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人都愛八點檔
盛夏的暴雨像個不懂事的訪客,總是不請自來。剛剛還艷陽高照、晴空萬里,這會兒就洋洋灑灑下起雨來。像是住你隔壁家的熊孩子,存在只為挑戰你的忍耐底線。
楊師傅坐在門衛室,透過玻璃窗看著外面被雨澆透的人們,笑得忍俊不禁。這時候如果有人敲開門衛的值班室來借傘,他總有本事立馬切換一張憂心忡忡營業的臉,再像社會人一樣夸夸其談聊上幾句。盡管他心里只有開心,也能在聊天中表現出憂心。
楊師傅守衛的小區叫威尼斯花園。除了仿照真正的威尼斯,依南水河而建,其他內部配套和設施跟普通小區并無二致,更比不上建在郊區,戶型大、空間大、花園大、間距大,有湖有林有松鼠的獨棟豪宅。但這并不影響威尼斯花園在當地人心中的地位。這其中的緣由,還要從三年前威尼斯花園的開盤說起,那時售樓部每天門庭若市,售樓小姐笑得甜美,一個個挺胸抬頭像是新晉的選美冠軍,只是說出口話卻一致得讓人失望,“對不起,沒有了,都賣出去了,全都賣出去了。”只聽這話,你還以為超市減價大促銷,打折商品都賣出去了。這威尼斯花園卻是實打實的新樓盤,一戶戶、一層層、一棟棟都賣出去了,連車位都沒剩下。有人背著個大包在售樓處鬧,“怎么就沒有了,你是糊弄我們老百姓呢?我們有的是錢。”原來他一大早就跑銀行取錢,別人都還在想分期付款,他卻背著大包的現金打算一次性付清。可誰知,就是取錢的功夫,房沒了,一戶都沒有了。
自此一役,威尼斯花園就成為南市傳說。附近的百姓都在猜,這能住進威尼斯花園的人,肯定非富即貴。那時他們才知道,早在開盤之前,有關系的人就拿下了大半個小區,剩下的就算房型有缺陷,你也不能猶豫,猶豫就四大皆空。原本買房者應該悠閑當上帝的售樓部,變成玩的就是心跳的游戲。最終大部分人只陪著玩了心跳,成了報紙頭條的邊角料。
楊師傅守著小小的門衛房,待人熱情,對誰都不敢懈怠,哪怕只是主人牽在身后的寵物,也都殷勤有加。雖然從未見南市新聞上的大人物在小區出現,但他心里總忍不住猜測,進進出出的這些人必然跟那些了不起的大人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像奴才一樣放低姿態,也不一定能飛黃騰達,但起碼不會出錯。老伴為了獨生子的前途,沒少提點楊師傅,反復叮囑他要多和那些大人物套套近乎。都說近水樓臺先得月,沒準也能給兒子謀個一官半職。只是她教的那套攀龍附鳳的本領,有些陳腐而不合時宜,好在楊師傅至今都沒學會,也避免鬧出讓人笑掉大牙的事端來,只是和進進出出的住戶混個臉熟,再無其他交集。
知足常樂的楊師傅也樂得清閑,風雨無阻守著這小小的門衛室,學會了追偶像劇、宮斗劇和聊八卦。偶爾也會學學劇里的人物,故意裝得深沉,感嘆下人心不古、世事不公。在今天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跟前,他戲癮犯了,托腮皺眉一副造作的姿態,感嘆道哪有絕對的平等,那些坐著車,地下室進地下室出的人就完全不會受這場暴雨的影響,就像那宮斗劇里這皇親國戚的頭頂上,總有公公撐傘。這雨露均沾的暴雨啊,也有淋不到的地方。
楊師傅為這個發現撇了撇嘴,眼睛的余光竟然瞥到不得了的事情。有輛警車正朝著小區的方向開來,這還真是三年來破天荒頭一回。日復一日的單調工作,讓楊師傅變得遲鈍和缺少隨機應變的能力。他先是關了正在看的偶像劇,又對著掛在墻上的鏡子整理儀容,拿起桌上的對講機,撐起傘,踱著步不慌不忙走到門外。
警車還在呼嘯,坐在車里的人一看有人出來,忙招呼楊師傅把道閘桿升起。
楊師傅卻不慌不忙地擺擺手,照舊是滿臉的笑,他正用對講機聯系自己的領導。同時趁等回復的間隙,對坐在警車里的人說,“警官,勞煩出示一下證件。”
楊師傅格外小心是有原因的。威尼斯花園共有四個門,北門緊挨南水河,一般出入要坐船才行,所以很少有人走。南門緊鄰主路口,人員出入頻繁,安排了五個門衛同時在崗。東西兩門各偏居一方,出入的都是熟臉熟戶,楊師傅守護的就是兩門之一,東門。幾個門衛常年見不著面,但因為同崗位惺惺相惜的原因,拉了一個私聊群。出事的是北門,北門的門衛突然在私聊群發一堆滿腹牢騷的抱怨,接著就被辭退了。楊師傅糊里糊涂接受三個月的崗位特訓,和幾個私聊群的同事總算能網友見面,也慢慢拼湊出北門被辭退的原因。
威尼斯花園除了東西南三個門和小區主路幸福路上的攝像頭外,內部沒有攝像頭,因此四個出入口的檢查就變得格外重要。所有住戶都有自己的專屬門禁卡,大門、電梯都靠刷卡,訪客可以刷身份證出入,外部車輛一律不許入內。為此威尼斯花園專門一小塊地做小型的訪客車庫,再厲害的人來訪,都必須下車步行進來。北門沒監控,離這些嚴苛標準很遠。意外發生在五一黃金周,一個沒帶身份證的游客乘船經過北門,因為好奇想進來探訪。北門門衛只收下一盒煙,就給人開了后門,也絕了自己的后路。被放進來的人是個記者,不知道寫了怎樣一篇文章,總之敲一大筆錢后就銷聲匿跡。那段時間私聊群里沒人說話,每個人都怕自己發出的話,會成為定罪的呈堂證供,沒有人敢像以前那樣罵罵咧咧,只是指桑罵槐地發泄兩句,“黑,真他媽的黑。”彼此之間帶著你懂我懂的眼神,膽戰心驚地守著門。后來風平浪靜的生活,讓楊師傅像溫水里的青蛙,漸漸忘記當年有過怎樣的惶恐和擔憂。可是今天,他全想起來了,他想起西裝領帶的物業主管,以及他耳提面命反復強調的故事。
“小區500戶住戶的安全,全放在你們幾個人身上。小區花這么多錢請你們來,就是讓你們牢牢守住這道安全防線。別一看見警車、記者證、話筒臺標,你們就一個個軟了慫了,一看貌美如花的小姑娘說兩句好話,你們就興奮地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誰。我一直跟你們強調《今日說法》、《今日說法》,你們到底有沒有老老實實看?這里面住的人可都是有頭有臉的,真放了不法分子進來,你們誰擔待的起。就算是真警車要進來,你們該查證件也要查證件,睜著你們的雙眼皮大眼睛,用這雙火眼金睛把偽裝者一個個給我揪出來?實在拿不準的,你們就上報領導,我們替你們做決定,絕對不讓你們背鍋。別都一副白癡的樣子看著我,到底聽明白沒有,你們想再培訓一個月,我可沒時間陪你們,這樣,實在不行,你們就寫《今日說法》觀后感,每周一篇,誰不交扣誰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