余心理學家,他們會不由自主地判斷和分析你的每一個行為或動作,正如你也常常不經意地在觀察、判斷或分析別人一樣。
你無論是進入會議室,還是宴會廳;是高爾夫球場,還是董事會,你的身體語言有時先于口頭語言已經悄然地和別人進行交流了。通過你的走路姿勢、站姿、坐姿、神態、表情、目光等,你已經在用無聲的、豐富的語言告訴人們你是誰、你的心態是什么樣子的,你是領導者還是被領導者,你是對生活充滿自信的成功者,還是消極對待人生的失敗者。
剛剛畢業的李小姐在參加某外資公司的招聘面試時,當主考官讓她將椅子挪近一點坐時,她并沒有在意,放椅子時發出了較大的響聲,結果她失去了這個工作機會。事后,李小姐深有感觸地說:“我當時把應聘時可能需要考慮的細節全都注意到了,比如衣著整潔干凈,自薦材料制作精美,回答問題也可以說是干脆利落,但我萬萬沒有想到主考官要我挪椅子竟然也是一種考法?!?
無獨有偶。
某名牌大學的一個畢業生到一家公司去求職。在面試時,這位自我感覺良好的畢業生一進門就坐在沙發上,蹺起二郎腿,還不時地晃動。如果在家里,這是個再平常不過的姿勢,但在面試的情境中則非常不合適。結果,負責面試的人連一個問題也沒有問,只是客氣地說:“回去等消息吧?!弊罱K的結果可想而知,他失去了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
心理學教授馬拉比認為,身體語言可以用于了解交流者之間的關系、條件和處境,了解他們是職業型的、親朋型的,還是上下級、師生或其他關系。通過身體語言我們可以表達口頭語言所不能表達的內容,尤其是在與那些位置高于我們的人交流時,身體語言可以幫助我們展示自己,縮短我們與他人之間的距離,可見,身體語言是多么微妙而重要!
目前,有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都設置了一定的“門檻”,他們不僅要求求職者具備較高的學歷、過硬的專業知識以及技能,同時還要求求職者具有較好的修養和心理素質。身體語言的作用提醒求職者在面試時要格外注意每一個細節,因為我們的身體“會說話”。
一位應屆畢業生在應聘一家廣告公司時,就很好地把握了身體語言這一點。事后,他繪聲繪色地說:“應聘不同于談判,不能用眼睛逼視對方,這樣會使對方產生一種戒備心理,不利于面對面地進行交談和交流思想。因此,面試時,我的眼睛通常只盯住主考官鼻尖下方到嘴唇上方的那個部位,這樣,對方在說話時我能夠集中注意力去聽,并能夠快速地調動思維,做到準確及時地回答問題;我的表情不會過于拘謹,始終保持自然,再不時配以真誠的微笑,表示我對對方所說的話能夠理解和認可,所以我們談得很融洽,我的應聘也很順利?!弊詈?,這位應屆畢業生很順利地進入了這家公司。
在西方的商業領域和政治領域,領導者們大都對身體語言在領導中的作用有深刻理解。美國作家威廉姆·丹福思曾這樣描述過:“當我經過一個昂首、收下顎、放平肩膀、收腹的人面前時,他對于我來說是一個激勵,我也會不由自主地站直。”
因此,很多“大牌人物”都將身體語言的訓練當作一門重要的功課,并通過良好而有意識的訓練,最終使他們的舉止變得優雅。
在戴安娜葬禮的電視節目中,人們會很快地區別出皇室人員和非皇族的社會名流。因為皇族成員從小就受到了正規、傳統的皇家標準禮儀訓練,他們的每一個舉止都流露出自豪、高貴和優雅。無論你多么不喜歡查爾斯王子,但你不得不承認他確實能夠從普通人中脫穎而出。他沒有太多的動作,但是他與眾不同。他的雙手永遠不會防范地放在腹前,而這個微小的動作,就可以把久經風云的大政治家、皇族和普通人區分開,把一個自信的人和一個靦腆的人區分開。
丘吉爾首相有一個經典手勢——“V”形手勢。比如,在當選首相的時候,在發表演說的時候,在盟軍登陸諾曼底的時候,在法西斯土崩瓦解的時候,他總是喜歡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一個豪邁的“V”形手勢?,F在,“V”形手勢已成為世界通用的手勢了。正如他的夫人克萊門蒂娜于1953年12月10日代丘吉爾領取諾貝爾文學獎時所說:“在黑暗的年代里,他的言語以及與之相應的行動,喚起了世界各地千百萬人心中的信念和希望?!?
法國的戴高樂在發表演講時總是聳起肩膀,做出好像要抓住天空的手勢,用來有效地“煽動”人們的情緒。
這種利用各種“手的表情”來增強說服力的方法并不只限于政界或演講中,在一般的人際交往中,要想增強說服力或得到對方的肯定,手可以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工具”。
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為了讓他人對自己有一個更好的印象,一定要注意用一些比較好的肢體動作幫助你交流,比如手勢、表情。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身體語言的特征和象征意義,看一看它們在人與人的交流中能夠起到的作用。
1.目光與面部表情
眼睛可以反映人的情緒、態度和情感變化。情緒變化首先反映在瞳孔變化上。情緒由中性向愉悅轉變,瞳孔會不自覺地擴大;令人厭惡的刺激物則會使瞳孔明顯縮小。情緒狀態由“晴”轉“陰”時,亦有同樣的反應。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鄙眢w其他部位的行為、動作也與目光接觸有關,如果缺少目光交流的支持,人際交往過程將會變得不順暢,甚至很困難。
人的面部借助數十塊肌肉的運動來準確傳達人的不同心態和情感。任何一種面部表情都是由面部肌肉整體功能所致,但面部某些特定部位的肌肉對于表達某些特殊情感的作用更明顯。例如,嘴、頰、眉、額是表現愉悅的關鍵部位;鼻、頰、嘴可以表現厭惡;眉、額、眼睛、眼瞼可以表現哀傷;眼睛和眼瞼可以表現恐懼。當目光與面部表情不一致時,目光是表達個體真實心態的有效線索。
2.肢體語言
談到由肢體語言表達情緒時,我們也會想到很多慣用動作的一般含義,下面略舉一二。
鼓掌:表示興奮。
頓足:表示生氣。
垂頭:表示沮喪。
捶胸:表示痛苦。
擺手:表示制止或否定。
雙手外推:表示拒絕。
雙手外攤:表示無可奈何。
雙臂外展:表示阻攔。
搔頭或搔頸:表示困惑。
搓手、拽衣領:表示緊張。
拍頭:表示自責或恍然大悟。
聳肩:表示不以為然或無可奈何。
雙手舉過頭頂:表示暴怒。
雙手往上伸直:表示激動。
雙手枕在頭下:表示舒展。
一只手托著下巴:表示疑惑。
聳肩、雙手外攤:表示不感興趣。
頷首、雙手放在胸前:表示害羞。
3.人際距離
人類學家研究發現,人與人之間在面對面的情境中,常因彼此間情感的親疏不同,而不自覺地保持不同的距離:最親密的人,彼此可以接近到0.5米;有私交的朋友,彼此可以接近到0.5米~1.25米;一般公共場所的陌生人在交談時,彼此間的距離通常維持在3米以上。此種因情感親疏而表現出來的人際間距離的變化,在心理學上被稱為“人際距離”。顯然,人際距離的變化是人與人交往時在肢體語言上的一種情感性的表示:彼此熟悉者,就親近一點;彼此陌生時,就保持距離。如一方企圖向對方靠近,對方會自覺地后退,雙方仍然維持相當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