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食堂應該是卷煙廠最具人氣的地方了,這里每天都保持著鍋碗瓢盆大奏樂,水聲,炒菜聲和蒸汽聲不絕于耳的熱鬧氛圍,再加上食堂大娘、大伯們家長里短的閑聊和來來往往的來這里吃飯的工人的嘈雜聲,這里也是熱氣騰騰最具人間煙火氣的地方,劉建國每次都會深深聞一下這里飄著濃濃飯菜香味的空氣,他覺得這里是他最放松的地方。
一位胖胖的,圓圓臉的食堂大娘對這個每天夾著書的斯文小伙很有印象,因為只有這位小伙每次打完飯會給大娘一個會心的微笑,所以劉建國飯盒里的飯菜永遠會比別人的多一些,機靈的阿強發現了這一點,每次到飯點他都會跟著劉建國,等他打完飯,他就會嘻皮笑臉的和大娘說:“我們一起的,你也打多一點給我嘛!我知道大娘最心疼我們這些瘦弱的小伙子了。”善良的大娘被他滑稽的樣子逗笑了,也會舀多一點放進他碗里。
一場秋雨一場寒,幾陣秋雨過后,劉建國箱子里的那幾件單薄的舊外套再也抵擋不了那日漸寒冷的天氣。周末,他決定回家取幾件厚點的棉襖棉褲,劉建國家住在鎮子幾里外的東田鄉,為了復習他已經兩個月沒回家了。
他踩著向同事借的舊單車奔馳在回家的小路上,路兩邊的莊稼地已經收割完畢,只剩下枯黃的一節秧頭在外面露著,劉建國想到之前父母就經常在這些稻田里勞作,作為有錢人家大小姐的媽媽和當醫生的斯文爸爸哪里是種得了莊稼的人呢?看著爸媽手上磨出的老繭和累得直不起的腰,劉建國非常心疼。很顯然劉建國的聰明頭腦是遺傳了媽媽和爸爸,媽媽是三四十年代女子師范學院的高材生,爸爸是省醫科學院畢業的,本來解放后爸爸在縣醫院工作,就淪落到這里了。
到家了,這是一棟破舊的磚瓦房,但院子被媽媽收拾的干干凈凈,水缸里也加滿了水,房門是虛掩著,他推開門,只見媽媽彎著腰在擦拭桌椅,他叫了一聲:“媽,我回來了,爸呢?”媽媽聽到他寶貝兒子的聲音,帶著一臉的笑容轉過頭來,高興地說:“回來啦,小國,我告訴你一件好消息,我們家發達了!”
劉建國一聽,欣喜若狂,連書包都沒放就抓著媽媽問:“真的嗎?真的嗎?是誰通知你的?”媽媽布滿皺紋的雙眼閃爍著淚光:“是真的,前幾天我們就收到鎮政府下的文件,還是鎮長親自送過來的呢!鎮醫院也要重新聘用你爸爸擔任東田鄉分院的醫生,這不,今天你爸已經去報道了,小國,我們家的苦日子算是熬到頭了”說完,媽媽兩行激動的熱淚流了下來。
劉建國也熱淚盈眶的摟著媽媽說:“太好了,你和爸爸不用受苦了,我們家再也不用低三下四、低眉順眼地生活了”。劉建國從來沒有哭過,就算在那最艱難的歲月都沒有哭過,但這次他哭了,是高興的哭,欣慰的哭,一雪前恥的哭。
劉建國的爸爸劉長宇是遠近聞名的醫生,尤其擅長婦科,全鎮乃至全縣很多棘手的病癥都是他治好的,就連先前高鎮長媳婦因為胎盤前置難產,后來也是請到他主刀才化險為夷,母子平安。高鎮長很感激劉長宇的救命之恩,雖然在劉長宇落魄期間他違反不了政策的約束,但他私下也會接濟一下劉長宇,例如送點油米,過年過節拿點肉什么的。這次劉長宇那么快就能在東田鄉分院任職,估計也少不了高鎮長的幫忙。
為了慶祝這樁喜事,也順便給兒子改善下伙食,媽媽破天荒的去買了兩斤肉,說要給兒子做他最愛吃的紅燒肉。父親在晚飯前也回來了,年輕時十分高大俊朗的劉長宇在這些年中被磨難侵蝕容貌,被繁重的勞作壓彎了腰,進門前他捋了捋斑白的頭發,挺了挺腰,嘴角露出了久違的微笑,三人相視無言,但都會心的笑了,他們知道最苦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迎接他們的是燦爛自由的生活。
桌上擺著熱氣騰騰的三菜一湯,一家三口人喜氣洋洋的圍坐在飯桌前,媽媽興奮的說:“政府把我們在縣里的宅子也還給我們了,另外你兩個下放的哥哥明年也會從農村回來,這下我們就真的團圓了,”
縣城的宅子是劉建國的外公留給媽媽的祖宅,在縣城最繁華的街道,一棟兩層樓的磚瓦房,每層都有差不多一百平米,上面一層住人,底下一層還可以做商鋪,現在這棟宅子也還回來了,這對于劉建國一家同樣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劉建國想起了遠在BJ的姐姐,問:“姐姐現在怎么樣了?”媽媽說:“最近姐姐也寫信回來了,她在BJ已經成家有小孩了,還在一間大醫院做了醫生,她現在過得很好,不需要我們操心呢,她說有機會會回來看我們的。”
姐姐從小是劉建國的榜樣,同樣聰明好學的姐姐也是縣里面為數不多能考到BJ上大學的人,姐姐比自己大十八歲,劉建國對她的印象很模糊了,因為他出生后不久后姐姐就去外地上學了,小時候姐姐在過年或放假的時候還會回來,為了減少對姐姐的影響,爸媽讓姐姐和家里劃清了界限,直到后來才重新有了聯系。
聽到一件接著一件的好消息,劉建國心情舒暢極了,像喝了蜜一樣甜,他頓時覺得他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自從家里好了之后,劉建國走路胸膛都挺得比以前直了,見到誰都打招呼,以前不愛說話、稍帶點憂郁氣質的劉建國,突然間變得開朗陽光起來了,他感覺全世界都平等了,學習起來也更有動力了,因為他還和安琪有個約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