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始終是不敵魏國的水師,經過近一個月你來我往的江面拉鋸戰,魏軍終于突破了宋軍的防御,一舉登上宋國本土。
這是唐曦回營之后收到的消息,除此之外,還有一條信息,是說魏王公孫博文大膽啟用了一位年輕的主帥。據說,這位主帥名叫孫繚,出自一個落魄豪門,年紀不過二十幾歲,是公孫博文能夠坐上王位的最大幫手。
當年,老魏王突然病逝,沒有留下任何遺詔,致使魏國的幾位世子公開爭奪王位。老魏王原本是打算將王位傳給大兒子公孫博文,因為這個兒子的文韜武略是最出色的。
不過,人都是有私心的,魏國文武明知道老魏王的意愿,但是他們都有自己擁戴的世子,為了自己和自己家族能夠成為豪門世家,公侯萬代,便也不顧上君臣之義了。
他們表示,既然老魏王沒有明確的旨意,那就是所有人都有機會,既然有機會,為什么不爭他一爭。于是,在各自屬臣的慫恿下,世子們忘記了兄友弟恭,拋掉了兄弟之義。
整整五年時間,魏國被分割成了數個國中國,魏國朝堂成了擺設。幸運的是,各邊軍將軍都沒有參與其中,一心鎮守邊疆,讓打算渾水摸魚的宋、霄、越三國無功而返。
直至五年后,勢力最大、掌控最廣、支持的官員最多的公孫博文,一舉蕩平了內亂。
在內亂初期,不過十歲出頭的孫繚通過豪門的特權,給公孫博文寄了一封密信。
信上勸說公孫博文不要急于動兵,一定要先打好基礎。他的勢力最大,必定會成為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一個弄不好,就容易被其他人群起而攻之。
收到信,公孫博文召見了這個小孩,看著十歲出頭的孫繚,公孫博文忍不住一陣恍惚。他回過神來,語氣疑惑的問孫繚:
“小兄弟,這信是你寫的嗎?”
“世子,小子以為,應該沒有第二個孫繚給您寫過信了。”
孫繚撓了撓頭,他年紀雖小,但是說的話,卻不是幼稚之言,相反,倒是頗為風趣。公孫博文點了點頭,再次問道:
“記得,你孫家祖上似乎也是大將軍吧?”
“是的,世子,小子祖上曾擔任鎮北將軍。后來因為家中沒有出什么人才,便日漸沒落,直到小子這一代,連一片遮風避雨的地方都沒有了。
小子從小便以行乞為生,曾去過宋國、烽國,聽說魏國出事,小子覺得這或許是個振興家族的機會,便趕回來了。”
孫繚一五一十的將自己的情況都告訴了公孫博文,沒有什么隱瞞,至于這幾年孫繚是怎么過來的,公孫博文沒問,他也不會說。
“真是沒想到,你小小年紀,就有如此的見識。也罷,不如你跟在我身邊,他日我大業得成,不會虧待于你的。”
公孫博文像孫繚做出了自己的承諾,但是孫繚卻笑著拒絕了。
“世子,小子現在恐怕還不能幫助您。這次回來,除了為您效力之外,還準備找一位奇人拜師。小子聽說,在咱們魏國的川郡,有一位道士,才高八斗、學通古今。
只是其人行蹤飄忽,洗好游歷天下,此次小子歸來的時候,無意間聽到有人說在川郡見過他,便打算上山拜師。如果錯過這一次,下次就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在遇到了。”
“魏國還有這樣的奇人?我怎么沒聽過?”
公孫博文非常奇怪,自己身為大世子,自己國家有哪些大能,他心里多少有些數,但是這個人卻從沒聽過。
“魏國那么大,很多隱士又都不喜歡為他人效力,您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嗯,你說的也有道理。我本想和你一同前去,聽你這么說,奇人恐怕不會歡迎我,那我便祝你早日學成歸來吧。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幫忙的,盡管說。”
“不用了世子,小子什么磨難都經歷過,這點小事還難不倒我。只是,臨走之前,小子有幾句話要對世子說。”
孫繚拒絕了公孫博文的好意,并且打算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公孫博文點了點頭,示意他但說無妨。
“世子,這幾年,你不僅不能和其他世子其沖突,還需交好與他們,然后任由其他勢力相互攻伐,自己坐山觀虎斗。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斷了各大邊軍的糧餉,同時也不要特意去交好。”
公孫博文是個聰明人,一點就透,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關節。同時,對眼前這個小孩更加期待起來。
“既然你去意已決,那我派人送你去川郡吧。”
“那就謝過世子了。”
孫繚向公孫博文深施一禮,閑聊了幾句,便急不可耐的啟程前往川郡。
公孫博文膽子確實大,認為孫繚的話有道理之后,居然毫不猶豫的采納了這個十歲出頭小孩的建議。
五年來,他修身養性、與民生息。對外,他從不妄動刀兵,對每一位世子都是百般討好,讓那些世子打消了心頭的顧慮。并且,他也從不間斷對邊軍的供養,即便是自己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放棄過。
孫繚獻計之后,便前往川郡拜師,這一走就是五年。這五年,孫繚杳無音信,也不知道最后是否拜師成功。公孫博文曾派人前去川郡尋找,但卻一無所獲。
直至五年后,孫繚學成歸來。公孫博文隆重的接待了他,并向他問起了五年來的經歷。孫繚也不避諱,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公孫博文。
公孫博文原本打算委以重任,但是被孫繚婉言拒絕,他稱自己未立寸功,恐怕不能服眾。公孫博文也認為自己太心急,便答應了孫繚的提議,由孫繚代替他游說各大邊軍的主將。
那時,各位主將已經基本看清了形勢,認可了公孫博文,覺得他才是真的為了魏國,而不是出于一己私利。再加上孫繚的學識、口才和對未來形勢的剖析,眾位主將便答應協助公孫博文鏟平內亂,并且扶保他登上王位。
自此,公孫博文才真正的信任孫繚,引為自己的心腹。此次魏宋大戰,便是孫繚最先提出,公孫博文全力支持,并且拜他為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