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大宋朝堂上的韓孝天感到一陣無奈,為了應對今天可能出現的狀況,自己做了無數的預案,和唐毅欣做了無數次的辯論,但是他忘記了或者以為不需要去考慮自王安石變法以來,宋朝官員形成一個通病——因為我不喜歡你,所以我反對你。什么國家大義,什么先祖遺志,都不如我不喜歡你來的重要。
文臣引經據典,武將大吐苦水,只有萬俟卨站出來說了句,但是他的初衷只是為了向韓孝天表達一下上次沒有深究自己的謝意,所以很快就淹沒在汪洋之中。
“現在邊境不穩,根本無法抽調任何一方的兵力。更何況是去遠征西遼,這根本就是勞民傷財,無用之舉。”
“西遼遠遁西域,對我大宋已無任何威脅可言,而今卻要派兵遠征?殺人不過頭點地,得饒人處且饒人,難道這些還需要有人教你嗎?”
何鑄是個聰明人,他的身份不允許他在這種情況下說話,只有不說話才可以繼續扮演反韓孝天聯盟老大的角色。
韓世忠這幾年也學會了如何為官,此時也是一副置身事外的態度。
可是那些自己提拔起來的新人在這個時候根本沒有說話的資格。剛剛進入虞允文眼觀鼻,鼻觀口,口問心,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陸明看看這個,看看那個,還是把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
吳濤此時也憑借著皇后背景和何鑄的支持,也可以到大殿上了,本來他是沒有說話資格的。但是他卻偏偏站了出來,“下官有一事相問,不知韓大人能否回答。”
韓孝天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心想:“你小子出來裹什么亂。”嘴上也是很不耐煩的說,“何事?”
吳濤笑道:“不知韓大人為何還沒有派兵出征,就已經開始想駐兵的事情了?難道您確信此次出征一定會贏?”
“我已經說過了,此次出征是西遼的一個重臣為了自保而央求的,所以……”
何鑄在隊伍里冷笑一聲,說道:“這個人無異于引狼入室,如此愚蠢的人,估計也就是一個不入流的人物吧,重臣?”
吳濤上前兩步,面對韓孝天說道:“也就是說這個人想謀反,他想借助宋朝的力量幫他謀反?這個有點不太好吧,畢竟我們師出無名啊。師出無名之下,很難有凱旋之師。”
謀反?師出無名?等一下,剛才他們剛才說的不就是這些嗎?出兵幫人謀反,師出無名之下,有損大宋威儀。
韓孝天就像抓到救命稻草一般,“皇上,諸位大人,第一,這絕非謀反,蕭毅杰受耶律大石臨終委托要輔佐幼帝,但是卻受到人的陷害,而且幼帝被他們控制了,他找到西夏人幫忙,恰巧被我碰到。第二,此次出兵是受西遼顧命大臣委托,絕對師出有名。”
何鑄冷笑道:“真是巧舌如簧,其實無所謂,畢竟我們兩朝有世仇,有名無名的并不讓人在意,不過聽你的意思,只是去幫他們的少主鞏固政權,還要保證他順利親政,為什么?距離如此之遠,與我朝有任何好處嗎?還要提供武器給西夏?你這簡直就是通敵!!”
“何相,下官以為在西遼駐軍有利于我朝商人的進入,如此一來,必將改變當地人的生活,讓他們切實的體會到宋朝的富饒。聯合作戰是為了打消西夏人對我朝的勃勃野心,更可以留下宋軍強大而不可戰勝的陰影。等以后消滅掉金朝以后,還可以讓他們真正的俯首稱臣,甚至將其納入大宋的版圖。開疆擴土,萬邦來朝,皇上便是千古一帝。”
最后這句馬屁拍的趙構不由得身子前傾。問道:“可是將武器提供給西夏,如果他們出爾反爾,又該如何?這種事他們不是沒有做過。”
韓孝天說道:“陛下,提供的武器數量和質量自然不會是最好的,這樣即便他們不守信用,也不會對我朝完成任何威脅。更何況聯軍也是兵分兩路,兵合一處的機會不是很大,陛下盡管放心。”
趙構點點頭,轉向大臣們,問道:“怎么樣,還有什么問題嗎?”
韓世忠站出來問道:“大軍之將,未慮勝先慮敗。韓大人說了這么多,都是建立在戰爭勝利的情況下,我想問的是,如果一旦敗了,該如何處理。”
韓孝天笑了,“我想您是多慮了,既然有對方的重臣做內應,對方的一舉一動自然全在掌握之中,又怎么會敗呢?即便是敗了,遼也好,夏也好,都會元氣大傷,就算他們有什么想法,也會力不從心。”
事情在這幾個人暗中引導之下,最終獲得了大部分人的同意。唯一不完美的就是,宋朝只提供給西夏武器和糧草,不派兵參與。
雖然韓孝天據理必爭,卻依然沒有說服人們。最終在何鑄的建議下,趙構給此事做了最后的決定。
通過后門韓孝天,韓世忠,吳濤,唐毅欣,李洪文來到了何鑄的府上。將近一天的時間,韓孝天的郁悶也散的差不多了,雖然有些悶悶不樂,但至少不像是白天那會暴跳如雷了。
何鑄看著韓孝天的樣子,忍不住笑出聲來。“看你這副樣子,和喪家之犬有何區別。行了,不要想了,事已至此也只能這樣了。其實一個也沒有什么不好,讓他們去打,我們來坐收漁利。”
韓孝天白了他一眼,“你認為宋軍不在,西夏會出兵,即便出兵那也是出工不力。如果不能和他們幼主建立一個良好的關系,挑撥起這場戰爭就沒有任何意義。”
韓世忠說道:“不如意,十有八九,哪里會有什么事都順利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辦呢。你呀,從出仕到今天都是順風順水,太順利了,但是這樣不好,人總是經歷一些挫折才可以真正的認清楚自己。這對你來說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太順了,很容易就會讓你忘記自己是什么身份。”
“可是現在怎么辦,如果宋軍真不去,西夏打遼很難贏得。”
吳濤坐在下首,說道:“十字軍不是在吐蕃們嗎?讓他們去就可以,只要換上宋軍的衣服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