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天色已黑下來,孟老太太一心想等著孟琳帶回消息,哪有心思吃飯,但卻不能餓著老太爺,還有聚在西廂房的幾個孫女、外孫女恐怕也早就餓了,她只好吩咐擺飯,先用完晚飯再說吧。
婢仆們端來熱水洗手凈面之際,孟府三兄弟恰好回到了,大老爺孟端如常的嚴肅臉,一副道貌岸然模樣,見過的都會以為孟端心有城府且深不可測,云姝此時覺著這位孟大老爺其實是裝出來的;孟二老爺在外頭和吳氏說話還沒進屋,孟三老爺孟琳眉頭緊鎖,臉色不太好,平時他是很注意形象,講究禮儀素養的,這會給老太爺、老太太請安時卻只是匆匆一揖,孟老太太問話也只勉強答了兩句,一副我很累不想多說的樣子,玉姝隱約聽見他告訴孟老太爺等會還要再出去一趟,便猜測:他肯定沒能找見柳氏和云姝。
孟琳確實是又累又渴,連喝了兩杯茶,便與兄長陪著孟老太爺往花廳走去,竟是連一眼都沒有往玉姝這邊瞧瞧,自然也就沒看到女兒探詢琢磨的目光。
不過這也不能怪他,他現在非常煩惱,心里還壓著一股怒意——徒然無功地在外頭轉了一天,別說找到柳氏,連影子都不見!
后來聽到他二哥孟琦說,柳氏昨夜就已經離城去了孟府置于城外六十里外的小莊子,把云姝接走了。孟琳呆楞半晌,心中氣急敗壞:昨夜他回城的路上,遇到兩撥同樣趁著夜幕疾行趕路的車馬,其中一伙人中是不是有她?
這女人,簡直不知所謂!
趕夜路的人中有騎馬的男子,前后簇擁著馬車,其中一個男的還緊跟在車窗邊上,與車里人說話,語氣溫和帶著笑意,柳氏她……她可是常寧伯府三少夫人,兩個孩子的母親,若竟敢做出此等不安于室的舉動,豈不是想毀了孟府的家風名聲?
孟琳氣憤之下,越發著急要找回柳氏,二老爺孟琦自年輕起就是紈绔膏梁,愛玩會樂交游頗廣,于市井間也有些個幫閑人脈,一番用心打點下去,倒真讓他們兄弟打聽著了柳氏的行蹤,但是卻沒法子把人接回來,甚至柳氏乘坐的那輛馬車進入的那道門,孟琳都進不去!
柳氏從城外接得女兒回來,又去了趟知名醫館,請大夫為女兒診過脈,抓了幾副藥,便直接去投奔了東城白府的白夫人!
白夫人何許人?是一位身份不尋常的年輕寡婦,她祖母是當今皇帝的奶娘,皇帝小時候挑嘴兒,不對氣味的人的奶水一口不吃,挑奶娘挑到差點餓死,才找到這一位,長大后孝敬奉養這位奶娘直至終老。
奶娘唯一的親生兒子即白夫人的父親,從小跟隨皇帝左右,一次伴駕祭山,皇帝腳滑摔倒,奶兄為保護皇帝而墜崖身亡,皇帝十分痛惜,遂將奶兄唯一女兒賜封為永福縣主。
據聞這位永福縣主之前一直在鄉下老家生活,三年前才進京,住著御賜豪華大宅院,家資豐厚、奴仆成群,但她為人十分低調,從不主動與人往來,如果不是孟琦提點,孟琳都想不起京城還有這么一號人,而他的妻子柳氏,居然和這位白夫人如此相熟!
孟琳買了禮品,傍晚時分去到白府,遞名帖求見白夫人,那白夫人以家中盡是女子不接待男客為由拒絕了,孟琳待要解釋說他是柳氏丈夫,來接妻女的,那道厚重大門卻直接闔上,任憑他怎么敲怎么喊,再也不開。
孟琳氣極,卻無可奈何,只好先回府問問父母,看有沒有與白夫人相識的親友眷屬,少不得要請人幫忙跑一趟。
晚飯后,孟老太太直接打發孫輩們各自回房歇息,玉姝隔著老遠看見正和孟老太爺以及孟瑞、孟琦坐著說話的孟琳,暗想這位爹是不可能將外面的真實情況告訴自己的,跟他打聽估計也是白費勁,恐怕還會被他扯些自己不愿意說的話題,不如早點回靜玉軒罷,指不定石榴在家能收集到好消息呢。
于是帶著雪梨、櫻桃走出廳堂,送燈籠過來的靜玉軒的兩個小丫頭剛才與敏姝的丫頭們發生口角,被雪梨打發到別處去玩兒了,這會雪梨還得去把她們找回來,櫻桃陪著玉姝站在廊階上稍等。
卻見敏姝和靜姝、慧姝三人從表姑娘趙佩蘭住的西梢間出來,朝著這邊走,玉姝可絕不愿意跟這些人同路,不用猜這一路上肯定是不能消停的,有婆子和丫環們跟著,倒也不怕被她們三個合伙欺負,但大晚上的想圖個耳根清靜,省得吵了架太激動夜里睡不著。
玉姝便拉著櫻桃往左側游廊深處走去,想等這姐妹三人走遠些,她再走。
游廊下也掛有燈籠,只是擺放了一排綠植盆栽,多少阻隔了些燈光顯得有些陰暗,兩人走出十幾步遠就站住,玉姝忽然聽到前邊有說話聲,但又瞧不見人,櫻桃指了指不遠處的拐角,示意說話的人應該躲在那里邊,兩人躡手躡腳往前走了幾步,差不多挨近那個拐角,便貼靠在墻邊,這回聽得真切也聽出來了:居然是蔣氏,另一個是她極其信賴的管事婆子魏媽媽。
魏媽媽壓低著嗓音道:“……五六個男人進到莊子里,其中有穿著衙門差役衣裳的,說是在查捕什么逃犯,讓莊頭把所有人都喊來一一看過,仔細問名姓,就這么把那一家幾口問出來,然后帶走了!”
蔣氏氣得聲音都在發抖:“私家莊院,憑什么讓人進去亂翻找?也不看看他們可有官府文書?都是些沒見過世面的廢物、蠢貨!被人隨便一嚇就禁不住,壞了我的大事啊!真是該死、該死……”
聽到這里,玉姝和櫻桃哪有不明白的?王媽媽應該是脫險了,如今和柳氏在一起!
兩人捂住嘴為防笑出聲,又躡手躡腳退開幾步,然后才踮著腳尖跑回廳前廊階上,正好雪梨和兩個小丫頭拿著燈籠已等在那兒,主仆幾個相隨離開壽安堂,循路走回靜玉軒。
石榴等在院門口,一看見燈籠光就趕緊迎上來,笑著跟玉姝稟報,果然是母親柳氏托人捎了口信進府,只三兩句話報平安、妹妹好、城外的媽媽已回來,玉姝雖已有所猜測,親耳聽到了這些消息還是無比高興,幾個丫頭也跟著開心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