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權力與媒介:近代中國的政治與傳播
馬建標
政治已完結22.86萬
本書通過歷史的視角來審視近代中國媒介與權力關系的變遷,并通過此種變遷來審視國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及信仰的變化,以及此種變化的觀念如何影響政治權力的運作。本書認為,近代中國社會與文明發生巨大變革的因素,除了既往已為大家所熟知的國家外患和政治變革等顯著的“歷史事件”外,尚有隱現在這些“事件”的歷史深處,引發中國人生活方式和思想結構變革的媒介。
-
全面依法治國 建設法治中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叢書)
李林 莫紀宏
政治已完結22.8萬
《全面依法治國 建設法治中國》一書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原所長李林研究員領銜完成的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的重要論述的著作。全書從不同角度全面和系統地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的重要論述的內容、體系和特征,詳細地分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的重要論述的理論邏輯和特點,包括治國方略論、人民主體論、憲法權威論、良法善治論、依法治權論、保障人權論、公平公正論、系統工程論、黨法關系論方面的特征。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的重要論述在法律制度和法治實踐中的應用特征進行了歸納和總結,著重闡述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的重要論述指導下對我國法治建設的幾個重要特點的認識。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的重要論述中的精髓“全面依法治國 建設法治中國”的五項法律原則做了詳細的闡述和解釋,并圍繞著黨的十八大、十八屆四中全會和十九大、十九屆一中全會、二中全會和三中全會提出的加強憲法實施以及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要求,全面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的重要論述對法治實踐的指導作用。
-
守望精神家園(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推動者系列)
王蒙等
政治已完結22.74萬
改革開放40年間,不論物質生活的方式如何變化與創新,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對傳統文化的眷念從來沒有中止過。在我們精神家園的眾多守望者中,我們選取侯仁之、吳冠中、張君秋、謝晉、李學勤、王蒙、傅庚辰、馮驥才、劉心武、葉小鋼等人,他們關于文化大國建設的思考、對文化自信與自覺的探求、啟迪,感動了無數人。
-
筑牢大國根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推動者系列)
杜潤生等
政治已完結22.24萬
中國的改革最先從農村拉開序幕。從鳳陽縣小崗村的18位農民以“托孤”方式按下紅手印實施分田到戶的“大包干”開始,中國的農村改革已歷時40年。這也意味著中國的改革開放走上了第40個年頭。農業,是大國根基。“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習總書記強調,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唯有振興農業,方可筑牢大國根基。
-
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歷史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叢書)
張江主編
政治已完結22.04萬
本書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藝問題的系列重要講話進行了深入研究,總結和概括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藝問題的主要論述、核心觀點、基本思想,并嘗試性地從理論體系構建的思路出發,探討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藝論述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對新時代我國文藝基本規律的揭示與文藝實踐的把握。本書重視對講話文本的細讀研究,同時又始終將理論探討與我國文藝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始終做到與最新的文藝理論成果相結合,從而以更加客觀科學的精神展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的重要論述中所體現出的現實品性、深層內涵、理論價值,及其必將長期指導我國文藝工作的重要意義。除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的重要論述進行比較系統的研究之外,本書還以此為基本內容,探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理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和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