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武警新兵開始當教員
丁丁食紅豆湯
現實已完結78.33萬
書友群:770260357 “在五公里越野中超越班長。” 看著自己變得強壯的身體,江騰暗暗點頭。 “在手槍射擊中拔得頭籌。” 掏出槍套中的手槍,一陣急速射擊后,江騰迎著隊列中震驚的目光,默默轉身... “想學嗎?” 望著戰友們期待的眼神,江騰開口問道。 “想,教官!” 這是一個二代刺頭兵在武警部隊成長的故事。
-
房不勝防的那些年
狗叔孤寒
現實已完結60.23萬
中國商品房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興起,發展到2017年已經歷了三十多個年頭,這期間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富豪,也造就了許多財富神話,許多人因買了房子成為人生贏家,又有許多人因錯過時機而扼腕嘆息、拍腿懊悔,有沒有買房成為了當今衡量一個人或者家庭成功與否的一條重要標準了。 曾經有那么一則廣告:“你媽逼你買房了沒有”火遍了房市和廣告業。 茍書寒沒有這么有眼光的媽,十年前他懷揣第一桶金準備去買房時,他的媽媽告訴他:“你遲早要回湘西的,你買在深圳干什么?” 茍媽媽沒有逼他,一向遵循“快樂至上,自由為王”的他自己也沒有逼自己,是啊,大不了到時候回湘西農村建一棟別墅,于是他拿著買房的錢開了一家公司,但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背時倒霉,茍書寒創業失敗了。 茍書寒還記得才去深圳時候,滿眼都是那句廣告語:“來了就是深圳人。”到后來卻因為各種原因,比如租房住,小孩讀書沒學位,支出太大,失敗負債等等,茍書寒被現實逼離了深圳,離開時,沒有像戀人分手那般的傷心欲絕,也沒有像生離死別那般的撕心裂肺,有的只有老友道別的那種惆悵與祝福。 終究,茍書寒沒有成為深圳人。
-
蘇家屯的變遷
伊人李
現實已完結75.6萬
《蘇家屯的變遷》,70萬字左右。 60年代初,山村蘇家屯,出身卑微,人單勢薄的蘇老二,與隊長的千金康素貞同年同月同日生,在推薦上高中的時代,他沒有資格上高中,而上了高中的康素貞卻因對蘇老二的暗戀中途輟學。兩人戀愛的過程,極具凄美,終因“改革開放”的春風,怒放了兩人愛情的花朵。 在“改革開放”年代新舊兩種思想的碰撞中,作品用事實證明了農村宗族勢力的野蠻和強大,同時也證明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在改變命運中的強大動力。 作品通過康蘇兩家不同社會背景所產生的矛盾,從蘇家屯風物的變遷等,反映了中華民族每前進一步的艱辛,反映了任何社會都需要不斷地“改革”才能進步的道理,更反映了那個年代各色人等的處世哲學,以及“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必然性和不完美性。 康素貞和蘇老二等人從“童年、少年”到“青年、中老年”的過程,反映了康素貞的善良純潔和蘇老二的剛正不阿。 故事情節一波三折,悲喜交加,笑中有淚,淚中含笑,弘揚了真善美,有鮮明的思想導向。 主人公的人生,同時也是那個時代蕓蕓眾生的人生縮影,清晰地再現了50、 60、 70后豐富的苦樂年華和奮斗歷程。
-
南海一家人
李慕江
現實已完結42.76萬
【中國作協2021年網絡文學重點作品扶持項目】 【第五屆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征文大賽優勝獎】 70年末80年初的濱城,李立笙在打鐵鋪做學徒,他只有起滿老繭的手,不知道路在何方。跟著一個叫“老秦”的師傅混,學會了制刀本領。進入國營刀廠后,他就像個異類,搗鼓電動鼓風機、機械磨刀機、沖壓機......不但被刀廠領導賞識,還靠這份特立獨行娶到了廠里銷售好手徐瑤。 可突如其來的經濟浪潮讓國營刀廠宣布倒閉,幾百人的去留瞬間成了問題...... 李立笙毅然“下海”,從小作坊到從龍頭企業,從中國制造到民族品牌,背后糅合了無數刀匠的夢想與汗水,造一把好刀,是他們內心最真實的夙愿。 日后一方熔爐,養活了一戶風雨飄搖的貧苦人家,造出了擁有1500家企業的刀具之城;制出了國貨自強不息的匠人精神,譜寫了一段南海之濱的產業升級史。 這方寸熔爐,成就了一座城。 一座城,一把器,千把刀,造一城。一座刀城,故事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