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和顏悅色地對潘臨說:“潘將軍卻是罪不致死,以有心算無心,誰也會栽在手里,不過統領山越人的任務可不能交給你了,你以后就先在帳前聽用吧!”
潘臨如蒙大赦,連忙對劉辯感謝:“多謝主公不殺之恩,潘臨以后定當為主公效死!”
“起來吧。”
這時,郭嘉送給劉辯的書信也到來了,劉辯拆開書信一看,果然是妙計!于是就將郭嘉的計劃說給大家聽,那就是劉辯詐死!
許褚首先第一個確是不同意,他激動地對劉辯說道:“主公剛從危險之中脫離出來,應該值得大家慶賀,怎么能用這樣的理由來贏得勝利?末將愿帶領一支人馬生擒山越王,給主公沖沖喜。”
隨后很多人也不同意,認為這樣實在是不太好。
劉辯卻不以為意,擺擺手對大家說道:“兵者,詭道也。如果能用我的詐死來取得戰爭的勝利,從而減少是兵的傷亡,那就算真的是不好,又有什么關系?”
“主公真乃仁德之君也,為了百姓減少兵禍,竟然如此去做,真是我輩的楷模!”黃忠對劉辯的行為大加贊賞。
其他人看到劉辯主意已定,也不再多加勸阻,便順水推舟地同意了這個計劃。
這個計劃最關鍵的一環便是劉辯假死,故意向山越人傳遞出錯誤的信息誘導他們。同時讓郭嘉率領各部人馬回軍,不再爭討山越,全軍帶孝,務必要騙過山越人的耳目。
劉辯向郭嘉回了一份書信,表示他十分欣賞這個計劃,并且已經開始實施,現在就命令郭嘉按原計劃行動。
……
“什么?劉辯真的被亂矢所傷,無藥可治導致死亡。”祖朗疑神疑鬼的對著文士說的。
文士諂媚的說道:“據可靠消息傳來,正是如此,應該過不了幾天,郭嘉的大軍就會下達撤退的命令。我們可趁機尾隨,尋找時機,一戰而勝!”
“善!”
果然在三天之后,郭嘉的軍隊全體著白衣白帶,軍營中充斥著哀傷的氛圍,三軍緩緩向后撤去。
“哈哈哈,看來真的劉辯已死,我們山越人稱王的時代終于要到來了!”祖朗大喜過望。
經過長時間的交戰,他手底下的山越青壯可以說損失過半,現在也僅僅只有十萬人馬。
祖郎命令費棧率兩萬青壯守住營棧,自己則和焦已率八萬青壯追擊劉辯軍,伺機而動,一定要給劉辯軍一個難以忘懷的教訓。
郭嘉的人馬撤退的十分慌亂,營地里很多東西都還沒有收拾好就匆匆離開了,這讓祖朗更加確信一定是劉辯產生了什么大的變故,才會導致如此。他下令讓山越青壯不得被這些物資迷了心眼,留下些許人馬打掃戰場之后便匆匆趕路了。
祖朗還是留了一個心眼,他先是派小股軍隊襲擊郭嘉,但是看了好幾次都說明郭嘉軍確實心無戰意,匆匆留下一地的物資便跑路了。
這讓祖朗更加大膽起來,從心底他就已經將這些軍隊看作是甕中之鱉了。漸漸的他警惕心也放下來,手底下的青壯也開始無組織無紀律的劫掠百姓,惹的是民怨沸騰。不過這些祖朗都不在意,他唯一的在意的就是劉辯的生死。
劉辯如果得了重傷的話,那他確實可以趁機分得一大塊蛋糕,但這并不能滿足他的胃口。他從心底都在期盼著劉辯死亡,諸軍群龍無首,那可就成他案板上待宰的羔羊了。甚至到最后一統揚州,和朝廷分庭抗禮,奪取中原霸業,那也就指日可待了。
想到這里,祖朗再也按耐不下他那激動的心情,于是傳令三軍加快速度,一定要緊跟郭嘉的步伐。
在漫長的長途跋涉之中,郭嘉軍隊終于趕到了劉辯的軍營,當晚夜里就傳出三軍嚎啕大哭聲音,讓躲藏在草叢中的山越青壯很是害怕。
種種跡象表明,劉辯有可能已經身故。祖朗高興的是合不攏嘴,連忙命令手下收拾齊整,被今夜一戰而下,徹底扭轉這個對他不利的局勢。
二更天,夜深人靜,就連調皮的月亮也已經睡著了。令山越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時劉辯高坐在主座上,左許褚,右黃忠,側史阿,都在身旁小心翼翼的保護著他。
很明顯劉辯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在早些天的大戰之中,劉辯麾下的軍馬也損失比較厲害,出征時的十萬人馬已經剩了不到八萬,還要時刻關押著俘虜。
各軍主帥都高坐在軍營之中,暗暗地等待山越青壯來襲!
突然殺聲大起,山越大軍四個方面包圍了劉辯的軍營,一齊殺向營地之中。
祖朗和焦己更是一馬當先,“哈哈哈,果然沒有防備,弟兄們給我殺!”無數山越青壯涌入軍營之中。
但當祖朗劈開一個軍帳以后,發現里面什么都沒有,他就感覺到有些大事不妙了。怎么可能撲了一個空?難道會有埋伏?
現在的形勢也不容祖朗多想,他心里還抱有一絲幻想,率領軍隊繼續往前沖去。但是劉辯軍那驚天動地的殺聲讓山越手足無措,明顯他們中計了,但如果現在逃跑的話,祖朗想要做山越王的夢想可就真的要成為泡影了。
祖朗咬咬牙,繼續蠱惑著身旁的山越青壯說道:“劉辯已死,這個只不過是他殘余下來部隊做最后的頑抗而已,大家一定要挺住,只要打退他們這波進攻,那么勝利可就屬于我們的了,到時候搶糧搶錢搶女人!兄弟們,沖啊!”
山越青壯聽了以后個個像打了雞血一樣,更加不要命的殺向劉辯軍,但是他們怎么可能是訓練有素早做準備的正規軍的對手?
剛開始還處于上風,但沒等到半刻鐘的時間山越的攻擊就已經被壓制了下來,等到一刻鐘結束,他們就已經明顯處于劣勢。
當三軍將士看見劉辯的身影出現在戰場之時,高呼萬歲,一下子就打的山越喘不過氣來。
劉辯看著十分有利的戰場,十分欣慰,轉過頭對史阿說道:“今天就看你能不能取祖朗的項上人頭了,事成之后,當記首功一件!”

輿隱
太史慈:大丈夫當攜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 (感謝一地雞毛、天地神皇的推薦票,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