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暑假,很長也很短,很喧鬧,但也安靜。
也是在那個暑假里,小于善開始喜歡上另一種安靜的游戲的。
一種叫做扮家家的游戲。她喜歡做奧特曼的媽媽,因為小林隊會是爸爸。
最重要的是,在那個游戲里,爸爸和媽媽只有一個孩子,他們會全心全意地只愛一個孩子。
這是于善一直以來最羨慕的家庭模式,一個孩子就可以得到全部的愛,多么好。
再后來,他們就一起上小學了。
于善說,高中生的自己,很多時候,都是以當年那個小林隊為榜樣的,不然她根本就無法從高一撐到現在。
學習又苦又累是一回事,最難受的是成績背后的那份自我質疑。
質疑,就像夢魘一樣,壓著自己,呼吸困難。
于善說,每當這樣的時刻,她就會想起心里那個永久居民,那個乖巧安靜的小男孩。
不爭辯,不泄氣,只是一直堅持著的小男孩。
他就像有一股與生俱來的韌勁,守得云開見月明的勁兒。
小學一年級的小林隊,就是她的精神良藥。
——
那時的小林隊,是人生第一次上學。
絕對的零基礎,別說拼音什么的,甚至連十位數以上的數字都是不懂的。
這樣的小林隊,在那群從小就被父母全部一手抓的孩子里,就像是個弱智般的存在。
那一年,每次發試卷,小林隊自已都是不敢看就直接遞給小于善的。
小林隊的所有試卷都是滿地的大紅叉,最好的成績至多也只能是5打頭。
當時的小于善,當然不懂得這些鮮紅的數字對小林隊來說意味著什么。但是她看得見他所有顯而易見的害怕,所以她也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小心守護著。
可是,那時候科科滿分的她,終究還是無法真正感同身受的。
是在后來,高中生的于善也被成績戳得千瘡百孔了以后,她再去認真地回想當年,她才絕對感同身受地知道,那年所有鮮紅的數字,對于那個小小的孩子來說,意味著什么。
全部都是導向絕對自我質疑的打擊啊!
可是,當年那個小男孩不僅承受下來了。后來,竟然還一路開掛!在這條一開始就向他露出尖牙利爪的道路上所向披靡。
對的,當初那個小男孩早已長大成為少年,很厲害很厲害的少年。
厲害的少年,是于善的世界里,最厲害的神。
在很多個被成績折磨到失眠的夜晚,高中生于善就抱著奧特曼的布娃娃想念那個小男孩。
對于那個小男孩,她除了無盡的敬佩之外,就是無邊的心疼了。
高中生的她也在承受著她的大紅叉,很多時刻她都只能無力到想要放棄。所以至今的她還是無法想象,當年那顆小小的心是怎樣熬過那么多個日日夜夜的。
林隊長,真是從小就是個勵志的小鬼!
于是于善就以此激勵自己說,那個小男孩都可以做到的事,為什么高中生于善不可以做到呢?
不就是考清華北大嘛!有那么難嗎?
清華北大而已!又不是徒手上天!
于是在每一個抱著奧特曼醒來的新一天,于善就拾起全部勇氣,與所有課本作斗爭,與所有知識點死磕到底。
她,于善,就是想要跟林隊一起,考清華北大。
——
“有些記憶就是格外的清晰,我到現在還記得當時的他,每次分發試卷念名字時,小林隊長總是慢吞吞地站起身,總是得拖著腳走,好像腳踝被拷上大鐵鏈一樣,十分沉重。
拿試卷的時候,他也不敢抬頭看老師,總是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像一只受驚也受傷的鳥兒。
我是很能理解那種害怕的,因為我每次回爸媽家的時候,也總是那么一副模樣。
我很怕他們,更害怕在他們面前做錯事?!?p> 膽怯的小孩,永遠都害怕做錯,更害怕大人們那張平靜且復雜的面孔。
于善繼續說,“那時,老師總是拿著異樣的眼光看他,也會說些不好聽的話。
全班同學都是看在眼里的,孩子們也都清楚著呢,老師只會對成績優異的學生大加贊賞,同時對成績差的學生,也不會口下留情的。
老師們,好像是不屑于積口德的。”
小孩子,幼稚也敏感,他們也會有很多話想說,想表達。
他們當然也懂得,面對困難時,就算很無力也要很努力。
可是,他們也總是被大人那張冷靜的面孔,嚇到把所有話都堵在胸口。
他們,無從說起。
所以只能看著大人們的臉色,也學著大人們的反應。于是,他們也開始學會所謂的“好壞分明”了。
很簡單,好成績代表好孩子,壞成績代表壞孩子。而壞孩子就應該被罵,那叫活該。
大人無情的時候,把一切都看在眼里的小孩也不會多情的。
孩子們的聲音尖銳,話語無畏。
世界觀尚且不明的他們,不會認為嘲笑別人的成績是件不對的事,更不會知道這是一件極其傷害同齡人的事。
他們更不會看到,那個被嘲笑的小孩,總是在微微顫抖。
他害怕,他縮得很緊,他身體僵硬,他無力抵抗。
他只能抓緊手中讓他羞愧無比的試卷,質疑著自己的笨和腦子不好。
所有孩子和老師,合力把他推向深淵的時候,其實,他也在不得不推著自己下去啊。
——
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的時候,他們一起回學校拿成績單。小林隊所有的科目都是不及格的。甚至連思想品德這一科也是,太諷刺。
小林隊第一次明確對他的私人小魚老師問出疑惑。
他問,“為什么?我都熬夜看書了,為什么還是不及格?”
疑惑,吹在風里,可是,吹不散。
小于善看見小林隊攢緊的拳頭,她不知道能說什么,難道跟老師最常做的那樣,責備他說,“是你不夠努力啊!”。
那只是混蛋話,狗屁都不是的混蛋話。
在很小的時候,于善就已經隱隱約約地意識到,小孩子付出的所有努力并不會換來想要的東西的。就像她不管多么討好自己家的爺爺奶奶,就是不可以得到他們的寵愛的。
爺爺奶奶喜歡的只會是叔叔家的兒子,就算他很笨,很無禮,甚至對爺爺奶奶拳腳相向??墒撬褪强梢暂p易得到爺爺奶奶全部的愛。
因為,他的屬性是兒子,而不像她,她的屬性是女兒。
同理,在學習上,付出的努力并不會全部轉化為分數的。
很可笑的是,老師們卻總是信誓旦旦地說,“努力就一定會進步的?!?p> 這句話的另一種表達就是,“沒有進步就說明你沒有努力,或者不夠努力?!?p> 可是從來沒有老師敢說出真相,努力只是進步的一個因素而已。
在努力之外,是有一些小而強的決定因素的。就像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里,得到寵愛的決定因素是性別,而絕對不會是一個孩子的乖巧聽話。
同理在學習上,傻瓜式死讀書的努力,作用微乎其微。
可是決定因素是什么,于善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