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在燕縣,收到黃勝的軍令,讓趙云伺機而動,并沒有具體安排詳細事務,趙云得知太史慈去攻打長垣,便決定出兵響應。
荀諶對趙云道:“眼下,夏侯淵大軍仍在酸棗,我軍要去攻打長垣,夏侯淵必定來攻打燕城,不如,將軍假裝分兵去支援太史慈將軍,然后將兵馬隱伏于城外,等夏侯淵率軍來奪城,我軍就與城中兵馬夾擊夏侯淵。”
趙云道:“先生覺得,留多少兵馬在城中,才能吸引夏侯淵前來。”
荀諶道:“酸棗夏侯淵所部尚有五萬兵馬,將軍在燕城留一萬兵馬,則夏侯淵必來。”
趙云道:“好,就依先生之計。”
于是,留馬超領一萬兵馬守城,趙云率領三萬多大軍,從燕城而出,大張旗鼓的向長垣而去。”
夏侯淵得知趙云大軍的動向,便決定出兵攻打燕縣。
程昱道:“將軍需提防此乃趙云的誘敵之計。”
夏侯淵道:“若趙云留幾千兵馬在燕城,倒有可能是誘敵之計,如今,留有一萬兵馬,又是精兵強將駐守,應該是真的去攻打長垣了。”
程昱道:“將軍打算帶多少兵馬去攻打燕城?”
夏侯淵道:“四萬兵馬,三面圍攻。”
程昱道:“燕城守將乃是馬超,馬超英勇無敵又敏于軍事,夏侯將軍恐怕難以攻下燕城。”
夏侯淵道:“就算無法攻下燕城,也足以讓趙云率軍回援,以減輕長垣的壓力。”
程昱道:“就算如此,將軍亦要提防趙云的兵馬,以防其與城中之兵夾擊我軍。”
夏侯淵道:“仲德放心,我會密切留意趙云動靜。”
三日后,夏侯淵留夏侯尚領一萬兵馬守酸棗,自率三萬余人來到燕城,將大軍扎于城西,并開始準備攻城器械。
為了防止趙云襲擊背后,夏侯淵沿大營三面挖了三層深壕,又在壕里面埋下削尖的木樁。
趙云打探到夏侯淵大軍的舉動,知道他已經對自己有所提防,于是,打算真的發兵去攻打長垣。
荀諶對趙云道:“長垣有太史慈將軍在,目前還是占得優勢,鮑信有兩萬余兵馬在城中,短時間怕是難以攻下,不如去攻打酸棗,夏侯淵必回軍救援,屆時,將軍再于半路伏擊夏侯淵。”
趙云道:“若夏侯淵不回救酸棗,那我軍就強攻酸棗?”
荀諶道:“將軍相信馬超能守住燕城,夏侯淵卻擔心夏侯尚守不住酸棗,所以,將軍若是攻打酸棗,夏侯淵必定率軍回救。”
趙云道:“嗯,我大軍若前往酸棗,對夏侯淵而言,如鋒芒在背,如此一來,讓他再無心思去攻打燕城。”
于是,趙云將大軍改道向西直奔酸棗而去。
到了酸棗城東十里處,趙云看到從此處通往燕縣有大小兩條路,一時之間不知該選擇在哪一條路阻擋夏侯淵,便問計于荀諶。
荀諶道:“對夏侯淵而言,走小路要是中了埋伏,便是兇多吉少,而走大路,就算有伏兵,也可以突圍而去,所以,夏侯淵必走大路。”
趙云贊同荀諶的意見。
夏侯淵得知趙云大軍前去攻打酸棗,無奈之下,只得率軍回援,假設讓夏侯淵攻下燕城,而趙云攻下酸棗的話,對夏侯淵而言,也是得不償失,因為夏侯尚是他的侄子,自然不能用侄子去換一座城池,更何況,自己能否攻下燕城,還尚未得知。
程昱對夏侯淵道:“將軍若是退兵,需得提防馬超從背后攻擊我軍,要是被趙云和馬超前后夾擊,則我軍危矣!”
