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開元情詩與劍榜

第42章 邊塞之王!王昌齡!(第一更)

開元情詩與劍榜 長慶二年 2435 2019-09-18 18:53:03

  “人生在世,吃喝拉撒!”

  “出恭都出得不開心,還怎么賽詩呢?對吧?”

  本著無微不至的人文關懷,陳十一郎這兩天全身心地投入到詩道會“公共廁所”的營建中。

  就在他指揮著雇來的兩個村民把廁所挖得又寬又深的時候,江森匆匆跑來告訴他:

  王少伯來了!

  陳成聞言一愣:王昌齡?

  這次大赦,王大叔肯定得以從嶺南北歸了——

  但為何這么快?

  難道是搶到了特快綠皮車的硬座?

  “見他去!”陳成舍了挖廁所的農人,趕緊往孟浩然家跑去。

  “你怎么搞這一身土的!”孟浩然看陳成身上臟不拉幾的,奇怪問。

  等陳成解釋在修廁所,王昌齡笑道:“想不到十一郎還有這本領。”王昌齡早年貧苦,也是親自農耕養家糊口,到30歲才有機會去考進士。前面孟老師說過“他王大考得科舉我老孟就考不得?”便是眼前這位了。

  “陳不器辭了封丘縣丞?”

  “哦,我爸是辭職了。”陳成奇怪:“王大叔與家父有舊?”陳成有點意外,前年沒聽說王昌齡跟老爸認識啊!

  “可惜!開元中的時候,曾與汝父頗有交情。令尊文辭令人敬服,不遜于你。”陳兼在開元十二年中進士,他自己在開元十五年中第,陳兼還算他的“學長”。

  “王大叔既然與家父有舊,為什么前年不說呢。”上次在荊州相見,二人雖然沒過多交流,但也在一起呆了好多天的。

  “我這個人,喜歡燒冷灶。”王昌齡眨眼笑道:“我看到別人發達了,心里就不爽。”

  陳成:“……”

  “你也別一口一個‘大叔’了,甚至你不介意,便叫一聲‘大兄’‘大郎’也是合適的。”

  “不敢,不敢。”陳成大汗,燒冷灶?現在就開始了?

  “十一郎當年在東都,可是偌大名聲啊!”王昌齡感慨道,陳成年少成名的時候,他還在擔任“汜水縣尉”這樣的低級別官吏,偶有機會得以參加酺宴,寫寫《夏月花萼樓酺宴應制》這樣拍馬屁的詩,也完全得不到回應,比陳十一郎可差遠了。

  上次在荊州的時候,陳十一還囂張得很,難怪王大叔不樂意與他摻乎。

  “小孩子瞎胡鬧而已。”陳成更加慚愧,自己過去太無知了,自以為拿著后世一堆詩,王維都“完敗”了,李白杜甫不出山自己根本沒對手。甚至還在與小郡主議定詩榜時妄加評點過王昌齡等人的大作,現在想想真的讓人臉紅不已啊!

  “哈哈哈哈!驕而能改,亦是善哉!”王昌齡大笑:“你的那些詩,換成我和你孟夫子,在你的年齡是寫不出的。甚至在全大唐點選,都找不出第二個人來。”

  王昌齡越是把他抬得高,陳成就更如坐針氈,對方脾性怪異,難道是終于等自己落魄了,想要羞辱自己了?

  王昌齡卻不管他怎么看,自己興致很高,大聲吟誦起來:“

  朔風吹沙復吹雪,

  笑解吳鉤初欲別。

  酒酣擊筑和高歌,

  將軍出關車騎多!”

  吟完之后問:“這首詩極好,可是十一郎之大作?”

  陳成聽了一愣,然后才回過神來:“是我所作……吧。”

  但不知“極好”在哪里啊?

  他當初抄襲了不少大神的經典篇目,可這首很冷門,映像不深,竟不知王昌齡為何單獨拿這首出來,記得還一字不差!

  此詩原名《送劉將軍》,是明初高啟所作。

  穿越者想偽裝成大詩人,穿越到盛唐之前肯定是最幸福的,因為大小李杜元白你隨便抄;

  到北宋也還不錯,起碼還有南宋陸游楊萬里;

  到明朝之前恐怕就只能抄高啟了,什么李東陽之類我是真不會。

  但這首《送劉將軍》,不要說在古詩中不出名了,就算在高啟的詩中也不引人注目。

  冷僻的詩陳成也不會,除非是電視劇里放過的。

  這一首就好像是在《大腳馬皇后》還是哪部古裝片里看到的。

  不能每一首都抄傳世經典,偶爾也要拿點別的東西敷衍一下嘛。

  “十一郎到過邊疆嗎?”

