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唐孝儒和林雨六點就起了床。唐青梅在空間里聽到動靜,匆匆從空間出來,出現在了屋子里。
“青梅,快點過來,媽媽給你梳頭。一會咱們和爸爸去外面吃豆腐腦,然后爸爸送咱們倆到新家那邊去。爸爸早上還要上班,等中午下班了帶咱們買一些日用品。咱們到新家后先看看要不要打掃衛生,收拾好了就布置家具,你去了先挑自己住的地方,你不是一直吵著要自己住嗎?以后就可以單獨住一個房子了。”林雨把女兒叫過來,邊給女兒梳頭邊對女兒說著今天的打算,又給女兒說了可以獨自居住的好消息。
“媽媽,中午咱們只買熱水壺、小火爐、電褥子、調味品、毛巾、牙膏和牙刷這些東西就成了,像是窗簾布、床單、還有灶上的東西空間里面都有,根本就不用買,咱們去了先布置,等布置完了,看缺啥東西咱們再買就行了。”唐青梅乖乖站在媽媽身前,讓媽媽幫自己扎辮子,腦子里一刻也沒閑著,小嘴不停的念叨著一會要干那些事,簡直是操不完的心。
“好啦!真是個小管家婆,以后少操心大人的事情,不然個子就會長不高啰!你爸爸剛從水房里提回來的熱水,趕緊洗臉去。”林雨幫唐青梅梳好頭,對女兒天生愛操心的性子沒一點辦法,忙摧著女兒快去洗臉。
“小雨,你和青梅好了沒,動作快點,時間快來不及了。”唐孝儒提著兩熱水瓶水,從門外走了進來,一進門就摧林雨母女二人行動放快些。
唐青梅三兩下洗了臉,忙對爸爸說:“爸爸,好啦!咱們可以出發了。”一家三口鎖了房門,匆匆出了政府院子,向街上走去。
十月的早晨已經稍稍有了些寒意,人們都穿上了毛衣、絨衣之類厚些的衣服。雖然還不到六點半,但由于是周一的緣故,街上行人并不稀少。有學生上學的、有上班族忙著上班的、還有往菜市場送菜的等等,人們都匆匆忙忙的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唐孝儒領著妻女來到了名叫槐里街的居民聚居點,街口上有一家國營小吃部正開門營業,早餐主營豆腐腦、稀飯、油條和燒餅。門口擺著幾張餐桌,是為吃飯的人準備的。這個時間正是飯點,用餐的人將幾張餐桌坐的滿滿當當,還有不少人在門口排隊等侯。
林雨領著唐青梅,在小吃部餐桌旁占座位,唐孝儒在門口排隊等侯。x縣豆腐腦在西北地區很有名氣,做法和別的地方都不同,味道更是讓人叫絕!唐青梅記得上一世時,就有一個認識的人不辭辛勞的開著私家車,跑近百里的路就是為了吃一碗x縣豆腐腦。當然這只是特例,不能以點代全。飯館賣飯的速度很快,等了有十來分鐘就輪到了唐孝儒跟前,剛好也有空出的座位讓三人坐,一家三口高興的用起了早餐。
唐青梅接過碗才發現,七十年代的早餐量和后世差別很大,盛豆腐腦的碗不但大,豆腐腦的量也很大,燒餅和后世相比更是一個頂兩,一家三口買了三碗豆腐腦、三個燒餅就吃的飽飽的。結賬時早餐總共才花了六毛錢,這讓唐青梅又一次認識到了人民幣強大的購買能力。心里才明白過來,難怪這個時期一個人三四十塊錢的月工資,卻能養活一大家子人。放在后世三四千塊的工資也未必有現在過的舒坦,當然物質的豐富成度是不能考慮在內的。
吃完飯,唐孝儒領著妻女順著這條街往里走了不到二百米,就到了一處院子門口。院子的院墻高度大概有兩米三四左右,用水泥涂的墻面,看上去灰噗噗的。正值深秋時節,院內梧桐樹的枝桿從墻頭上伸了出來,只剩稀疏的幾片葉子掛在枝頭,地上倒是積了厚厚的一層黃葉,讓整個小院顯出些微的孤寂清冷。院子大概有五間寬,兩扇黑色的木門上,有小孩手掌大的圓形的鐵泡釘做裝飾,上下四行,左右對稱,均勻的排列在門板上。門上釘著門環,一把鐵將軍鎖在門環中間的鎖眼上。
唐孝儒打開門,領著妻女走了進去。一進門前院里青磚鋪地,地面上布滿了綠色的,或深或淺的苔蘚,頑強的雜草從磚縫里擠出來,零零星星的散布在院子各處,處處都顯示出這座房子,已閑置了不短的時間。
