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譯者前言
19世紀是西方文學藝術發展的高峰時期。大師輩出,具有永恒價值的優秀作品不斷涌現。這些大師、這些作品,至今仍有世界性的影響,給文學藝術創作提供典范。兒童文學也不例外。它在19世紀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就。這方面的一個杰出作家就是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他的童話至今仍為全世界的兒童——也包括成年人——所喜愛。他的名字自然也是家喻戶曉。我國的小學語文課本選有他的作品。換句話說,凡是受過普通教育的中國人,無不知道這位丹麥大師的名字。
安徒生的成就在于他把童話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使它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學品種。固然,童話從遠古時代,從嬰兒開始懂事的時候起就已經存在。奶奶、媽媽或阿姨們在搖籃旁給嬰兒講的故事就是童話——我們一般把它們叫作“民間故事”——但作為文學創作,也就是嚴肅的文學創作,那就應該說是從安徒生開始了。安徒生在開始發表童話以前,就已經是個作家。他寫小說,寫詩歌,寫劇本和游記,等等。他先是在這方面取得了社會的公認,但他到了三十五歲發表第一本童話時,他就決心以畢生的精力為孩子們寫作,這可能與他自己悲苦的童年有關。他出身于一個城市貧民家庭,童年時期經常與饑餓打交道。他要寫些“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這也是他最先出版的幾本童話的書名。這個書名代表了他對孩子的態度,他愛孩子——他把自己當作他們的朋友。但他還認為,當他的故事正在被“講給孩子們聽”的時候,旁邊也一定會有大人在聽,所以他也要給成年人“提供一點東西,讓他們想想”。因此他的童話不單是為了豐富孩子們的精神生活,也是為了啟發成年人。這也就是說,他的童話具有一種“使命感”。童話這個文學品種,在他的筆下,就被提到與成人文學同等的高度,甚至有所超過。
他充分利用童話的特點,使他的作品具有一般成人文學中比較欠缺的東西,那就是豐富的幻想、天真爛漫的構思和樸素的幽默感。但這些特性并非來自他單純的主觀想象,而是植根于現實的生活。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為各種年齡的人所欣賞的作品就都具有這種特色,如《夜鶯》《豌豆上的公主》《皇帝的新裝》《牧羊女和掃煙囪的人》,都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盡管故事的情節不一定與現實生活對得上口徑,但它們在讀者心中所產生的印象是有說服力的、可信的,而且趣味橫生,更加深了這種印象的真實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葉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