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節,獻給我們的班主任劉劍鋒老師。
前面說過,劉劍鋒老師也是剛來育才中學,算起來和這幫學生也是同級,學生們私下里也叫他鋒哥。
在說鋒哥的奇之前,先說一說鋒哥的好。哪里好?我們班當時有個孤兒,那會的福利政策還不是很到位,而且義務教育又只有九年。當時一學期的學費好像是800多塊,對一個孤兒來說無疑是筆天文數字,沒有那想象的捐款什么的,鋒哥就把這事給辦了,給他爭取到了減免學費的政策。這樣的老師先不論他的教學水平怎么樣,最起碼他是有師德的。高一結束之后劉老師的“考核”沒有通過,暑假前跟學生們說他家里有事就消失了,同學們沒有一個人理解到這是劉老師的告別。這種離別,還真是TMD不帶一點傷感!后來分科之后,那個學生再也沒有哪個老師給他爭取過減免學費的政策。
可是為什么說他奇呢?先說這個人本身,比如說,21世紀了,鋒哥一個29歲的大男人,隨身都會帶著一張藍色方塊格子的手帕。這個只在爺爺奶奶手里見過的傳說中的物品,大多數時候用來擦鼻涕,在農村的流水席上有些老奶奶還用他來打包食物。當然鋒哥這個手帕大多數時候只是用來擦鼻涕的,具體的典型場面聽六班的同學給我們講來。
六班某同學:你班主任,劉劍鋒?咦……再包(不要)提了,砍地很、砍地很!你是知不道,在我班上課呢,講得是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你知道的每次講古文,他先是把作者的生平從生下來講到死,可能還要講一下他死后的影響。然后再講文章的寫作背景,講完了自己把文章先飽含感情地在班上朗讀一遍。就今天你鋒哥感冒了,在我班朗讀《歸去來兮辭》。唉……不知道咋給你形容,我給你學一哈(下):余家貧(哼哼,吸鼻涕聲),耕植不足以自給(哼哼,吸鼻涕聲)。就這樣子一邊讀一邊吸鼻涕,讀到最后一把眼淚一把鼻涕,人不知道還以為是感動的哭了。我班女生實在看不下去了,拿的紙巾跑去遞給鋒哥說老師你擦一下吧,鋒哥把手一甩,說不用。從口袋里把他的帕帕掏出來,使勁掐了一把眼淚和鼻涕把帕帕疊好再裝回口袋。然后說“我是怕斷了文章的感情,才一直忍著沒擦。這樣一鬧,這文章的感情就斷完了,還讀個啥嘛。不讀了,下來開始講解課文”。你自己說,鋒哥砍不砍?
鋒哥砍不砍這個不好評價,只能說是奇,僅僅是奇而不能算是怪,這就是所謂的奇而不怪。這些只能說是行為上的奇,下來再說一下作為一個語文老師,他的課講的才真是一個妙字!
就比如,某一天八班的一節語文課。講得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當講到“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一句時,鋒好像感受到了哪個意境問同學們:“剛出浴的美人呀,同學們,你們說美不美?正所謂美不美看大腿……”做了一番講解。后來“美不美看大腿”這一句在02級廣為流傳。
再比如,某一天八班的一節語文課。上課前班上進來了幾個年級組的老師自己帶的凳子來的,進來后直接走到教室最后一排黑板報那個位置坐下。上課鈴一響,班主任鋒哥款款走來,上了講臺。喊道:上課!
學習委員喊:“起立!”
聽課的老師也起立,同學們齊喊:“老師好!”
鋒哥回道:“同學們好,請坐。”
這時候仔細一看鋒哥,穿了一身黑西裝,左臂戴著一個黑紗臂章,西裝的胸口口袋里插著一支白色的百合花。轉身在黑板上寫了一排大字:紀念劉和珍君。然后對著同學們說到:“今天我們學習《紀念劉和珍君》,作者,魯迅先生。首先全體起立,讓我們為七十六年前慘案中犧牲的革命先烈默哀三十秒。”
全體起立低頭,默哀三十秒。時間到,默哀結束,同學們和聽課老師坐下。
下來鋒哥先講三一八慘案的歷史背景,當講到劉和珍犧牲時疾聲痛呼:“22歲呀,同學們,22歲!這是多么好的青春年華,本該是享受愛情追求理想的年紀,就被國民黨反動派給迫害了!”
慷概陳詞之后,開始讓一個同學讀課文,那同學讀到“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里時,鋒哥突然叫停,說他的感情不對。親自示范,用洪亮激昂的聲音讀到:“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尤其是那“真的猛士”簡直振聾發聵,然后再轉作沉痛,繼續往下讀。直到最后“嗚呼,我說不出話,但以此記念劉和珍君!四月一日。”
文章讀完之后,鋒哥開始講這篇文章的構成,每一個部分的作用及作者那些矛盾的語言所表達的意義等等,這一節課總算是講完了,學生和旁聽的老師們一起鼓掌,鋒哥鞠躬表示感謝!
當旁聽老師一個個和鋒哥打過招呼出門以后,鋒哥拿下臂章,摘下胸前的配花。這時候同學們才發現,他那個百合花是用衛生紙疊出來的,一抽出來就變回原形了!