院內靠墻處有兩棵水桶粗的梧桐樹,大部分枝桿都伸到了院墻外面。離院墻三米多距離,院子東西兩側是兩個磚砌的六七平米大的小花園,因長期無人打理,野草將小花園占的滿滿的,只有幾株月季花還頑強的活著,紅色和粉色的花兒開的正艷。
過了花園是一堵磚砌的影墻,正對著大門,擋住了外人看向院內的視線。穿過影墻是規整的小四合院布局,左右兩側互相對稱,分別是兩間廂房。左邊兩間里一間是灶房,一間當做了存儲糧食和蔬菜的地方。右邊兩間是臥房。中間院子青轉鋪地四四方方,打了一口滲井。后面是五間寬的大房,中間兩間是開間,可做待客用的客廳,穿過側門直接通向了后院。東西兩側的兩間房子面積都不小,四個房子每間都有二十六七平米,可用做書房或臥室之用。
唐孝儒領著妻女參觀完畢,看時間已經都七點二十五分,不敢再耽擱,和妻子女兒告別后,匆匆趕去單位上班了。林雨見房子里地面基本干凈,顯然是前不久剛打掃過的,不需要再清掃一遍,就和女兒兩個給家人們分配起了居住的地方。
“青梅,東屋這邊是上首,一般應該讓長輩居住,以后你爺爺奶奶就住這邊,我跟你爸和曉凱住西屋。你看你住大房里還是住院子里的廂房,你自己選,好在房屋多隨便你怎么折騰。”林雨邊在屋子里轉著,邊和女兒聊天。
唐青梅跟著媽媽,聽媽媽在那里規劃,忙給媽媽出起了主意:“媽媽,大房得給林爺爺留一間,跟爺爺奶奶一樣都住東邊,我跟爸爸媽媽住西邊,廂房咱們布置好,以后外公、舅舅還有姑姑要是來了也能住,還有過年的時候兩個伯伯要是領著家人回來,咱們這個家可就住不下了。”
“青梅,你前面想的是對的,廂房必須得收拾好。如今咱們家搬到了縣城,離你舅家和你姑姑家更遠了,來回一趟很不方便,你外公、舅舅還有姑姑他們來的話肯定得住一晚,還有別的親朋好友來咱家,也都要好好招待,不能失了禮數。你剛說過年的事,你爺爺奶奶兩個人是不會同意在城里過的,還是會像往年一樣在老家過。你兩個伯伯回來在老家肯定住的下。至于是什么原因,媽媽現在就不說了,這些你長大以后就會明白了。青梅,媽媽還要提醒你幾句,你年紀還小,雖然比別的孩子聰慧,但媽媽不喜歡你費腦子想這些勞心的事,開開心心的學習、玩耍就好,媽媽希望你有一個快樂無憂的童年。”唐青梅聽著媽媽疼愛的話心里特別溫暖,可對于爺爺奶奶的要回老家過年的想法卻不太理解。現在自己和媽媽的主要任務是布置新家,這些問題以后再請教媽媽吧!
“媽媽,您的話我記住了。以后我會用心學習,當個乖寶寶,不再亂操心啦!”小丫頭朝媽媽做了個鬼臉對媽媽說道。“您站到房子外面,我把空間里的家具移出來。”林雨知道女兒是怕家具沉重會碰到自己,便走出了房間。唐青梅從爺爺奶奶的房間開始布置,將空間客房里稍差些的家具移了出來,免得來自己家里的人中萬一有懂行的,看到家具后太過驚訝。她那里知道自己現在拿出的這幾套家具,其中一套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后,被爸爸一位關系很好而且懂行的學者朋友溫德心來家里時看到。他對客廳里的這套古典家具贊不絕口,用手機拍了照片發在了自己的博客上。溫德心即是一位有名的學者,同時也是一位資深收藏家,擁有很多粉絲,照片一經發出各種評論紛沓而至,一時間轟動了整個古典家具收藏界。當時就有人想出五百萬購買,只是找不到家具的主人,最后才不了了之,當然這都是后話了。
唐青梅想著爺爺奶奶兩人年紀大了,喜歡素凈老成的顏色,這間房子也足夠大,二十五六平米都不止,就挑了一組九件套的雞翅木家具擺在了房里。靠窗放了一張一米八寬二米長的大床,床頭雕刻著精美的山水人物故事浮雕。床左側是古式的梳裝臺,上面是一面銅鏡,照人不是很清晰,唐青梅想等搬家后用現在的鏡子將銅鏡換掉。右側是四開門的大立柜,上面是梅蘭竹菊四種花卉的雕花。在床對面靠墻的地方擺上三人坐的長靠背椅,長椅前面放上古式的茶幾,茶幾左右兩側擺放兩張單人靠背椅,最后在長靠背椅兩側放上花架,一切都齊活了,只等鋪上鋪蓋就能住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