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軍大敗韃子,舉朝沸騰,百姓歡呼雀躍,奔走相告。
皇帝下旨讓陸家軍即刻班師回朝,要好好賞賜他們一番,為示皇恩浩蕩,他將親自到京郊迎接。
泰安帝子嗣不旺,只得當今皇上和寧王兩個兒子。而皇上資質平平,能力有限,非帝王之材,這是泰安帝對曾經叫囂著要擁躉他為儲君的近臣說的。據說泰安帝更屬意寧王,可惜寧王體弱多病,及至寧王去了,才把皇位傳給當今皇上。
皇上一登基,新皇上任三把火,也不知道是為了證明自己還是為反駁泰安帝。之前泰安帝提拔啟用的功臣寵臣或被打壓或被罷官。
泰安帝在時,永寧候府顧氏一族圣眷優隆,風光無限。所以永寧候府首當其沖成為他想用來殺雞儆猴的雞。
不過永寧候為人一直謙和低調,先帝盛寵下,即使風頭無兩,也一直恪守本分,從不恃寵而驕,當時對泰安帝給的高官厚祿更是一一謝絕,所以永寧候府有恩寵卻不染指實權。及至先帝去了,永寧候府對族中子弟要求更是嚴苛,甚至早早把子侄都送入兵營,顧小爺的幾個兄長都在陸家軍里做事。皇上找了幾次茬,都是無關痛癢的。
除了永寧候,泰安帝提拔的最有影響力的武將是段老將軍和陸遠,他們麾下的段家軍和陸家軍都是戰功累累,盛名在外。
段老將軍戎馬一生,鞠躬盡瘁,卻屢次三番被彈劾,現如今更是被罷官削權。
陸家軍和韃子對峙,在明知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皇帝不增兵力不派援軍。陸家軍能大獲全勝,估計皇帝都出乎意料。而且如今陸家軍威望更甚,更加深得民心。
以當今皇帝的心胸和猜忌心,怕是要睡不好覺了。不只皇帝睡不著,估計陸遠更睡不好覺。此時陸家軍是進退維谷。不進京,是違抗皇命。而進了京,想離京,不容易啊。
以前只有陸家軍能抵擋韃子,現在韃子打跑了打傷了,不再那么容易卷土重來,而今駐守北邊就不是非陸家軍不可了。
皇帝要想奪兵權,不上交,被視為不忠。而乖乖交出去,一旦被發難,將淪為魚肉,任人宰割。
這些日子陸家軍沒有遵旨立馬班師回朝,能拖都盡量拖著。
“上頭那位可不像是有耐心的,拖延非長久之計”斷舍離直接對陸瑾寧道。
“你有何良策?”
“盡早回京!”
“就這樣?”
“在上頭那位開口之前,主動上交兵權”
“如果陸家主動交出兵權,不僅打消了皇帝疑慮,還能獲得圣心”斷舍離看著陸瑾寧,兩只眼睛清靈明亮。
“你見我就是要說這個?”
“是!”斷舍離又補充了一句。“而且陸家軍現在只有這一條路可選”
沒有了兵權,我們陸家軍何以保障?陸瑾寧心道,婦人之見。
陸瑾寧不想再和斷舍離談下去了,這幾天為著這事,他已是焦頭爛額。
斷舍離明白陸瑾寧所慮,說道,“如果大熙朝有外敵來犯?”
“外敵?”
泰安帝重武輕文,在他的治理下,大熙朝日益強盛。到皇上登基時,大熙朝基本沒有外患內憂。雖說邊境有些不太平,韃子會不時來犯,不過有段家軍和陸家軍嚴防死守,皇帝也不操心。
陸瑾寧不明白“哪來的外敵?”
要不是因為這樣,皇帝也不會急著得民心,急著要表現自己,急著要做政績……
段老將軍就是前車之鑒,現在接替他位置的都是皇帝的人。如今韃子被陸家軍打跑了。在皇帝短淺的小目光里,大熙朝國泰民安,陸家軍已無用武之地,他要學他爹開始自己組建部隊。
“陸公子,如果大熙朝有外敵來犯,朝中可有能被派出的兵力?”
“我說的是大規模的外敵來犯”
斷舍離看著陸瑾寧。
大熙朝兵力大致分四股,一股在皇帝手里,一股是皇帝外家——崔家掌控,還有就是陸家軍和段家軍。
崔家掌控的兵力勢力不小,都在朝中,沒有實戰經驗。皇帝把段家軍換上自己的人,而沒有了段老將軍的段家軍可不容易服從命令。而皇帝手里的兵權是他的護身符,一旦都派出去。朝中沒了左膀右臂,皇帝如沒了爪牙的老虎。所以他不可能輕易派出自己的兵力。
“那么能被派出去的只有陸家軍”
陸瑾寧知道斷舍離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確實能出征的只有陸家軍。但前提是這種情況存在。
“大熙朝的周邊國家,都不成氣候,要么太弱,要么被打怕了,要么實力不足”能大規模來犯的暫時不存在。
“南蠻呢”斷舍離目光炯炯。

米嘻米嘻
親~親~親愛的讀者,抱歉抱歉,米嘻5天沒有更新。 這5天,一天逛街采購,兩天在飛機上,春運繁忙,轉機時機場停留十幾個小時,一天休息(好吧,都是借口~,心虛的厲害(???????)) 新年將近,有些忙,不能及時更新,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