當然鋒哥的課其他亮點也很多,不過跟接下來要說的這節課比起來,那就顯得黯然無色了。
高一第二學期快結束時鋒哥的一年考核期也就快到了,校領導來聽他的課。鋒哥組織了他帶的四個班,在實驗樓負一層的多媒體階梯教室上了一堂大課!
四個班的學生將近三百人黑壓壓一片坐在階梯教室,校領導坐在后面總攬全局,鋒哥一個人站在講臺上,身后是四塊推拉式黑板,和一塊投影幕布,講臺上放著麥克風。
還是老套路,起立、問好、坐下!由于是四個班不是那么整齊。
鋒哥開口說到:“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講《米洛斯的維納斯》,作者,清岡卓行。這節課有校領導來聽課,讓我表示歡迎!”
同學們鼓掌歡迎,領導站起來雙手按下,說:“你們上課,不用管我,只當我不存在!”
鋒哥聞言開始講課,讀一段講解一段,從各個方面分析維納斯之美,等個段分析完畢之后再做整體論述,想引出主旨。于是發問:“同學們,你們想,為什么斷臂的維納斯才是完美的?”
這個問題同學們聽了,想法不一,因為這句本身有歧義,也就是說可以理解為兩個方面:
1、為什么維納斯的臂是斷的才完美,而不是完整的臂才完美;
2、為什么維納斯斷的是臂才完美,而不是其他部分有缺陷才完美;
鋒哥本意可能真的是想引出這個兩個方面來進行解讀,因為原文里面也從這兩個方面都進行了反向論證。
比如第一種理解:如果維納斯的臂是完整的,那么她該是什么動作?是托個蘋果或者是拿個盾牌又或者拿著浴巾等等可能,但是這些都沒有斷臂給人帶來無盡的遐想,所以斷臂才完美。這一問題原文論述的非常好!
第二種理解:斷的不是臂而是其他身體部位,比如說眼睛被捅壞了,鼻子缺陷了,或者乳房被擰掉了,而兩條胳膊卻完整的存在。原文作者在論述這一條時他是把斷臂延申成了“斷手”,進而論述手存在的意思和失去的影響,來證明“斷手”在藝術中是完美的。(原文沒有論證斷了其他部位就不完美這一點。我認為原作者在這一個問題的論述是在偷換概念,論述的方式方法不充分。既然我們是在討論是斷臂完美還是斷其他地方完美,那么就應該直接在這兩點上做說明,原文的作者首先偷換了斷臂的概念,其次沒有論述如果斷其他部位有什么影響。所以我認為他這一段沒寫好!)
但是我們鋒哥就對這一點進行了論證!
鋒哥看同學們沒人跟他的思維走,所以自己接過問題自己回答,先是按照原文對第一種理解的論述說明斷臂的完美,下來他對第二種理解采用自己的方式來解讀。
他的原話大概是這樣的:“同學們,為什么維納斯斷的是臂才完美,而不是眼睛瞎了?鼻子掉了?乳房被擰掉了?”
這一連三個問題,前兩個還好說,最后一個關于“乳房”的問題寫在紙上討論還行,在這個將近三百人的階梯教室這樣大聲露骨地直接問出來。同學們畢竟還小,正好處在性特征的發育期,本來對這樣的問題就比較敏感,聽到以后左右之間展開討論,但是討論的不是這個問題的答案,而是討論鋒哥的這個問題聽起來怎么有那么點流氓無賴的感覺,課堂氣氛馬上變了,紀律也亂了。八班的同學還好,被鋒哥帶了一年文學修養經過“美不美看大腿”的熏陶,還經得起這樣直白的考驗,再加上他班主任的身份在上面壓著沒有騷動。可是其他三個班就開始脫離他的掌控了,來聽課的校領導也有部分人在后面竊竊私語。
八班的同學沉默地坐在自己班級的位置,聽著周圍的議論之聲,鋒哥孤單的站在講臺有點無助。
他只能自己回答自己提出的三個問題:“首先,不能是眼睛,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心靈的窗口都沒了還能完美嗎?其次不能是鼻子,人常說面部一枝花,全靠鼻當家。鼻子,向來又有“五官之王”的美譽,少了鼻子五官就不完整也不協調,所以更不能是鼻子;最后更不能是乳房,因為乳房是女性的典型特征,最能體現女性之美,乳房要是缺失了這個女人都不完整了還能完美嗎?”(這個只是針對斷臂的維納斯所作的論述,不針對現實生活中各種客觀原因造成的殘疾人士)
鋒哥順著自己的論點把這一堂課講完了,可是后面他講得再好,那三個班的學生思路已經跑偏了,怎么都帶不回來了。他越是這樣講,下面越是嘈雜。
他講得好不好作者也不好評價,最起碼標新立異。可是,但是,可但是,但可是這節課是有那不存在的校領導在旁聽的呀!
曲終人散,離場后還是有人在討論著鋒哥那直白露骨的問題。
至此,課堂的那些事就暫時告一段落,畢竟校園生活除了上課還有很多業余時間。后面的幾節寫寫課余生活,自己也不知道能寫多少,寫多少算多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