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大宋青云路

第三十七章 蒸青與炒青

大宋青云路 方諭 2240 2019-11-09 12:34:53

  “端哥兒,你去,把我那些茶葉都拿出來,點給諭哥兒嘗嘗。”陸義林吩咐陸明端道。

  陸方諭一聽這個“點”字,就感覺有些不妙。等看到陸明端拿著火鉗開始烤茶餅,烤完之后碾成粉,用篩子過細,再燒水點茶后,他終于想起這是宋朝拐了個彎又過了三百余年的架空時空東宋了。

  他忍不住問道:“大家都是這么喝茶的么?”怕陸義林懷疑,他又找補一句,“這么麻煩。”

  陸義林“呵呵”笑了起來,撫著胡子道:“自然不是。這是最麻煩的一種,也就是我們這些閑著沒事干的老頭兒才喜歡這么喝,早在我父親那一代,大家都不興這么喝了,直接用沸水泡了就喝。”

  他看向陸方諭:“也就是你了。換了個人,我可不讓明端給你弄這個茶,繁瑣得緊。”

  陸方諭感激起身施禮:“是方諭的榮幸。”心里卻是松了一口氣。

  陸義林所說的“沸水”泡著喝,泡的應該就是散茶了。

  陸方諭所學的古典文獻專業(yè),是歷史與文學的綜合體。再加上他對茶感興趣,算是個熟知中國古代茶葉的發(fā)展歷史的。

  茶興于唐,盛于宋。唐代就有餅茶、散茶、末茶、粗茶四種類型。

  但無論是唐代最推崇的烹茶,還是宋代時興的點茶,用的都是餅茶。粗茶、散茶這些,都是販夫走卒喝的,算是末流,上不得臺面。

  餅茶的制作還十分復雜,不光要去梗搗碎,還要放名貴香料進去。

  后來明朝建立,勞苦大眾出身的朱元璋覺得餅茶的制作勞民傷財,看不慣貴族們奢靡講究的喝茶方式,把進貢的餅茶改為散茶;其十七子寧王朱權,又發(fā)明了用沸水直接沖泡茶葉的“瀹飲法”,散茶才真正興盛起來,制作工藝得以改進,餅茶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現(xiàn)如今歷史雖拐了個彎,沒有散茶漸漸興起的元朝,更沒有“重散略餅”的朱元璋,可歷史還是堅強在沿著它的發(fā)展軌跡前進,餅茶退散,散茶漸漸興起。這就很好。

  陸明端想來沒少操作這點茶技藝,手法十分嫻熟,不一會兒就弄出三盞浮著青白沫子的茶來,其中兩盞放到了陸義林和陸方諭面前。

  “來,嘗嘗看。”陸義林伸手示意一下,自己端起自己面前那盞,慢慢喝了起來。

  能有機會品嘗宋時傳下來的點茶法,陸方諭深感慶幸,端起茶來學著陸義林的樣子先嗅一下茶香,便慢慢入口。

  先入口的是湯花,即擊打之后在湯面上泛起的泡沫。大概是陸明端的技術不夠,茶粉研的不夠細,所以這湯花也不夠細膩,喝到嘴里還有一點細細的茶渣,第一觸覺就不是很好。

  緊接著茶葉的滋味上來了,茶味……怎么說呢,有點悶;甜度還好,醇度一般,回甘生津倒不錯。

  陸方諭細細品嘗著嘴里的余味,旋即又喝了一口。

  “如何?”陸義林期待地問道。

  說實話,陸方諭對這茶的味道是有點失望的,這味道跟他期待中的宋朝點茶,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他喝過日本的抹茶,跟這個有點類似。日本的抹茶深受宋朝點茶法的影響,兩者的沏泡手法差不多,不過抹茶的制作工藝更先進,經(jīng)過多番改良,抹茶粉更細膩,擊打出來的茶湯味道也好。

  不過這也不能說宋朝的點茶不好。陸義林處于社會的中下層,手里的茶并不好,從湯花泛青這一點就能看得出來;再加上陸明端又沒受過專業(yè)訓練,點茶的水平估計也不怎么樣。這盞茶湯并不能代表宋朝點茶水平。