  “不曾。只是偶爾聽家父的好友說起過邊關的一些事。”然后又不忘拍一下王大叔的“馬屁”:“還有就是從夫子您的‘從軍行’等詩中讀到的塞外風物。”

  “哈哈哈哈!”王昌齡放聲大笑,《從軍行》和《長信秋詞》自然是他的兩套得意之作,也是奠定了其七絕圣手的地位。

  大唐開國以來實行“府兵制”,但后來戰事頻繁、防御線延長、兵役繁重,番上衛士常被強留以至久戍不歸,人人以府兵為恥,人民避役,兵士逃亡。

  玄宗便改府兵制為募兵制,一下子掀起了文人“從軍熱”的高潮,眾才子紛紛投筆從戎,以求邊功。

  王昌齡便在此時成為“弄潮兒”!

  聞道羽書急,單于寇井徑。

  氣高輕赴難,誰顧燕山銘!(《少年行》)

  開元十三年,他開始漫游西北邊地,大漠、雄關、孤城、長云、雪山、烽火、羌笛……邊塞生活感觸深刻,故此創作了大量的邊塞詩。

  《從軍行》組詩一出,大唐銳意進取、稱雄寰宇的氣勢噴薄而出!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其一)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其二)

  “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云沙古戰場。”(其三)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其五)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其六)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其七)

  當然了,最為后世傳頌的,最能代表開元年間大唐將士那種豪情萬丈銳意進取精神的是這首:

  從軍行(其四)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此等雄篇偉章,千古之下,讀來仍令人血脈賁張!

  連“萬年(舊)岐王詩榜第一”的王摩詰,也必須在這詩出來之后退居二線,將榜首之位讓與王少伯!

  同樣是邊塞詩的扛鼎人物,開元十三年,岑參才11歲,高適還在宋州老家,王昌齡已為邊塞先驅!

  數年后,高適也來到邊塞,但已經不是王昌齡開元前期見到的風貌;

  岑參在天寶年間見到的邊塞,就更加是另外一種景象。

  晚年的王昌齡寫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時,可以感受他內心的復雜情感。

  沒見過最鼎盛時代的大唐邊關,就不會有呼喚“但使龍城飛將在”的痛苦!

  說回陳成的詩作,王昌齡笑道:“你起首二句已經有點邊疆的風味了,只不過——”話鋒一轉:“這第三句‘酒酣擊筑和高歌’,氣勢已經起來了,讀詩之人的情緒被吊到了最高處,末句卻來了一句‘將軍出關車騎多’,稀松平常,令人好生失望,言猶未盡啊!”

  開頭沖了個猛的,后面拉了坨大的,也是很多《開元情詩與劍榜》讀者對此書的不滿評價。(??)

  小陳見對方直言不諱地詰問自己,不由得面紅耳赤,就好像當初抄襲乾隆《黃瓜》詩一般:“王大叔您是‘七絕圣手’,邊塞詩又是您最擅長的題材,我是東施效顰,邯鄲學步,結果只能是班門弄斧、畫虎類犬書啊!”

  聽到“七絕圣手”四個字,王大叔笑得前仰后合,說這個外號是你給我取的嗎?

  整個中國幾千年的詩歌史,在“七絕”這個題材上,除了李白,再沒有第二個人能與他的七絕匹敵!

  初唐七絕僅七十七首,并不是流行的詩歌題材,正是王昌齡、李白之后才逐漸風行大唐。

  盛唐存世四百七十二首七絕,其中王昌齡七十四首,幾乎占了六分之一!

  只是陳成又鬧了個笑話,他第一時間并沒有反應過來自己抄高啟的這首是七言古詩,并不是絕句。總是犯相同的低級錯誤,事后總想扇自己!

  不過盛唐的詩人并不鄙視古詩,王昌齡最擅長的兩種題材,一是“七絕”,第二便是“五言古詩”了。

  “小陳這詩作得的確不好,還望夫子指點一二,怎樣可以補救呢?”既然我沒有辦法寫好,那就把問題丟給“圣手”好了!

  你說高啟的詩不好,那你幫他改!

  看著陳成一副“勤學好問”模樣,王昌齡笑道:“寫得很好,不用改。”

  陳成撓頭,你一會兒說極好,一會兒又不行,到底是鬧哪樣?

  “這首詩是哪一年寫的?寫給誰的呢?”

  陳成繼續撓頭:發達的時候,結識了不少貴人!

  那么多人,還真不好想!

  將軍?

  這首是送給某位將軍的!

  要不然自己也不會套用高啟《送劉將軍》的模板!

  想起來了!

