昉子,是人名,確切地說是一個女人的名字。其實沒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到底應該怎么寫,即使為它起名字的父母我想也不會知道,因為他們都是文盲。從她出生到現在大家一直就叫她“fǎngzi”。鄉下人的名字是用來叫的,不是用來寫的。到了我們這一代居然有幾個會寫自己名字的鄉下人,于是我就自作主張的把她的名字寫作“昉子”。
昉,是明亮、起始的意思。
昉子不是本村的女人,是夫家從鄰近的縣里娶回來的。昉子天生一副悍相,但之初人并不悍,是結婚以后才起變化的。
丈夫在村里的外號叫“孫猴子”,是村里的閑人們在背后偷偷地叫的,其實他不姓孫,只是大家借用“齊天大圣”的姓氏,后來居然慢慢地傳了起來,之所以送他如此“雅號”還要追朔到他四歲那年。那時他還不叫孫猴子,據說還是個活潑漂亮的孩子,可是由于太活潑一次居然把爐子上的鐵壺打翻了,壺里面是剛剛燒沸的熱水,聽他家老人說當時只聽到一聲尖叫,跑過去以后發現他的大半個臉被一整個水泡包裹著,孫猴子的父親見此首先想到的是這孩子將來找不到媳婦了,傷心之余居然又打了他一頓,沒想到這一頓打居然還讓他平靜了。之后家人用土法子給他治療,不過是用醬油涂了一層,等水泡破了以后又找個郎中熬了一幅中藥涂了一臉,據說可以消毒。后來傷勢漸漸痊愈,等大家再一次見到他時,他變成了現在的樣子,大半張臉皺巴巴的而且呈現土紅色(或許是那些涂在臉上的中藥的顏色),一只眼睛也只剩下黃豆大小的一點,嘴巴也有點斜。之初大家都很難過,本來那么好的一個孩子轉眼間成了這個樣子誰見了都有幾分惋惜,畢竟是因為小他當時還沒有意識到這次事故對他而言意味著什么,所以之后他依然那般調皮,時間一長大家也就逐漸接受了他現在的樣子,再后來就有了“孫猴子”這一稱呼。
轉眼間孫猴子到了該結婚的年齡,這時他才意識到了危機,也開始埋怨他的父母,面對兒子的埋怨老兩口開始四處想辦法,最終物色到了昉子。那時昉子也是個大姑娘了可是誰也不敢娶她,大家說她缺心眼,而且長得又悍,婚姻問題也面臨著危機,正巧孫猴子一家上門求親家人便一口答應了。等到昉子見到了孫猴子說什么也不同意了,可是木已成舟事情怎么也無法挽回了,那時大家發現昉子果然跟長相一樣彪悍。
我們真正接觸昉子的時候大約五六歲的樣子,還在幼兒園,她經常到我們學校去搗亂,時常攔住幾個小孩讓他們叫她“奶奶”,孩子們都很怕她,調皮的孩子便想方設法的巴結他,懂事的孩子都躲著他。因為這樣很多孩子的家長經常去學校看著孩子,也向校長反映,可是總無濟于事,昉子天不怕地不怕,誰惹她它就要去你家掀你家房頂。不過總有人比她悍,不過大多數人不跟他一般見識罷了,我們經常見到村里的男人在校門口打她,大家都在圍觀,覺得昉子罪有應得,當然昉子決不會因此而收斂;也有人找到昉子家里去的,家里人給人家賠禮有道歉總算把人家給勸走了,孫猴子可火了,等昉子回家吃飯的時候按住給打了一頓,雖然昉子極力反抗但終究打不過男人。渾身是傷、衣衫不整的昉子跑出了家門,好幾天都沒有回來,后來家人不放心開始出去找,但一直沒有找到,又過了幾天昉子自己出現在家門口,這一次孫猴子沒敢說什么,他怕昉子又跑了。家人問她這些天去哪了,昉子死活不說,他們也就沒再問,之后昉子時常出走,在外面一呆就是幾天,回家后什么都不說,孫猴子憋不住了,又打又罵可昉子還是什么都不說,具有見過昉子的人說,在外村見過昉子。孫猴子根據他們提供的線索,終于發現了房子的行蹤,回家后孫猴子對家人說:“它跟一個老光棍住在一起。”
昉子找了個老光棍。這消息像一個炸彈一樣在小村子里爆炸,人們瘋狂的在私下里傳播,孫猴子覺得很沒有面子,等昉子回家后便將她反鎖在家里,可是昉子總有辦法逃出去。時間久了家里人也沒有辦法,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鄉親們談論久了也便覺得沒有了意思,很少或不再談論。后來昉子時而出現在不同的光棍的家里,有人說昉子還跟他們要錢,“昉子成妓女了,”有人這樣說。
昉子在家從來不干活,有的鄉下女人說昉子有福,不用干活;有的說昉子有福,昉子男人多,但隨后不過是一番嘲笑和鄙視,在她們眼中昉子即使不是瘋子也絕不是正常人。
昉子還是經常到學校去欺負孩子,喜歡領著一大幫的孩子到處閑逛,喜歡孩子們畢恭畢敬的叫她“奶奶”。后來最早的一批孩子小學畢業了,到縣城上初中去了,到了縣城的孩子野了,見識多了,少了之前的拘謹和懦弱,昉子卻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以為還可以統領他們。一次在村口昉子攔住放學回家的那些初中生,質問他們為什么見了她不叫“奶奶”?隨后又想動手打人,其中有個孩子憋不住了,跳起來把昉子給踹到了,其他孩子見狀紛紛撲過來把昉子一頓好打,打完后還說了一句:“看你還敢欺負我們,臭婊子!”居然他們敢打她,還敢叫她婊子,昉子此后消沉了好長一段時間,家里人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還以為他以改過自新。打昉子的孩子自然成了孩子們心中的英雄,是他帶領他們推翻昉子的壓迫的,于是昉子沒有了往日的英武,在孩子的眼中昉子沒有了往日里的威信。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