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后,是有一些變化的,首先就是新的教學樓落成了。高三學生由于高考在即不適合變動環境,所以還在主教學樓;高一新生剛進校應該讓他們接受接受高三學生的熏陶,所以在主樓;那么新教學樓自然就是我們高二生的。
說起這個新教學樓,前章的時候一直在施工,所以這里補充一下。這個樓由香港企業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捐資建造,所以這個的樓的全稱是:田家炳教學樓,后文簡稱田樓。曾經好像5中都改名:田家炳中學,但是沒掛過牌子。這個樓共6層,平面布置在前文育才全景那一節的附圖里有畫。在樓的南口面向小商店、東口面向小樹林、中間鐮刀拐彎的地方面向小樹林各有一個入口。主入口是中間那個門,為2各四開門的玻璃門,玻璃門外有卷閘門。主入口正上方的墻面上橫向貼著“田家炳教學樓”幾個大紅子。樓身外墻主題貼白瓷磚中間偶爾有一道紅色的瓷磚鐵城一圈點綴,從主入口進來是一個大廳,大廳的地面貼瓷磚,黑色踢腳線,踢腳線往上一米高左右貼防水瓷磚,瓷磚以上刷白色膩子。大廳正面入目南北向的大梁上掛著“適時、高效、博學、善思”幾個大紅子;左側(南)墻上掛有“青草若冰雪,大德足楷模“,大字下面有兩個展板,介紹的是田家炳先生的生平及慈善事業;大廳右側(北)墻上也掛幾個大紅子為“楊田家炳風范,育高素質人才”,大字下面也有兩塊展板,介紹的是第五中學簡介及教學成果等等,大廳頂部有三道橫梁,有4盞吊燈均勻布置。大廳正面的墻上掛著一個牌子,內容為學生訓辭六條:
1、一撇一捺:務求德才兼備,仍須師生攜手
2、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定以成功相報
3、一心一意:聚精會神為學,清華北大有我
4、一分一秒:惜時不懈鉆研,拼搏才能成功
5、一言一行:勿忘嚴格自律,彰顯英才本色
6、一張一弛:講究節奏效率,全面健康發展
訓辭牌兩側各有一個水彩筆書寫用的黑板,大廳的南側是廁所,廁所的南面是樓梯,樓梯正對著南入口,南入口的外大樓南側主墻上鑲嵌了一塊碑文,內容相當于樓志,其內容為“SX省秦都區渭城育才中學:該工程屬于國家實施的優質高中擴招建設項目,于02年十月開工建設,建筑面積6522平方米,總投資759.8萬元,其中國債投資:300萬元。工程于03年九月竣工投入使用”。落款是:渭城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時間:二零零五年九月一日。(可見這個志是02級學生畢業以后才有的)
從南入口進來,一層南北走廊西排有兩個標準教室,當時是2個補習班在用,走到頭是東西走廊,有一排朝南的教室,最西頭是兩個廁所,往東有辦公一間,接著兩個標準教室,是學校幾位有課題的老師專用,非教學用;到了最東頭是東入口的樓梯。二層樓梯口上來有一個平臺,可以算時一個大陽臺,二層以上都是一樣的結構。南北向走廊兩側是理科火箭班和重點班4班,東西單排教室記不清當時兩個班是幾班,分科后靠樓梯的是文課班14班,因為他們時單排教室,面向南邊,教室外面都走廊也算是一個特大號的陽臺。三樓南北走廊兩側是重點班5-8班,8班是東排靠北挨著東西走廊的那個教室,東西單排兩間教室是9班和10班。4樓是剩下的4個班級,5、6層是一些多媒體教室、音樂室、美術室、舞蹈室等等,但是02級學生沒使用過。
說到8班的學生們分到新的教室,這教室寬敞明亮,小樹林那一側有兩個大窗,接近落地窗的感覺,窗臺臺沿比課桌就高了那么一點點,采光特別好,教室后排還有個洗手池通了一個水龍頭。靠過道那側墻上也有兩個窗戶,比較高,只用來透氣。地面是水泥地面,講臺是水泥臺子,放一個講桌。教室正面墻上掛一塊大黑板,黑板上方掛著一只鐘表,黑板的左上方有一個音響。有前后門,前門上面有一個監控攝像頭,后面墻上也有一塊黑板。教室頂部有4根橫梁,橫梁的間隔之間有4排吊扇和4排吊燈,每排三個。
這可真是新學年、新教室、新氣象!還有新的班主任。
高二剛開學,高二八班的同學們興奮地坐在新的教室,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少了兩樣東西,一個是人,一個是字。少了的那個人是劉劍鋒老師,少了的那個字是趙國榮老師“代班主任”的那個“代”字。或許是有了暑假補課的過度和新教室帶來的喬遷之喜,學生們沒有過多的在意,換個班主任,上這么多年學那不是稀松平常嗎,碎事碎事,何須在意。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好像不太符合,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還是不太適合形容這個換班主任的事情。還是劉劍鋒老師那句:沒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改變的,也沒有什么事情是非要改變的,這句話好像可以形容這件事情
這里有個小插曲,新學期李文豐、吉靜、張友朋、林瑜坐在第三排中間的四連桌。某天課間林瑜和吉靜同學從門口跑進教室高聲的訴說著她們剛才跑錯男生廁所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尤其是對男生那掛在墻上的小便池大感興趣,不停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李文豐在旁邊聽的兩眼發直,心下駭然,自此明白了女生果然不能光看外表,也不能光看內心,還得聽聽她們說起“流氓話”是什么樣子才算真正的認識!