  “這首是贈給蓋嘉運將軍的。”

  蓋嘉運是玄宗朝戍邊大將,早年立功邊疆,帶領唐軍屢敗西域各國,使得唐軍威震西域,官至北庭都護,統轄西突厥十姓部落諸羈縻府州,相當今阿爾泰山、巴里坤湖以西乃至中亞咸海的極廣大區域。

  陳成回憶道:“開元二十三年冬天,突騎施軍侵擾北庭及安西的拔換城(今阿克蘇),蓋嘉運將軍于開元二十四年率兵出擊大敗突騎施軍,得勝而歸。到洛陽日,圣人激賞其功,命群下作詩頌其勛德。”陳成終于把這事想起來了:“我便寫了這首詩給他。”

  確切地說,是“抄”了這首詩給他。

  對于關系不那么密切的人,他一般不太舍得“抄”太好的詩給人。

  詩寫好之后,也沒收到對方回饋。

  今天如果不是王昌齡猛然提起,陳成自己都要把這詩忘掉了。

  王昌齡長嘆道:“今年六月吐蕃包圍安戎城(四川茂汶)此前為了獎賞蓋嘉運的戰功,圣人已任命他為河西、隴右節度使,讓他抵御吐蕃。但是蓋嘉運自恃有圣人的寵信,留戀長安的繁華,一直盤桓不走,沒有按時赴任。直到左丞相裴耀卿上疏參他,天子才催促他出長安赴鎮。”

  孟浩然道:“竟有此事?離邊關山遙路遠,已經幾個月了,也不知道安戎那邊仗究竟打得怎樣了。”孟浩然這兩年都在養病,深居簡出,又處在窮鄉僻壤,連六月發生的事情也不知道,得知安戎戰事也是搖頭嘆氣。

  “嘿嘿,我說必敗!”王昌齡畢竟有行伍的經歷,哪怕在貶謫的路途依然關心著軍國大事:“蓋嘉運自恃屢立邊功,依我看也沒什么了不起!他要讓我贈詩給他,我還不樂意呢!”

  孟浩然問:“如果他真能如圣人愿,抵住吐蕃的大軍呢?”

  “不能。”

  “為何?”

  王昌齡眨眼:“因為,將軍出關車騎多啊!”

  孟浩然拍案叫絕:“絕妙!”

  現在才知道陳成詩中的好處來!

  “蓋嘉運其人,我曾在原州(固原)得見。自視過高,沉溺酒色,不思防務!”

  “裴丞相也云:蓋嘉運有‘驕敵之色’,‘誠勇烈有余,然言氣矜夸,恐難成事’。”

  “別說收復失地,只要不再淪陷更多城池,已然‘大吉’了!”

  王昌齡對陳成正色道:“十一郎寫給蓋嘉運的這首詩,實則暗含了諷喻之義吧?”王昌齡一副“老夫早已看穿”的神色:“‘將軍出關車騎多’,看似平淡無奇,只是贊頌蓋嘉運出征軍容之盛,實際是諷刺他排場大,陣仗奢!不體恤兵士,反而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車騎多多!”

  “蓋某人驕矜自傲的形象躍然紙背,卻又不讓當事者發覺!令人叫絕!著實叫絕!”

  陳成:“……”

  靠……

  王大叔你特么是高中語文老師吧?

  什么叫“過分解讀”?

  您這就叫“過分解讀”!

  我敢打兩包辣條的賭,原作者高啟!絕對!絕對!沒有你說的這種意思!

  王昌齡說著說著,竟然有些自責了:“如此好句,一字也不需動!便是流芳百世的妙品!他日蓋嘉運兵敗之時,世人再看這首詩,便可知十一郎的遠見卓識!”

  陳成:“……”

  高啟自己寫這種應酬的詩,估計也是寫了就扔,偏偏到了您這里,竟然流芳千古了!

  王昌齡對孟浩然道:“上次我在荊州初見,便覺得十一郎日后當成大器!當世除了浩然兄才高蓋世,恐怕再無人可以教他!”王昌齡嘆息道:“我每思量,都有江山代謝之感啊!”

  陳成:“……”

  靠,我特么一句話沒說!

  什么都是王大叔你自己在腦補好嗎!

  你怎么戲這么多呢?

  還一個勁地給自己加!

  但回過頭來想想也不是沒有道理——

  一個作品誕生之后,解釋權就不完全是作者的了——讀者有讀者解讀,甚至“過分解讀”的權利。

  一個作品,本質上不算太好,但結合特定的背景,有時會產生巨大的反應,極大地增強其感染力。

  總之,只要這首詩不是贈給“無名”的“劉將軍”,而是贈給一個“負面人物”蓋將軍,真的是天作之合,意蘊無窮。

長慶二年

PS:求推薦票!今日盡量三更!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山市| 巴林左旗| 陆丰市| 安徽省| 惠东县| 德阳市| 措勤县| 浙江省| 汪清县| 新沂市| 靖安县| 普宁市| 临泉县| 桓台县| 古丈县| 洪江市| 昆山市| 耿马| 沿河| 紫阳县| 丹棱县| 东源县| 东辽县| 津南区| 精河县| 重庆市| 福州市| 景宁| 会宁县| 大余县| 平武县| 亚东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万安县| 陆川县| 城固县| 辽阳县| 高青县| 年辖:市辖区| 珲春市| 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