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娟秀與淑慎的見禮,昭華倒是高看了眼,原以為這位淑慎對于身處側位會頗有不滿,誰料想竟也是安然受之。
“德安,起。”昭華微抬了手,示意起身,等著都起來,昭華才笑道:“惟愿平安無事了心意,得蔽天恩定能叫你如愿。”
被突兀點了名兒的淑慎,也不敢真的露了旁的心思,當下也只是低著頭謝了恩,順著昭華的意道了幾句話。
昭華只笑,卻也再未說些什么,只微抬了手就有悅人帶了幾名丫頭用托盤端著六杯茶低著頭分別站在了這幾位跟前兒。
等著這幾人都端起了茶杯,悅人才帶著人退到了一旁。
徽音與書音打著頭兒端著茶杯跪了下去,為人妾者終是低人一頭。
昭華看著此情此景,跪了一地的妾室,打了腹稿的教誨就此卡在了喉嚨里,一個音兒也發不出來。
本以為可以從容的應對今日,卻不想話出口是這般艱難。
室內一下安靜了下來,安靜的氛圍不過持續了四五秒,昭華垂著眸盯著那雙養得極好的指甲,穩著音調慢慢的將那一套教誨的話說了出來,一時間這屋子的四方天中就只剩了昭華的聲音。
她說:日后都是姐妹,要一同侍奉八爺。
她說:府上太過冷清,往后要努力的為八爺開枝散葉。
她說:往后要和睦相處。
她說:……
“妾身謹遵王妃娘娘教誨。”
在走過了教誨的章程,悅人帶著人上前接過了幾位主兒手中已經微涼了的茶端給依次端給昭華。
昭華接過了茶杯,每杯都只是象征性的沾了沾唇就放下了。
等著昭華沾了唇后,才有了六位端著用托盤盛著錦盒一早就侯在一側的婢女彎著腰,分別站在幾位主兒的身側,不敢借著昭華受了幾位主兒的跪禮。
昭華看著幾人接了賞賜后才說道:“起來吧,賜坐。”
而后就有人將之前的茶都撤了下去重新上了茶。
“瞧著王妃娘娘臉色有些憔悴,可是昨夜未曾休息好?”走過了章程剛坐穩的徽音就將右手放在椅搭上,笑吟吟的看著盛妝的昭華問出了這話兒。
昭華似笑非笑的看著徽音,臉上都上著精致的妝容,又怎么能透過妝容看到那臉色是否憔悴?不過是故意為之罷了。
這才第一日,便這般忍不住了?
“八爺的騎射自小就是陛下親自教的,素來都是幾個皇子中拔尖兒的好。”昭華輕輕的說著,見徽音不明所以,用了茶盞擋去了唇角泛著的嘲諷,帶了笑繼續說道:“想來妹妹才是未休息好的那個,辛苦妹妹了。”
自己的發難被幾句不軟不硬的話擋了回來,徽音的臉色當下就有些不好了,好在沒因自己的任性而失了分寸,扯了扯嘴角,不再說話。
坐在左側首位的書音眼角泛著笑意,捏著一腔溫軟帶了些許憐憫的語氣說:“想來八爺也是心疼王妃娘娘的,所以日后就由了妹妹們為王妃娘娘分憂解勞,定不能叫王妃娘娘勞累了去。”
就算她再怎么不認同徽音適才的所言,初入王府根基尚淺,第一日就與主子王妃交惡,實乃下策,可說也說了,她也不能就真的放任了徽音不管。
才走完了章程,錦姝坐在書音的旁邊,左側第二位,只低著頭靜靜地聽著這兩位世族出來的側妃同上座的王妃娘娘交鋒,心中計較著。
反觀于右側第三位淑慎此時見王氏姐妹發難,還有些發愣,但隨即想著這王氏姐妹背后的倚仗,也不敢現下就開了口,卻又想著昭華適才的言語,淑慎指尖觸碰著溫熱的茶盅,惟安惟安,惟愿一安。
昭華微勾了唇,誰又不是金枝玉葉,還沒了點傲氣?
她低頭用右手指尖輕輕在腹部打著圈兒,也不開口說話,直到下邊那兩個人像是想到了什么而齊齊變了臉色,昭華才停了動作,抬了頭似笑非笑的說道:“那倒是希望你們中能有了人做了八爺的心尖兒寵,我倒也希望能有人喚我母親。”
“母親”那兩個字,昭華咬得很輕,拖得極慢。
因著妾室生子是不允許喚妾室為母親的,不論嫡出庶出,都只有一個母親,那便是嫡母,而又因著當今陛下并未立后,各位爺又無嫡母,方才能喚得自己生母一聲“母妃”。
徽音緊握在一起的手因發力而變得發白,眼瞧著就要發作,書音卻輕輕笑了,就連那笑都帶著溫軟,聽到書音的笑聲,徽音握著的手微微松了些。
“那就借王妃娘娘吉言了,想來八爺也是不希望看到王妃娘娘失望。”書音抬了眸盯著昭華的眸,輕飄飄的扔出了一句話。
昭華的性子可不是像徽音那般,又怎會被幾句話激的失了方寸,就如展眉那句所說,她是王妃。“雖說我也很想府中熱鬧熱鬧,也很想早些被喚作母親,”昭華說到“母親”兩個字時,微加重了語氣以示提醒,而后又繼續說道:“不過我也是不忍看著二位妹妹太過辛勞。”
昭華輕滑了滑茶蓋,不緊不慢的呷了口茶,余光瞥到徽音似要說話,昭華先一步開了口接了上句帶了些遺憾的語氣說道:“瞧,我倒忘了還有個另外四位妹妹,如此二位妹妹也不會過于辛勞,不然我可真是于心不忍。”
表面是風輕云淡、毫不在意了,可昭華心中卻就如那未曾泡好的綠茶一般苦澀。
前有側妃,后有庶妃,倒是應了那句:只怕這頭兒一開,后頭兒就止不住了。
眼瞧著昭華將這火借了風勢吹了過來,本打定主意裝聾作啞的錦姝,此刻卻也是盛了笑意滿滿,起身行了半禮兒,道:“能得以入府侍奉主子爺與主子王妃,是妾身前世修來的福分,定當好生為主子王妃分憂解勞。”
這一聲“主子王妃”是徹徹底底的將自己個兒的身份擺的極低,也算是投誠了。
隨著錦姝的這聲主子王妃趁勢送了陣火勢,剩下的幾位庶妃也都相互看了看,只能是隨著站起了身,行了半禮兒道:“定當好生為主子王妃分憂解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