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安郡,高菀城,大將軍府。
黃勝與手下眾人議事。
黃勝道:“太史慈將軍來信說,有意出兵穎川,諸位以為如何?”
賈詡道:“主公,穎川乃豫州重地,曹仁駐兵于此,目的是不讓我軍逼近武關,如今,可讓高順從陳郡出兵進入長平,太史慈分一軍到扶溝,再聯絡孫策,讓他出兵上蔡,響應我軍,則曹仁必定難守穎川。”
黃勝道:“如今,劉備留關羽重兵屯于南陽,孫策恐怕無力支援。”
賈詡道:“孫策只須派出一萬人馬就可起到牽制曹仁的作用?!?p> 黃勝道:“好,我馬上回書給太史慈。”
豫州,汝南郡,安城府。
孫策的主力軍隊仍然駐扎于此處。
孫策問周瑜道:“黃勝有書信來說,有意攻打穎川,讓我出兵響應,公瑾以為如何?”
周瑜道:“曹仁三萬多兵馬駐于穎川,對兗豫兩地的確是不小的威脅,黃勝必定是引陳郡和陳留兩郡兵馬夾擊曹仁,我軍只須出兵萬余人佯攻召陵,則曹仁必定疲于應付。”
孫策道:“好,派何人領兵前往?”
周瑜道:“徐盛,可當此任?!?p> 孫策道:“如此,就讓文向領一萬人馬進駐上蔡,伺機而動。”
穎川,許昌城。
曹仁得知黃勝和孫策分三路大軍來襲,急急領兵前來抵擋,派牛金領兵五千進駐召陵,抵擋徐盛,分三千兵馬給呂虔守長社,以防太史慈分兵襲擊后方,又令朱靈領軍一萬,進駐新汲,以擋高順,曹仁自領大軍在許昌駐守。
十日后,高順領軍一萬五千進駐長平,太史慈也派高覽領軍一萬進入扶溝縣,不久,高順和高覽又收到黃勝的軍令,讓二人合兵一處,以高順為主將,全權負責對穎川的攻略,二將合兵一起后,高順馬上率軍向穎川以東的新汲縣而來。
新汲城雖小,但北面臨河,南面依山,地理位置極佳,當真是易守難攻。
高順分析了地型,便下令大軍在離新汲城東面十里處的河邊扎下營寨。
次日,高順又令人開始大量打造小船木筏。
朱靈得知高順的動向,料想高順有可能是要從水路進攻北門,但是,小船和木筏又怎能夠起到攻城的作用,又猜想可能是高順的聲東擊西之計,朱靈不能確定高順的用意,只得以不變應萬變,派人密切留意青州軍動靜。
三日后,河邊漂著無數木筏與小船,當天,高順將大軍移到新汲城東門,做出準備攻城的樣子。
夜晚,高順又令高覽率軍乘著船筏,逆水而上,來到新汲城北門,這一面城墻距離河水只有幾十步遠,這時,青州軍到了北門,便在船上雷鼓吶喊,造得聲勢震天。
早有人報知朱靈,朱靈來到北門,見青州軍在木筏上打著火把,不停地雷鼓吶喊,卻未見有絲毫進攻的意思,便已確定是高順的聲東擊西之計,于是,朱靈下令:“以亂箭射之。”
青州軍見曹軍放箭,紛紛舉起大盾格擋,曹軍放了一會箭,青州軍只是躲在大盾后面避著箭雨,并沒有一人反擊,這時,朱靈看到青州軍的木筏上扎著許多草人,草人上已經插滿了箭支,朱靈暗呼中計,馬上,又冷笑一聲,令人用火箭射擊,火箭射中船上的草人,還沒怎么燃燒,很快便被青州軍用水澆滅,草人受水之后更難燒著,朱靈只得下令停止攻擊。
青州軍仍然在不停地雷鼓吶喊,朱靈料想對方無法攻城,干脆下令不要理會,任由青州軍喧鬧,留偏將守北門,自回了東門。
一直到拂曉,城北的鼓聲仍未停止,天色一亮,城北的曹軍看到了驚人的一幕,青州軍居然將木筏連在一起,一夜之間搭成了一座座浮橋,此時,又看到無數云梯被推到岸邊,逼近城墻,曹軍大叫著敵襲,守城官急忙組織反擊,又馬上派人飛報朱靈。
朱靈得知青州軍居然會在北門攻城,大驚失色,由于曹軍主力集在東門,但東門城下仍有大隊青州軍人馬虎視眈眈,分析了當前形勢,朱靈仍然認為高順的最終目標是東門,于是,便派偏將領一千人前往北門支援,將主力留在東門防守。
沒多久,又有曹兵來報知朱靈:“報,將軍,北門告急,青州軍已攻上城頭,北門恐怕守不住?!?p> 朱靈大驚,急忙親自率軍前往北門支援,到了北門,此時,已有無數青州軍登上了城頭,曹軍正在拼命抵擋,可惜,失去了守城地利的曹軍,無法阻擋青州軍的鋒芒,城下的青州軍紛紛擁上城頭,反客為主,朱靈率軍擋了一會,終究是挽不回敗勢,只得引軍往城中撤退。
青州軍占領了北門,高覽便率軍直入,殺向城中。
朱靈率領敗軍從西門撤出,高覽率領三千騎追擊,曹軍傷亡慘重,降者無數。
曹仁收到軍情,親自率一萬五千人馬前來新汲救援,卻在半路遇到了朱靈的敗軍,知道新汲已失,只得回到許昌堅守。
高順占了新汲,馬上令人前往上蔡,請徐盛出兵牽制召陵的曹軍,又派高覽領兵一萬,襲擊召陵后方,切斷牛金的退路。
曹仁擔心召陵失守,派朱靈領六千人馬前往支援,不料,半路與高覽兵馬相遇,兩軍交戰,朱靈不敵,再次領敗軍而回。
此時,召陵的牛金退路被堵,被困城中,曹仁又令朱靈守許昌,親自領一萬人馬來救召陵。
高順得知曹仁前往召陵,于是,領大軍直向許昌而來,曹仁收到高順領軍去攻許昌的戰報,許昌的重要,遠比召陵可比,萬般無奈,曹仁只得率軍返回許昌。
許昌城中,朱靈對曹仁道:“將軍,牛金被困于召陵,若久無外援,軍心動搖,恐怕會被高順所破?”
