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從三角轉到銀基,各個服裝批發市場的特點,果然和轉讓她店面的老板說的一致。
她開的是店鋪,她想在錦榮服裝批發市場進貨,“現在進些什么衣服呢?”她不由地在心中嘀咕著。
此時正是農歷十一月份,又加上今年的天氣不太冷,現在大家都穿著大衣、毛衣類的衣服,棉襖還沒有人穿呢。
“如果現在進大衣、毛衣類衣服,占本錢不說,還買不多長時間,不如一步到位,直接進棉襖算了。”張華想到這里,邊向有棉襖的店鋪走去。
有棉襖的店鋪不少,張華往里東看看西瞧瞧的,最后,她選了一家都是格格圖案的店鋪。
“老板,這些格格棉襖咋賣的啊?張華一進店門就同店老板打了招呼。
“你是買衣服的,還是批發衣服的?另外,你要幾件啊?”店老板問。
“我是批發衣服的,每種格格圖案的衣服都拿一件,大概要十多件吧。”張華裝作懂行的樣子。
“你的店鋪是剛開的吧?”店老板瞇著眼睛看著張華。
“哦,你怎么知道?我又沒有給你說。”張華大吃一驚。
“從你說話上,我不就判斷出來了。”店老板洋洋得意的說著。
“哦,我一下進那么多棉襖,多少錢一件啊?”張華又問。
“60元一件,你進十件的話,600元。”店老板賬算得很清楚。
“給我便宜,優惠點唄。”
“不能優惠了,我是以最低的價格,報給你的。”
“55元一件吧。”
“不行,60元一件。”
張華和店老板你言我一語的談論著價格。
最后還是每件60元賣給張華的,張華用繩子捆住棉襖,背在肩上就走。
她坐上公交車,帶著棉襖滿意而歸。
第二天,畜牧服裝市場的店鋪也騰了出來,張華買了地板革鋪了店面。她又把棉襖掛在店鋪里,整個店鋪看上去煥然一新。
第一批棉襖賣得還行,她又進了第二批棉襖和牛仔一步裙。
有人買她的衣服,她心里當然很高興,但就是顧客給的價位低,有的低于進貨價。就比如牛仔裙吧,她每件進貨45元,有的顧客開口就給35元,讓張華氣得不想說話。
不光張華的衣服買不上高價位,其他人的衣服也是賣不上高價位的,因為畜牧路那一帶的消費水平都不高。
張華早上進貨,進貨回來再開店鋪的門,一個人從早忙到晚,除了房租錢,剩不了幾個錢,不賠本就不錯了。
這樣的生活,大概維持了半年,畜牧服裝市場要拆遷了,張華的店鋪也該關門了。
其他人的店鋪也是如此,有的找別的地方,繼續做服裝生意。有的把衣服處理的處理,送人的送人,干脆關門不干了,張華屬于后者。
半年的服裝生意,除了各種開支外,張華不但沒有賺到錢,她還賠了一千多。
看來,這生意不好做啊。
張華的第一次創業失敗了,同時她也沒有學會做生意。
她又一次失業了,她又面臨著要么創業,要么找工作的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