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么,分明他答應過很多次了,也分明都還沒有實現,可我還是愿意相信他。見我情緒緩和下來,他放開我,可是黑暗一片,我死死拉住他的袖子,他頓了一下并沒有拂開,見他沒有推開,我立刻又湊近一點。?
“這里黑得很,能等我睡著嗎?”?
“……我不能耽擱得太久。”可終究他沒有推開我。?
“我很快就睡著的,我不拽著你的袖子了,我就靠靠你,一會兒我不答話了,你就走,好不好?”雖然很不想,可我還是放開了他的衣袖,抱著膝,輕輕貼著他的手肘,背靠墻坐著。只是聽著他的呼吸,只是想著他在旁邊,不知為什么,我就是覺得很安心。突然就想起蕓姨說過的這么一個人在你身邊,生死何懼。?
“我要怎么做可以幫到你?”?
“……”他沉默了很久也沒有聲音,黑暗中,我猜不到他的反應。虧得他來的時候在屋頂開了個洞,外面的星光,月光照進來,我們縮在角落一起看那唯一的亮處。?
“就算……最后你沒能帶我出去,我也希望你好好的。”?
“……不要死不要受傷,等我帶你出去。”?
“好?!?
“睡著了嗎?”?
我很想留下他,可也知道他留下的危險,所以我假裝睡著了,最后睜著眼看他離開,一片一片,將那漏入亮光的地方蓋上,聽著他腳輕點在瓦片上,離開的聲音,可是他來過,我很安心。?
?
“你冒險探這一趟,到底是圖什么?對他們來說,她還有用,不會有性命之憂的,但你萬一露破綻了,可就萬死不復了。”?
“如今,情勢有變,長孫瑾這番動作太大,徐成派出去南山的人前兩日已經回來了,我雖留了孫離去南山這一招,但徐成會不會在長孫瑾那邊看出什么,我實在沒有把握?!?
“我看你不是沒有把握,也不是沒有應對之法,不過是關心則亂。長孫瑾讓人四散謠言,黑白兩道都想吞你蕭家,也沒見你上個心。”?
“不過是折損些生意,孫離能應付,這邊徐成背后的勢力才是真正致命的?!?
“不錯,從前我們一直將徐成和這棲云山莊都認作是晉夫人和皇長子的手筆,如今看來,他不僅制著長孫府,皇后一派,就連你蕭氏,梅府都有算計在內,如今種種跡象更有要分功和遏制晉國公一派。徐成一介武夫,要奪軍功也不算稀奇??扇缃窬褂指善鹞某嫉纳?,咬文嚼字地編排構陷朝臣,奇吟巧思居然獻民生之策……”越仲沉吟一番,見眼前人仍心懷異想的樣子,轉念道,“最近朝堂之爭,事實上是皇長子與太子一派都有折損,并未見哪一方實質受益。蕭氏隱退之計要快?!?
“長孫瑾已經和徐成對上了,拋過去的線他該收得差不多了,但愿他再聰明一些?!?
“你這意思,姝兒有性命之憂?”?
“她不會死的?!?
“那我更不明白,你今夜何必多走這一趟?”?
“長孫瑾的人想進來只怕沒那么容易,想法子給他行個方便吧?!?
“你這人,心思那么深何必呢?”?
?
晉霖城南,橋東街角一隅,曾短暫消失的茶水鋪子又支了起來,鋪子仍然是售賣自制的糕點,茶水,也收些坊間的針線活兒,御史府也仍多半照顧著茶鋪主人的生意,巡城軍也還是時不時會替這主人擋一些麻煩。只是有些流言是止不住的。比如,這家原來有個年輕姑娘隨長輩出了趟門竟再也沒有出現了。各種說法都有,難聽的說是被人拐走了,或者品行不檢被留在了山里當姑子了,也有說被賣了,甚至傳說那姑娘本就是私生女,被人好心認回了家,但這主母肯定是不能讓外養的進門的了。當然是不敢當面嚼舌根的,畢竟這看起來不過是個年輕時大概稍有姿色,如今也是半老徐娘的婦人,背后可是有著御史府的關系,還有人曾看見過有貴人上門探訪,一時間還真說不好這婦人是哪個富貴人家的外室,只是哪家的外室又需要這么拋頭露面營生的呢??
“蕓姨,今日生意可還好???”?
“是阿青啊,這是去送染布了?”?
“是呢,想著順路,過來坐坐。今日染壞了一匹青布,還記得上次阿寧說想染個青藍花色的布,今日可是見著了,這顏色可丑了,想著要告訴她,可別糟蹋了布料子……”?
“……我替她記下了,回頭我告訴她。”?
“蕓姨,阿寧是不是不回來了?……我阿娘他們把日子定在下個月初了,以后去了城外就不知道多久能回來一次,我是不是……以后就見不著她了?!?
“好孩子,別多想,我會帶阿寧去看你的。”?
“蕓姨,我想阿寧……有一肚子的話,只有她肯聽?!?
“傻孩子,人都要走這一遭的,沒什么好怕的,安安心心地嫁吧。”?
阿青還待說話,就看到一位衣著考究,行事做派一看就知道是大戶人家的掌事身份的人走進了茶水鋪子,這人恭恭敬敬竟直直沖著蕓姨行了大禮,這下即使不去張望,阿青也能知道周圍多少雙眼睛要瞪出來地盯著這一處。?
“您近來可好?”行完禮,這人也不起身,就那樣微曲著身體,微微仰著頭看著蕓姨問道。?
“……您快起來……”蕓姨急忙將人扶起,“阿青,你可先去了?!?
“……啊,是,蕓姨回見。”這邊阿青也是很尷尬地意識到自己早該退了,忙道別匆匆離去。?
“嬤嬤還是坐著說話吧,”蕓姨將人讓進了茶水鋪里間,一邊讓坐,老婦人原本是拒絕,見蕓姨眼色沖了沖外,也就隨蕓姨坐下。這邊蕓姨繼續說道,“勞您老還掛念著,嬤嬤這一向,身體可還好?”?
“老命一條,閻王不收罷了……郡主這又是何必呢?”?
“阿蕓自小父母病弱,府宅凋敝,多得先太后仁善將阿蕓帶在身邊,又多得嬤嬤教養照拂,此恩此德,阿蕓此生唯死以報,原本阿蕓就打算替太后長守佛前,祈福以報。可如今,阿蕓俗間尚有未斷之事,此事不決,阿蕓此生難安?!?
“郡主,這些年朝堂上的起起落落,您怎么還看不破呢?到如今您若還不懂得如何自保安虞,當真是辜負了先太后一片苦心啊。”?
“嬤嬤教訓得是,可是嬤嬤,姝兒她幼年也是受過您教養的,您當真能棄之不顧?”?
“大廈已傾何處歸巢?小郡主幼時頑劣難馴,為此老嫗當年也是頗有傷神,可細細回想,不過是些小孩子的玩鬧把戲,難得的卻是這孩子機靈聰慧之余卻很懂得為人的分寸,會照顧別人的感受,能觀察到旁人的難處,不著痕跡地替人化解。過慧易夭,二位郡主的命運多舛,老嫗,時常想,或許是因為當年未能成功將二位教得愚笨世俗之故?!?
“……嬤嬤,請助我回振寧王府,我要找回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