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主本紀第三
后主名煜,字重光,元宗第六子,初名從嘉。母曰光穆皇后鍾氏。從嘉廣顙豐頰駢齒,一目重
瞳子。文獻太子惡其有奇表,從嘉避禍,惟覃思經籍。歷封安定郡王、鄭王。文獻太子卒,徙吳王
,以尚書令知政事,居東宮。建隆二年,遂立為太子。元宗南巡,太子留金陵監國,以嚴續、殷崇
義輔之,張洎主箋奏。六月,元宗殂,太子嗣立于金陵,更名煜。居喪哀毀,幾不勝,赦境內。尊
鍾后曰圣尊后,以后父名太章也。立妃周氏為國后。徙信王景逷為江王,鄧王從善為韓王,立弟從
鎰為鄧王,從謙為宜春王,從信為文陽郡公,從度為昭平郡公。從度,景遷子也。令諸司四品至九
品無職事者,日二員待制于內殿。以右仆射嚴續為司空平章事,余進位有差。遣中書侍郎馮延魯于
京師,奉表陳襲位。太祖賜詔答之,自是始降詔。秋九月,太祖遣鞍轡庫使梁義來吊祭。冬十月,
太祖遣樞密承旨王文來賀襲位。初,元宗雖臣于周,惟去帝號,他猶用王者禮。至是,國主始易紫
袍,見使者作,退如初服。十二月,置龍翔軍,以教水戰。
建隆三年春三月,遣馮延魯入貢京師。泉州節度使、中書令、晉江王劉從效卒,子紹镃自稱
留后。夏四月,泉州將陳洪進執紹镃歸金陵,副使張漢思為留后。六月,遣客省使翟如璧入貢京師
,太祖放降卒千人南還。冬十一月,遣水部郎中顧彝入貢京師。
乾德元年春正月,太祖遣使來賜羊馬橐駞。三月,太祖出師平荊湖,國主遣使犒軍。夏四月
,泉州副使陳洪進廢張漢思,自稱權知軍府來告,國主即以洪進為節度使。秋七月,太祖詔國主,
遣還。顯德以來,中朝將士在江南者,及令楊州民遷江南者,還其故土。十二月,國主表乞罷詔書
不名之禮,不從。
乾德二年春三月,行鐵錢,每十錢以鐵錢六,權銅錢四而行,其后銅錢遂廢,民間止用鐵錢
。末年,銅錢一直鐵錢十。比國亡,諸郡所積銅錢六十七萬緡。命吏部侍郎修國史韓熙載知貢舉,
放進士王崇古等九人。國主命中書舍人徐鉉復試舒稱等五人,稱等不就。國主乃自命詩賦題,以中
書官蒞其事,五人皆見黜。秋八月,太祖于江北置折博務,禁商旅過江。九月,立字仲寓為清源郡
公、仲宣宣城郡公。十月甲辰,仲寓卒。國后周氏已寢疾,哀傷增革,遂亦卒。十一月,太祖遣作
坊副使魏丕來吊祭。
乾德三年夏五月,司空平章事嚴續罷為鎮海軍節度使。秋九月,雨沙,圣尊后鍾氏殂。冬十
月,太祖遣染院使李光圖來吊祭。
乾德四年秋八月,國主遣龔慎儀持書使南漢,約與俱事中朝。九月,慎儀至番禺,被執。
乾德五年春,命兩省侍郎、諫議、給事中、中書舍人、集賢勤政殿學士,更直光政殿,詔對
咨訪,率至夜分。
開寶元年春三月戊申,以樞密使、右仆射殷宗義為左仆射、同平章事。境內旱,太祖賜米麥
十萬石。冬十一月,立國后周氏。
開寶二年三月,以游簡言為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夏五月,簡言卒。是歲,右仆
射、同平章事殷從崇義罷為潤州節度使、同平章事。
開寶三年夏,太白晝見,二日相觸。
開寶四年冬十月,國主聞太祖滅南漢,屯兵于漢陽,大懼。遣太尉、中書令鄭王從善朝貢,
稱江南國主,請罷詔書不名,從之。有商人來告,中朝造戰艦千艘,在荊南,請密往焚之。國主懼
,不敢從。
開寶五年春正月,國主下令貶損儀制,改詔為教,中書門下為左右內史府,尚書省為司會府
,御史臺為司憲府,翰林院為文館,樞密院為光政院,大理寺為詳刑院,客省為延賓院,官號亦從
改易,以避中朝。初,金陵臺殿皆設鴟吻,元宗雖臣于周,猶如故。乾德后,遇中朝使至,則去之
,使還復設。至是,遂去不復用。降諸弟封王者皆為公,從善楚國,從鎰江國,從遣鄂國。內史舍
人張佖知禮部貢舉,放進士楊遂等三人,清耀殿學士張洎言佖多遺才,國主命洎考覆遺不中第者,
于是又放王倫等五人。閏月癸巳,太祖命進奉使楚國公從善為泰寧軍節度使,留京師,賜第汴陽坊
,示欲召國主入朝也。國主遣戶部尚書馮延魯謝從善爵命,延魯至京師,疾病不能朝而歸。
開寶六年夏,太祖遣翰林院學士盧多遜來,國主聞太祖欲興師,上表愿受爵命,不許。以司
空殷崇義知左右內史事。冬十月,內史舍人潘佑上書切諫。佑素典(疑當作“與”)戶部侍郎李平
交厚,國主以為事皆由平始,先以平屬吏,遣使收佑,佑自殺,平縊死獄中,皆徙其家外郡。
甲戌歲秋,國主上表求從善歸國,不許。太祖遣閣門使梁迥來,使從客言曰:“天子今冬行
