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若兮患心病,林靈勸解(下)
若兮不同意,但曦月卻記在了心上。
侍奉若兮多年的她,自然看出了若兮想見林靈的心思。而之所以選擇不見,無非兩個字——“規矩”。
此二字雖好,但有時候也會成為多余的束縛。
從來沒有違背過皇后意向的她,偷偷溜出來皇宮,前往林府。
一路上,曦月都心情復雜。
她素來看不起那等陽奉陰違的小人,然而現在她卻成了自己最厭惡的人。
......
林靈見了曦月,聽了她的話,不由感慨真是好一個忠仆。
也許,似曦月這樣的忠仆就是這樣的時代特有的產物吧...
越人十分體貼地扶起跪在林靈面前的曦月,道:“妹妹是娘娘的人,不必這樣多禮。公主素來敬重娘娘,妹妹既開口,殿下定是要去的。”
雖然目前侍奉的主子不同,但越人年紀比曦月大,又一樣在皇后跟前呆過,稱曦月一聲“妹妹”也無甚不妥。
曦月紅著眼道:“多事之秋,娘娘本不欲打攪公主,是奴婢應要來,還請公主責罰!”
“這...”
聞言,越人扭頭看向林靈。
是的,她原以為曦月是奉了皇后的命令而來,沒想到竟是私自出宮,如此一來,該如何決定,便得看主子的心意。
而林靈也不由頭疼,這個時候,皇后身上絕對是一點兒問題也不能出。但關鍵是,這個宮女是私自出宮,她今日若就這樣去了,他日此事被有心人利用,只怕為禍不小。
見林靈面色破有些為難,越人便請曦月到外邊廳里稍坐,而后回來道:“公主。”
聽到越人喚自己,林靈臉上的愁容便完全攤開來,房里只剩自家兩個人,便也沒必要再掩飾。
林靈猶豫了一會,問越人說:“依你之見,我當如何自處?”
越人想了想,道:“皇后娘娘有恙,公主恐怕還是得走一遭,多少心里頭有些底子。”
林靈點點頭,道:“我倆倒想到一塊了,去是非去不可,然問題在于如何去。”
越人微微一笑:“公主既決定要去,何苦費心思瞞著?就和紙包不住火一樣,這本就是瞞不住的事情。”
在這件事情上,她看得很透徹。
在這個時候,不知多少雙眼睛盯著林府、盯著林靈,無論是曦月入府,還是林靈出府,都瞞不過有心的人。
一念至此,林靈便道:“很是。既如此,即刻便啟程,此事也不宜拖欠時間。”
一刻鐘后,林府駛出一架馬車往皇宮方向匆匆而去。
見到林靈的那一剎那,若兮收到的事驚嚇而不是驚喜,繼而她就看到了隨后而來的曦月。
若兮一下子就明白過來是怎么回事,但畢竟林靈在此,只狠狠地瞪了曦月一眼。
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接收到若兮眼神的曦月只是苦笑。如果皇后能夠好,那么她即便是被皇后生疏甚至收拾也不打緊。
林靈也注意到了這一道眼神,但她對曦月很有一番好感,因道:“是我自己要來,娘娘也莫怪她。您知道我的,若我不愿的事,誰說都不頂用。”
若兮道:“你雖這樣說,但曦月違反本宮的命令,私自出宮也是要罰的。”說著,她看向曦月道:“你所犯之過錯,按照宮規理應嚴懲,然既然長青公主為你陳情,你又是一片忠心,本宮便從輕處理。就罰你抄寫宮規百遍,你可服氣?”
“奴婢領罰。”曦月毫不猶豫道。
在宮里,這樣的懲罰甚至算不上罰,想來皇后娘娘是不想罰她,但是不罰又難以服眾。
而后林靈便沖若兮道:“娘娘乃國后,斷不該這般不愛惜自個的身子。”
若兮笑笑說:“原不是什么大事,不過是心里不大爽快,卻叫這個不知事的將你給拉了進來,是本宮教導無方。”
“娘娘說得哪里話,是我自己要來,與她何干?”林靈道,“對于她,娘娘非但不該罰,反倒應該賞才是。”
若兮瞥了一眼曦月,沖林靈道:“瞧你說的,她倒成有功了。罷了,不說這個了。見著你,本宮也甚高興的。”
“那么,娘娘現在打算如何?”林靈突然道。
若兮便令宮人都退出去,然后對林靈說:“不瞞你說,本宮已命人傳信給平南王,想必平南王這一兩日便該到京城。只要平南王回京,這局勢也大可好些。”
雖說可能不會好很多,但有了武力威懾總比沒有好。
林靈心知若兮的難處,因道:“娘娘且放寬心,不過再撐一日兩日,等王爺回來便好了。”
若兮自嘲般笑笑,道:“本宮原想著若在前朝,也可替涂兒說幾句話,現在看來...”
話沒有說完,但其中的意思林靈理解。
她也不覺得這是若兮這個皇后不行,畢竟在前世,不也是只有一個宣太后、一個武后么?若如慈禧一般,才是于江山社稷大大的不妙。
不過這些她想想便罷,真說出口卻也是不能的,因勸若兮道:“娘娘只是代左相管理幾日,待平南王回京,自有王爺和左相處理,屆時娘娘抽身而退,在宮里靜候佳音,也是極好的。”
“果若能如此,本宮不知多高興。”
若兮心里一嘆:“長青公主還是經歷太少,這紛紛擾擾的事,若想抽身就能抽身,世上也不會有那么多的迫不得已。”
不過說這一會子話,她心里終究是要好受一些,乃沖林靈笑道:“聽了你的話,本宮心里方痛快許多。你與德妃素要好,既來了宮里,總不好不見見。”
林靈來本就是為了若兮,此刻見她精神著實好了許多,便點點頭道:“甚好,如此我便先去神寧宮一行,娘娘好生歇息,稍后我再來陪娘娘。”
若兮便道:“本宮這里你大可不必費心,去了神寧宮便可出宮去,想來你的書正是要緊的關頭,正巧本宮也乏了。”
聽皇后如此說,林靈想了想,隨后點點頭,便與越人離了鳳棲宮。
皇后說得不錯,她的農書編制正是要緊的時候,只是事務實在太多,一時也只好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