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左丞相李博,中丞相閆恩旺,右丞相孔維新,戶部尚書張春光,四位大臣在高鑒的引領下,一道步入養心殿。
皇帝午飯沒吃,他也不知道餓,像打了雞血一樣,腦子里一直想著李鐵的十萬字書。
皇帝都沒吃,高鑒自然跟著挨餓,他只覺得頭暈眼花,走路戰戰兢兢,隨時都會跌倒似的。
身上少了點兒東西,扛餓的本領也是不及。
見四位大臣進來,都沒等到他們拜見行禮,皇帝便和顏悅色,迫不及待地先開口了:“四位卿家,請坐,請坐。”
搞得四位大臣皆是一愣,這是什么節奏?陛下去了一趟忻縣,回來咋變得如此客氣?有句話怎么說來著,無事獻殷勤,非,非……即……哎呀!陛下不會是要割我們的肉吧?
四位大臣坐定,剛開始還有些膽戰心驚。
皇帝先是掃視一眼,然后將目光定在戶部尚書張春光的身上:“來,張卿家,你將這兩年國庫的收支情況簡單匯報一下。”
反正不知道皇帝要干嘛,但能看得出來,皇帝心情很是不錯。
這對于幾位大臣來說,當然是好消息。那就問什么答什么唄。
張春光回道:“陛下,去年國家總收入四百三十八萬兩白銀,支出四百三十二萬兩,略有節余,基本持平;今年到目前為止,總入國庫的銀子共計兩百五十六萬兩,因為戰事的緣故,已經支出三百六十多萬兩,今年肯定入不敷出。”
“那該怎么辦呢?張卿家可否想到什么妙策讓國庫變得更加充盈?”
“這個……”忽然來此一問,都沒有任何準備,張春光滯了一滯,國家的錢都是靠稅收,國庫充盈了,下面各行各業的人自然就要勒緊一下腰帶唄。
不然,還能有什么辦法?
但無緣無故的,總不能增加賦稅吧?
這種事兒,張春光可不敢隨便開口,弄不好全國人都要罵他十八代祖宗,甚至挖他家祖墳的。
見張春光沉吟不語,皇帝又道:“諸位卿家說說,咱趙國人生活水平到底如何?貧富差距如何?”
三位丞相官職一樣,享受的待遇也一樣,但以左為尊。
所以,李博先行說道:“陛下,在這片大陸上,毫無疑問,趙國人的生活水平肯定是最高的,至于貧富差距嘛……”
“很大,是不是?”皇帝其實也不算搶,只是李博琢磨如何措辭,稍微打了個停頓。
李博回道:“是很大,不過貧富差距各朝各代在所難免。畢竟人與人不一樣,享受的資源也不一樣。”
“朕關心的倒不是這個,朕關心的是,國家入不敷出,那些富人本就享受著窮人享受不到的優勢資源,他們該交的稅都交了沒有?”
看,剛說什么來著?無辜獻殷勤,非……即……聽起來這就是要割富人肉的節奏啊!
不用說,在座各位大臣肯定都被劃入富人的行列。
皇帝悠悠言道:“朕這次微服私訪至忻縣,剛一到哪兒便遇到一件事,李鐵的老丈人主動將他家從前隱瞞未報的一萬多畝田產上報給衙門。”
四位大臣不約而同地想著,嘿嘿,這是因為害怕了吧?若陛下不去忻縣,恐怕該隱瞞的還是會隱瞞的。
畢竟,全國一盤棋啊!如今這世道,哪個大戶人家沒有隱瞞幾畝田地啊?
皇帝接著又說:“區區一個員外,就隱瞞了一萬多畝田產,也就意味著這一萬多畝田產不用交稅,全國有多少員外?有多少豪強大戶?有多少勛親國戚?這樣算來,每年國家要流失多少稅收?”
李博輕輕地問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皇帝沒有急著回答,而是再次問戶部尚書張春光:“張卿家,如今我們國家可耕種的田地面積是多少?較之前朝,是增多還是減少了?你心中可有一本賬?”
張春光回道:“陛下,如今魚鱗冊上記錄在案的可耕種田地,共計兩百三十二萬四千頃,較之前朝減少了八十多萬頃。”
“為什么會減少?”
“水土流失啊,荒廢不種啊,當然也有隱瞞不報的。”
“魚鱗冊上的記錄準確嗎?”皇帝接著又問。
“這個……”張春光第二次愣住了。幾十年來,收取田賦都是依據魚鱗冊。誰也沒有懷疑過呀!
關鍵,即便誰都知道,這數目肯定有水分,又能怎么著呢?
還是那句話,全國一盤棋啊!
似乎這也成為豪強大戶一個潛在的利益點。
那些人可是國家政權無條件的支持者捍衛者啊!
他們擁有的多,所以害怕失去國家的庇護。
難道要將那些人的田地全部清查出來?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
魚鱗冊上記錄的準不準?
肯定不準啊。
但這話沒法兒說,當官的都心知肚明,誰不知道這里面的貓膩啊!
小戶人家寄田的事誰不知道?寄田不就等于間接隱瞞田產嗎?
大戶人家都有兩本賬,一本是用來交稅的,一本是用來收稅的,當官兒的誰不知道?
怎么查?牽一發而動全身。
所以,張春光只能選擇了沉默。最主要,他不明白皇帝到底是幾個意思,為什么忽然關心、問起這個問題。
皇帝也不轉彎抹角,直說道:“張卿家,你也不用吞吞吐吐的,朕知道肯定不準,對吧?”
張春光和三位丞相都不言聲,這時候沉默亦是一種態度,意味著認同,就是不準。
皇帝步步為營:“既然不準,那有沒有可能讓它準一準呢?”
張春光道:“陛下想怎么做?”
“如果朕決定清查全國田地,歷時三年完成,你們覺得有沒有這個可能?”
“……”
四位大臣,包括餓得搖搖欲墜兩眼發黑的高鑒,都是神情陡然一緊。然后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面面相覷。
較之四位大臣,高鑒想得多一些,畢竟他知道陛下是因為看了李鐵的信后,才會有如此行動。莫非李鐵的長信上說的是這個事?
仔細一想,這難怪陛下廢寢忘食呢!如果真有可能清查全國田地,那得為國家增加多少稅收啊?
陛下能不高興嗎?
只是……這項工程,誰敢接呢?那不等于與全國豪強大戶為敵嗎?
想到這兒,他不禁心肝兒一跳,幸好剛才沒有在四位大臣面前提及李鐵。陛下那么高興,那么喜歡他,這時候無論如何也要站在陛下與李鐵這邊啊!
都說太監難當,既要照顧好皇帝,又要照顧好后宮,還要搞好與外臣之間的關系。
身為太監頭子,高鑒倒覺得其實太監也好當,做到一點就行:心始終跟著陛下走,或者說自己不能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