柴燎之禮,國主宜往助祭。”國主不答。九月丁卯,復遣知制誥李穆為國信使,持詔來曰:“朕將
以仲冬有事圜丘,思與卿同閱犧牲。”且諭以將出師,宜早入朝之意。國主辭以疾,且曰:“臣事
大朝,冀全宗祀。不意如是,今有死而已。”時太祖已遣穎州團練使曹翰率師先出江陵,宣徽南院
使曹彬、侍衛馬軍都虞候李漢瓊、賀州刺史田欽祚率舟師繼發。及是,又命山南東道節度使潘美、
侍衛步軍都虞候劉遇東、上閣門使梁迥率師,水陸并進,與國信使李穆同日行。冬十月,國主遣江
國公從鎰,貢帛二十萬疋、白金二十萬斤,又遣起居舍人潘慎修貢買宴帛萬疋、錢五百萬。筑城聚
糧,大為守備。閏十月。王師拔池州。國主于是下令戒嚴,去開寶紀年稱。甲戌歲辛未,王師進拔
蕪湖及雄遠軍,吳越亦大舉兵犯常潤。國主遣吳越王書曰:“今日無我,明日豈有君?一旦明天子
易地賞功,王亦大梁一布衣耳。”吳越王表其書于朝。王師次采石磯,作浮橋成,長驅渡江,遂至
金陵。每歲大江春夏暴漲,謂之黃花水。及王師至而水皆縮小,國人異之。國主以軍旅委皇甫繼勛
,二事委陳喬、張洎,又以徐元瑀、刁衎為內殿傳詔。而遽書驚奏,日夜狎至,元瑀等輒屏不以聞
。王師屯城南十里,閉門守陴,國主猶不知也。初,烈祖有國,凡民產二千以上出一卒,號義軍;
分一者又出一卒,號生軍;新置產亦出一卒,號新擬軍。客戶有三丁者,出一卒,號拔山軍。元宗
時許郡縣村社競渡,每歲重午日,官閱試之,勝者給綵帛銀椀,皆籍姓名。至是,盡取為卒,號凌
波軍,民奴及贅婿號義勇軍,募豪民以私財招聚亡賴亡命,號自在軍。至是,又大蒐境內,老弱外
皆募為卒,號都門軍。民間又有自相率拒敵、以紙為甲農器為兵者,號白甲軍。凡十三等,皆使捍
御,然實皆不可用,奔潰相踵。
乙亥歲春二月壬戌,王師拔金陵關城。三月丁巳,吳越攻我常州,權知州事禹萬誠以城降,
誅神衛都指揮使皇甫繼勛。彗出五車,色白,長五尺。夏六月,轉見西方,犯太微,六十日滅。王
師及吳越圍潤州,留后劉澄以城降。吳越遂會王師,圍金陵。洪州節度使朱令赟帥勝兵十五萬赴難
,旌旗戰艦甚盛,編木為栰,長百余丈,大艦容千人,令赟所乘艦尤大,擁甲士,建大將旗鼓,將
斷采石浮橋。至皖口,與王師遇,傾火油焚北船,適北風反焰自焚,我軍大潰,令赟及戰櫂都虞候
王暉皆被執。外援既絕,金陵益危蹙。王師百道攻城,晝夜不休,城中米斗萬錢,人病足弱,死者
相枕籍。國主兩遣徐鉉等厚貢方物,求緩兵守祭祀,皆不報。冬十一月,白虹貫天,晝晦。乙丑,
城陷,將軍咼彥、馬承信,及弟承俊帥壯士數百,力戰而死。勤政殿學士鍾蒨朝服坐于家,亂兵至
,舉族就死不去。光政使、右內史侍郎陳喬請死不許,自縊死。國主帥司空、知左右內史事殷崇義
等肉袒降于軍門。明年正月辛未,至京師。乙亥,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宗即位,加特
進,改封隴西公。太平興國三年六月辛卯殂,年四十二。是日,七夕也,后主蓋以是日生。贈太師
,追封吳王,葬洛陽北邙山。
后主天資純孝,事元宗盡子道,居喪哀毀,杖而后起。嗣位之初,屬保大軍興之后,國削勢弱
,帑庾空竭,專以愛民為急,蠲賦息役,以裕民力。尊事中原,不憚卑屈,境內賴以少安者十有五
年。憲司章疏有繩糾過訐,皆寢不下。論決死刑,多從末減,有司固爭,乃得少正,猶垂泣而后許
之。常獵于青山,還如大理寺親錄系囚,多所原釋。中書侍郎韓熙載奏,獄訟有司之事,囚圄非車
駕所宜臨幸,請罰內庫錢三百萬以資國用。雖不聽,亦不怒也。殂問至江南,父老有巷哭者。然酷
好浮屠,崇塔廟,度僧尼不可勝算。罷朝輒造佛屋,易服膜拜,以故頗廢政事。又置澄心堂于內苑
,引能文士,及徐元機、元榆、元樞兄弟居其間,中旨由之而出中書密院乃同散地。兵興之際,降
御札移易將帥,大臣無知者。皇甫繼勛誅死之后,夜出萬人,斫營招討使但署牒遣兵,竟不知何往
。蓋皆澄心堂直承宣命也。長圍既合,內外隔絕,城中之人惶怖無死所,后主方幸凈居室聽沙門德
明、云真、義倫、崇節請楞嚴圓覺經。用鄱陽隱士周惟簡為文館詩易侍讀學士,延入后苑講易否卦
,賜維簡金紫。群臣皆知國忘在旦,慕,而張洎右謂北師已老,將自遁去。后主益甘其言,晏然自
安,命戶部員外郎伍喬于圍城中放進士孫確等三十人及第。其所施為,大抵類此,故雖仁愛足以感
其遺民,而卒不能保社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