夏侯淵點頭道:“這是自然。”
次日,夏侯淵令人將攻城武器推到城下,午時,便開始試探性的攻城,馬超防守嚴密,曹軍自然是攻不上城頭,第二日凌晨,天色剛亮,夏侯淵便偷偷率軍出營,往酸棗而去。
夏侯淵同樣面臨著走哪條路的選擇,為安全著想,決定選大路而返回酸棗。
程昱勸說道:“大路必有伏兵,不如改走小路,乃為上策。”
夏侯淵道:“小路若有伏兵阻擋,屆時,馬超又率軍來攻我之后,我軍進退不得,豈不危險?還是走大路方為妥當。”
于是,夏侯淵沒有接納程昱的意見,選擇從大路行軍。
大軍行出二十余里,就遇到了趙云部隊,此時,趙云已經占據各處險要,在大路上嚴陣以待,夏侯淵有心退軍,又怕趙云率軍來追,只得強行下令沖陣,然而,趙云防守嚴密,曹軍幾次沖擊都被擊退,無法沖破防線,還損失了無數兵馬。
這時,程昱對夏侯淵道:“我軍不可在此久留,若馬超率軍到達,我軍將腹背受敵。”
于是,夏侯淵率軍向東進入山林,東面林木茂盛,地形復雜,趙云不敢下令追擊。
這時,張燕對趙云道:“子龍將軍,夏侯淵進入密林,軍隊行進困難,糧草運輸更是不變,在山林里大軍施展不開,無法布成陣形,將軍身邊如今猛將無數,何不分成小股部隊,進山圍剿曹軍?”張燕對于山地作戰比較有經驗。
趙云思量了一會,道:“此法倒是可以一試。”
于是,趙云令張燕、文丑、張秀、韓猛、蔣義渠,每人率領五百步兵和五百弓弩手,并吩咐弓弩手帶上比平時多三倍的箭矢,進入山中對曹軍進行游擊。
臨行前,趙云對眾將到:“各位將軍,到了山中,可見機行事,遇到曹軍,不可過度與之糾纏,以免陷入重圍。”
眾將應聲接令而去了。
各部隊進到山中后,眾將分散對曹軍進行四面襲擾,夏侯淵見四處都有青州軍,又不清楚人數多少,每發現一隊青州軍,想派大軍去圍殲,只是,受地形限制,大軍根本施展不開,又不敢遠追,青州軍襲擾了一會又迅速退去,如此來去如風,讓夏侯淵防不勝防。
曹真對夏侯淵道:“如此下去,我軍將很難走出這片山林,趙云必定是將部隊分為數個分隊,對我軍進行襲擾,然后派騎兵在外圍監視我軍,眼下,可讓弓弩手在外圍掩護,遇到敵軍不可追擊,只用弓弩將其射殺即可,把糧草輜重置于中軍,讓重步兵在前面開路。”在密集的樹林里,騎兵的戰斗力大加折扣,基本派不上用場。
夏候淵道:“好,此法可行。”
于是,兩軍的弓弩手之間,展開了一場比拼準確度的戰斗,青州軍使用神臂弩要比曹軍早得多,熟練度自然更勝一籌,青州軍人數又少,容易藏匿在樹木之后,而曹軍人員比較密集,被命中率相當高,所以,傷亡比之青州軍要高很多。
這樣的戰斗一直堅持到夜幕降臨,青州軍的襲擾才算停止,夏侯淵將大軍就地駐扎,在這種地形復雜的山林,晚上防守起來是十分的麻煩,不過,進攻方也很難在這種地形的情況下進行夜襲,所以,曹軍看著身處險境,卻是安然無恙。
此時,馬超率領六千兵馬來到趙云大營。
得知目前狀況后,馬超對趙云道:“子龍將軍,夏侯淵大軍進入山中,要想出來并非易事,將軍何不趁此機會對酸棗發動猛攻,若拿下此城,則夏侯淵一軍必被將軍所破。”
趙云道:“酸棗城中尚有一萬曹軍,守城之將乃是夏侯淵之侄夏侯尚,此人也是深通兵法,短時間怕是難以攻下此城。”
馬超道:“強攻固然不行,可派人假扮成曹軍,傳訊給夏侯尚,說夏侯淵在外被我軍所困,讓他率兵出城相救。”
趙云道:“此計恐怕瞞不過夏侯尚。”
馬超到:“一次不成,可再行二次,一而再再而三,夏侯尚必定心中有所猶豫,屆時,如果夏侯尚還不出城,將軍就率軍圍住酸棗城,并在曹軍死者之中找一相貌與夏侯淵相似者,割下頭顱,拿到城下給城中曹軍看,曹軍必定兵無戰心,然后將軍再圍三缺一,對酸棗城進行猛攻,屆時,破城不難。”
趙云道:“好,就按孟起之計而行。”
酸棗城中,一名曹兵正在向夏侯尚報告軍情,那曹兵道:“夏侯淵將軍中了趙云埋伏,如今正被困在東山上,請將軍速發兵救援。”
夏侯尚對這名曹兵進行了詳細的盤問,問他是哪位將軍麾下步曲,又是哪里人士,何時入伍?那曹兵曾經是真的曹軍士兵,只是戰敗投降的人而已,自然是對答如流,夏侯尚一時分不清真假。
那名士兵退下之后,夏侯尚未能決定。
接下來幾個時辰,又有兩名曹兵來報同樣的訊息,夏侯尚更是猶豫不決。
宋憲對夏侯尚道:“將軍,若夏侯淵將軍真被趙云所敗,則酸棗城亦難守住。”
夏侯勝道:“如今外面消息被封鎖,叔父是否真被趙云所困還尚未得知,若貿然出城,豈不是中了趙云之計?”
宋憲道:“夏侯將軍已分三次派人來求救,料想不會有假。”
夏侯尚道:“若叔父真被趙云所困,一個小兵如何能沖出重圍?”
宋憲道:“山路復雜,并非困于城中,有一兩人能偷逃出來,也并非不可能。”
夏侯尚道:“以叔父之能,就算被困,也能堅守幾日,山路就算再難行,三日后也必定能走出來,若三日后未見叔父兵馬,我就派兵出城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