不管什么變了,什么沒變,這學習還得繼續不是?
02級的學生一進高中就一直有一個小道消息在流傳,這個小道消息是這樣說的:從02級開始高考就不分文理科了。這個小道消息不知道是從哪里傳出來的,它有一個好處,就是同學們不會過早的偏文或者理科;當然也有一個壞處那就是同學們不管信不信,最起碼分科的那根弦就有點松動了。結果毫無征兆地第一學期大概是03年11月份中旬吧,期中考試結束后就突然面對著分科這個事關重大的抉擇。
分科還不是最嚴重的,分科就意味著每個班都要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都不夠一個班級的人數,所以就要合班。合班也不可能合的剛剛好,所以有那么幾個倒霉的班級就要被分散來填這些不能“剛剛好”的坑。高二八班的同學們一直認為,他們班不管是選文科還是選理科實力都是中上的,因為在以前的考試中他們班的整體成績在重點班還是比較靠前的。再加上我們國榮班主任老師可是年級副主任呢!但他們忽略了一點,這個國榮老師教語文的,八班選文科的學生占了不到三分之一而已。這次分班八班同學毫不知情的被分成好幾股。文科生基本都并入新14班,零星的幾個去了其他班;理科生被數學老師史哥挑了十幾個人進了他們班組成了新的5班,這十幾個人基本就是入學摸底考試數學90分以上的那是十幾個人。這兩部分算是八班的主體吧,這兩個主體加一起也就不到原班人馬的一半,剩下的呢?那只能說到處都有,已經化整為零分散潛伏了。你看這不國榮老師在原來來的八班教室成了新的文科班的班主任,奇怪的是他的班里沒有一個原八班的同學。
分班以后還是十六個班,好像是前十個班理科,后六個班文科。
原八班的十幾個理科生,離開他們屁股還沒有捂熱的8班教室,背著書包隨著史哥去了5班,文科生去了14班,其他的學生作鳥獸散。
略去文科生和鳥獸散那部分人不提,只說這十幾個人的理科生隊伍去了五班,既然考了試分了班,那就肯定要重排座位。8班有幾個學生這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大家都知道,那肯定是最后才會叫名字的。可是奇怪的是考的好的同學即便被老早的叫到名字,進去以后就直接坐在了最后一排,后面的同學都是如此,排完以后發現除了牛甫同學坐在前排外,其他的同學都坐在最后兩排。以后每次排座位,這些同學都是雷打不動,坐在后面。李文豐也在這十幾個人里面,他開始不理解,只是感覺無形中有一股力量把這十幾個同學牢牢地捆綁在一起,擰成了一股繩。他開始一直不懂,直到后來看了一部電視劇叫《亮劍》,他才懂了。這股力量是一種精神,或者說他是一種靈魂,他是由這個原8班的第一任班主任劉劍鋒老師無形中給灌輸的,這種精神就是他們8班的班魂。所以他一直只說自己高中時是8班的,從來不說他是5班的,最多有人問起,他會回答分科以后是小史班。
他們這十幾個人都是誰呢:牛甫、侯文君、王凱、侯輝、李立、李文豐、王莎等等(因為記不起來,所以只能等等!)
他們十幾個人老是感覺和5班的同學格格不入,這個班的學生有點排外,可能也跟他們中間有幾個人到5班之后的表現有關吧。最典型的就是這李文豐與侯文君,再加上黑哥(黑哥分科后也來了5班)他們三個再加上2個轉學來的程啟航、董蒙,幾個人感覺就是上輩子的知己,真是相逢恨晚,開始翹課、打游戲、打牌。
當然,也不是每個同學都排外,名字就不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