曹仁道:“丞相的救兵不久將到,召陵城中的糧草尚可支持一月,屆時,再分兵襲擊高覽一軍,可解召陵之危?!?p> 朱靈道:“牛金腹背受敵,恐怕難以久守。”
曹仁道:“召陵尚有一萬兵馬,雖然兩面受敵,但是,徐盛的兵馬絕對不會強攻城池,高覽一萬人馬,也不可能攻得下召陵,所以,召陵看似危險,卻是安然無恙?!?p> 朱靈道:“末將明白了。”
這時,高覽駐軍在召陵城西,由于人少,未敢揮軍攻城,不久,收到高順的來信,道:曹仁不救召陵,必是料定徐盛不會強攻城池,眼下,我軍與曹仁在許昌對持,若曹操的援兵一到,那我們就難攻下許昌,高將軍可聯系徐盛,說,誰攻下召陵,則召陵歸誰所有,徐盛必定全力攻城,將軍再響應徐盛,則破召陵不難,最后,不管誰攻下召陵,召陵都讓給徐盛,將軍再率軍向西,襲擊繁昌、穩強、臨穎各縣,則曹仁必定不能穩坐許昌。
于是,高覽便致書徐盛,言明高順之意,徐盛馬上出兵,直逼召陵東門,高覽也引軍攻打西門,牛金兩面受敵,疲于應付,城池搖搖欲墜,便派人向曹仁求救,曹仁想不到徐盛和高覽會猛攻召陵,得知召陵危急,又心知現在去救援的話,為時已晚,只得望東輕嘆,讓牛金自求多福。
牛金在召陵死命抵抗,無奈曹軍將士得知外無救援,內缺糧草,頓時,軍無戰心,沒幾日,城池便被攻破,牛金領幾百殘軍,向穩強縣而去。
高覽讓徐盛占領城池,自己又馬不停蹄,率軍向穩強進發。
牛金得知高覽緊追而來,穩強縣只有數百人馬,哪里還敢在此逗留,連縣城都不進,直接望臨穎而走,好在曹仁料定牛金必敗,早派朱靈領五千人馬進駐臨穎,以阻擋高覽部隊進入穎川腹地。
此時,曹操已派李典率領二萬兵馬救援穎川,李典一軍到達陽翟城,得知高順已占領新汲和召陵,便領兵直接向臨穎而來。
李典率軍來到臨穎,朱靈問李典:“將軍為何不去許昌支援曹仁將軍,而率軍來臨穎?”
李典道:“許昌城池堅固,有曹仁將軍把守,高順必定攻不下此城,我率軍來臨穎,若是擊敗了高覽一軍,就可以趁機襲擊新汲,斷高順歸路,高順恐新汲有失,必定從許昌撤退,如此,許昌之圍可解。”
朱靈道:“高覽乃河北名將,青州軍又戰力強悍,要破高覽,恐怕不易?!?p> 李典道:“我軍只要守住許昌、臨穎、長社三城,就可保穎川不失,以高順的兵力,不可能分兵去攻打三城,久攻不下任何一城,高順必定退回新汲,屆時,我軍再奪回召陵,威脅高順左側,讓他不敢西進。”
朱靈道:“若徐盛率軍攻打穎南的定陵和舞陽,如何是好?”
李典道:“若徐盛率軍向西進入舞陽,那他的后方安全就全交給了高覽,而高覽只有一萬人馬,我軍卻有兩萬余人,徐盛不會去冒這個險。”
朱靈點頭道:“將軍言之有理?!?p> 高覽得知李典兩萬人馬進入臨穎,知道已無法攻下此城,便率軍退往臨穎城東十里處駐扎。
李典率軍從臨穎而出,攻打高覽營寨,想把高覽擊退,以進逼召陵,高覽堅守營寨,李典幾次發動沖鋒,仍然攻不下高覽的防線,雙方一時疆持不下,李典見高覽防守嚴密,仗著人多,便將兵馬駐于高覽大營不遠處,相軍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