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菲感慨孩子的不易,一個六歲的小朋友,每天早上能高高興興去學校,下午能高高興興回家來,他要獨自應付一整天的人和事。剛剛進入新學校和新班級,他面對的是全新的老師和全新的同學,老師是什么脾氣、同學是什么性情,他都需要去觀察和適應和處理。面對班上幾十個陌生人,兒子的表現已經讓王夢菲欽佩。
當然,王夢菲期望兒子能在新環境中及早地認識和找到新朋友,有了朋友兒子就會在新的集體生活中過得更開心,兒子身邊有了好朋友,作父母的才會更放心。可遇到性情趣味相投的朋友并非易事,對于兒子這樣比較內向的小孩兒來說,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王夢菲記得自己是從小學四五年級后才有固定朋友的,這些人后來都成了她一輩子的知己。
相較于自己,兒子的適應能力一定會更強。新一代的人類一定比上一代人更精明強干,智商情商一定會超越上一代。
兒子現在基本已經形成了該做作業的時候做作業,該洗澡洗澡,該睡覺睡覺的習慣,一切事情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兒子很貼心,每天晚上睡覺前都喜歡跟媽媽聊天兒,小寶特別喜歡聽媽媽聊她學校里的事。
有一次,王夢菲跟兒子偶然提起互相交換講故事的建議,兒子欣然答應,沒想到兒子那么愛聽她班里那些大哥哥大姐姐的故事。
王夢菲和兒子約好,每天睡覺前他們交換講故事,她給兒子講她學校發生的趣事,兒子給她講他們小學他們班發生的有趣故事。
王夢菲以此交換到了兒子在學校里的很多重要消息。
兒子會講到他們的老師,哪個老師脾氣好,哪個老師很嚴格,哪個老師說話時的神態什么樣,班上哪個女同學眼睛最大,哪個男同學最調皮,老師是怎么批評那些調皮搗蛋鬼的,孩子都會繪聲繪色的講給媽媽聽。
王夢菲了解到了很多孩子班里的事情,這些都是她希望得到的信息,孩子的老師和同學,都是和孩子密切相關的人,這些人的好與壞關系到孩子能否健康地成長。
小寶性格善良、個子又小,瘦瘦小小的兒子,讓王夢菲最擔心的就是他在外面被人欺負。但王夢菲沒有直接問過孩子是不是有人欺負你。
很多教育專家都提過,如果家長每天放學后都詢問孩子“今天有人欺負你了嗎?”“老師有沒有批評你?”,這樣會給孩子還來負面影響,孩子會認為班里一定會有人要欺負他,會認為老師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要批評他,反而會導致孩子對同學和老師產生不好的印象,總覺得他們隨時都可能對自己不好。
教育專家的一些建議,王夢菲覺得有道理的都會參考。
還好,小寶會主動告訴媽媽這些。
小寶擰著眉頭告訴王夢菲:“媽媽,吳沙沙今天掐我的臉。”
王夢菲最擔心最怕的就是校園欺凌事件。
“吳沙沙,男生女生?”王夢菲把兒子抱在腿上輕聲問詢。
“她是女生,她比我個子高,今天她掐我的臉,她說:你真好玩兒。”
王夢菲問:“她為什么掐你呀?是跟你逗著玩兒還是欺負你?”
王夢菲這話說出口,覺得自己有些用詞不當,對于“欺負”這個詞兒子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明白。
“我覺得她就是欺負我。”兒子十分肯定的回答。
“掐得你疼嗎?”王夢菲心疼地摸了摸兒子的小臉蛋。
“疼,疼著呢。”兒子噘著小嘴,一臉不爽。
“如果你覺得她是故意那么做的,而且你都覺得很疼了,你怎么不還手呢?”王夢菲不用問兒子有沒有還手,據她對兒子的了解,他是不可能還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