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興德九年,四月初。
金陵皇家學宮,文史科大講堂。
九十多歲的朱高煦左手負在背后,右手撫著須,神采奕奕的一步步登上了五階講臺。
隨后,講臺下三百余名學生齊刷刷作揖行禮,齊聲高呼道:“拜見老師!”
此刻,大講堂內這些年紀在十二歲至二十二歲之間的學生,乃是朱高煦還未就藩海外的十七個兒子(首封親王)、一百八十八個孫子(二代親王或親王世子或首封郡王)、八十三個曾...
大明興德九年,四月初。
金陵皇家學宮,文史科大講堂。
九十多歲的朱高煦左手負在背后,右手撫著須,神采奕奕的一步步登上了五階講臺。
隨后,講臺下三百余名學生齊刷刷作揖行禮,齊聲高呼道:“拜見老師!”
此刻,大講堂內這些年紀在十二歲至二十二歲之間的學生,乃是朱高煦還未就藩海外的十七個兒子(首封親王)、一百八十八個孫子(二代親王或親王世子或首封郡王)、八十三個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