  “味道很不錯。”社會人陸方諭一臉真誠地夸贊道。

  為了示意自己不是拍馬屁,他還把茶湯的優(yōu)點說了出來。

  陸義林聽得一臉意外:“你第一次喝茶,就能指出它的精妙之處,可見你是個聰慧的孩子,叔祖果然沒看錯你。”

  陸方諭被表揚得老臉一紅,這才想起原主這輩子根本沒喝過茶。

  有了陸方諭對點茶的“精妙”點評,陸義林忽然對他的味覺有所期待起來。

  他直接指了兩罐茶讓陸明端用沸水沖了,對陸方諭道:“你喝喝看,這兩盞茶你覺得哪一盞味道更好。”

  陸方諭也很喜歡這種考核方式,拿起其中一盞啜了一口,眉頭微微皺了起來。

  陸義林眉毛動了動,沒有說話。

  陸方諭也沒有說話,又品了一口,放下手中的茶盞,拿起另一盞茶喝了一口。

  這一下,他的眉毛皺得更緊了,神色也有些凝重。

  他低下頭去,端詳這兩盞茶的茶底。

  漂浮在熱水里的茶葉已經(jīng)舒展開來,一旗一槍,芽頭肥嫩,一根根完好的直立在盞底,猶如雨后春筍,一看就是好茶,而且是春天的頭茬茶。只是它們的顏色都偏碧綠,較之陸方諭在現(xiàn)代喝過的茶都更好看,顏色更接近以觀賞茶著稱的“青山綠水”。

  湯色也很清亮,只是跟現(xiàn)代綠茶黃綠的茶湯相比,顏色顯綠。

  而它的干茶,也比現(xiàn)代綠茶要更綠一點。

  他不信邪似的又各自品嘗了一口。

  “怎么樣?有什么問題?”陸義林本來十分期待的,就等著陸方諭稱贊這茶好,尤其是其中一盞,更是他喝過的最好的茶。

  但陸方諭臉上的表情,明顯不像是喝到好茶的樣子,反而似乎喝出了什么問題。這讓陸義林很是不解,以為是陸明端泡茶出了差錯。

  不待陸方諭回答,他迫不及待地端起自己面前的茶盞,也各自品嘗了一口。

  沒問題啊!

  這一下,他也皺起了眉頭,看向陸方諭。

  陸方諭不答反問:“這茶,是怎么做出來的?”

  看茶底應該是好茶,而且三伯送給陸義林的茶,不可能是夏茶、秋茶,絕對是春茶。但這茶的味道卻不是太好,香氣較悶帶青氣,澀味也較重,滋味跟它肥壯的茶芽外形完全不相符。

  采摘的原料沒問題,那就是制作工藝的問題了。

  “用鍋蒸軟,揉一揉,然后烘干。”

  陸方諭:“……”好吧。

  難怪呢。在現(xiàn)代,就是炒青綠茶的天下。蒸青綠茶因為口感沒有炒青綠茶好,在明朝炒青綠茶發(fā)明出來之后,蒸青綠茶就慢慢退出了市場。像恩施玉露這些僅剩的蒸青綠茶,還是用現(xiàn)代工藝改造過來,不過陸方諭沒有喝過。

  炒青綠茶是明朝時徽州省休寧縣松蘿山上的大方和尚所制,所以又叫松蘿茶。后來炒青就漸漸取代了蒸青綠茶。

  不過,如果東宋還沒有出現(xiàn)炒青綠茶,他可以徐徐圖之,先隨大流制蒸青綠茶;等他有了權勢,有了自保能力,再將炒青綠茶拿出來也不遲。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亭县| 龙口市| 浦北县| 桃江县| 和龙市| 景泰县| 桓台县| 子长县| 游戏| 绥芬河市| 苍山县| 疏勒县| 法库县| 丰城市| 岳池县| 丘北县| 太白县| 容城县| 龙胜| 兴山县| 道孚县| 潼南县| 增城市| 昌乐县| 定襄县| 宣威市| 色达县| 洛宁县| 龙岩市| 平湖市| 津南区| 旬邑县| 虞城县| 二连浩特市| 龙陵县| 萍乡市| 达日县| 江油市| 通榆县| 木兰县| 榆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