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志哭笑不得地看著李寬,道:“殿下,您說得這叫什么話?姑且太子殿下是您父親不說,就是這血緣關系,也不是一句話就能夠斬斷的,當日您和殿下的一番話,老奴也在殿外隱隱約約聽到了一些,也確實殿下對于您有些過了,但是自古以來子不言父過,站在外人的角度來說,老奴說一句冒犯殿下的話,您確實做得有些過分了一些。這話老奴無論如何也不會轉告殿下,老奴也沒有那個膽子和殿下說這樣的話。”
李寬“哦”了一聲。
看著李寬失望的眼神,李德志無奈地嘆息了一聲,道:“殿下,想要聽老奴說兩句嗎?”
“你說。”
“老奴跟隨在殿下身邊十數年的時間,不敢說對于殿下了解,但是還是知道殿下的秉性。”
“嗯。”
“順著他即可,怎么說他也是您父親,你越是逆著他,對您來說一點好處都沒有。順著他,怎么說他也不會為難于你,等到殿下成年過后,去了封地,想要過如今的安穩日子,難道陛下還會沒事找你的麻煩不成?”
“我知道,仲叔也是這樣勸說我的,你也知道身在皇家有些時候并不是你想要如何就能夠如何,大伯和他關系多好,最終還不是走到兄弟相殘的地步,將來的事情誰又能夠說得到?我以前想要回到他的身邊,就是想要希望得到他的疼愛,畢竟我自幼被過繼給我爹。每次看到他和對待乾哥兒他們,我也希望他能夠對待于我,只是那些都是我一廂情愿罷了,他眼中從來就沒有我,既然這樣我還眷著這些干什么呢?這一次生病差點就熬不過去,我也看透了,他不在乎我,可是仲叔,我依依姐他們在乎我,我也是想多了,我自幼被仲叔帶大,其實父愛這東西,我已經在他身上獲取了,只是一時鬼迷心竅罷了。我如今也沒有別的心思,皇家永遠都是一個深淵,踏在其中肯定身不由己,現在他還在,我安分守己,怎么說他也不會為難于我,可是將來呢?將來的事情誰也說不好,不如趁著現在從里面走出來。”
李德志苦笑了一下,眼眸之中都是難以置信之色,完全就不敢相信這番話是從一個稚嫩孩子的嘴中說出來,有些人一輩子都看不透,今日竟然被一個孩童看透,而且還是看得如此徹底,難怪各個都說太子殿下這些孩子當中,繼承他聰慧的也只有他一人,簡直就和太子殿下年幼之時一樣。
心中嘆息了一聲,真是一人一命,倘若李寬是嫡出的話,將來這天下他還真是有這個資格坐上那個位置,也會成為一代圣明君主,對于李世民是不是能夠成為一代明君,在李德志的眼中那肯定是。可是能怎么辦呢?命就這樣,也只能夠認命。
晃悠悠的馬車穿過了延禧門,緩緩地向宣政殿行駛了過去。
馬車停了下來,李德志推開車門走了出來,下了馬車伸手將走出來的李寬抱了下來。
“放我下來吧。”李寬回道。
“殿下的身子?”李德志猶豫地問道。
“無礙,走一些路還是可以的。”
李德志將李寬放了下來,伸出來,道:“殿下請。”
李寬吐了一口氣,看著坐落在不遠處恢弘的建筑物,心情也變得越來慌亂了起來,低下頭看了一眼身上的穿著,圓領的褂子,穿著木屐,看來倒是有幾分出家人的意思,跟著眼眸露出一絲絲精光,邁著步伐發出“噠噠”的聲音,向宮殿行走了過去。
快要抵達宮殿門口的時候,李德志和李寬說了一聲轉身離開,李寬看了看,好在褂子做到的有些大了一點,眼前瞬間出現了淘寶界面,從里面買了一串佛珠,從衣服下面拿了出來,掛在脖子上面,臉上露出絲絲地笑意來,向大殿門口走了過去。
這一下他倒是想要看看李世民還能夠如何難為他?最多也就是將他送到寺廟里面去,要是送到寺廟當中,找個機會偷偷的溜走,難道廟里面的和尚還能夠為難他出家不成?這樣的話天地寬廣,就由著他到處飛了,到時候直接換一個名字即可。
“宣楚王殿下覲見。”
“宣楚王殿下覲見。”
站在門口的太監滿臉怪異地看著李寬,大聲地喊道。
李寬微微吐了一口氣,站在大殿的門口,看著高高的門欄,走到門框跟前,伸手扶住門框邊上,抬起腿邁過高高的門欄,有些不明白這古代門欄弄得這么高干什么?這要是三四歲的孩子想要跨過去都有些困難。
宣政殿的后殿,一般都是休息的地方,前殿是處理公務的地方。
隨著李寬走進來,大殿之中的所有人都轉過難以置信地目光盯著他看著。
“寬兒,你這是……”長孫太子妃眼眶微微有些發紅的從蒲團上面爬了起來,連忙跑到已經走了進來的李寬身邊問道。
李世民冷著一張臉絲絲地盯著李寬看著,李淵一臉不善地盯著李世民看著。
李寬雙手合十,對著長孫太子妃行了一禮,走到大殿的中央位置跪了下來,磕了一頭,道:“小僧悟能叩見陛下。”他就想要成為豬八戒哪一樣,這輩子幸幸福福吃吃喝喝一輩子,能吃能睡其實也是一種無比的福氣,一輩子都沒有絲毫的憂愁煩惱。
“悟能?”李淵冷哼了一聲,盯著李寬,冷聲道:“朕還真是沒有想到,我李家剛剛入主中原,本以為給子孫一個滔天的富貴……”后面的話沒有說,直接冷眼看著李世民。
“寬兒,好端端的你這是干什么?莫要再胡鬧了。”長孫太子妃走到李寬跟前低聲說道。
李寬對著李淵雙手合十行了一禮,道:“我佛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采得白花成蜜,辛苦到頭一場空,人生短短幾十載,名利到頭同樣一場空。阿彌陀佛,有舍自然有得,沒有舍何來,萬番發源自有因果,小僧今日之所以前來,就是為了叩謝陛下多年照養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