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太陽照常升起,驅散了寧州的夜。
一切如同往常,商販們還在叫賣,百姓們繼續勞作,官道上車馬往來,山林里獵戶游弋。依舊是繁榮景象。
一個小小武人,消失了便消失了。
可有人不這么想。
面色冷峻的大捕頭徐威看著巷子里墻壁上的刀痕和落在一旁的一只粗布鞋,默然不語,一旁,十余名捕快也不敢說話。
半晌,徐威才說:“所以這是第十八個了。一個月,十八個人,十八個人!”
大捕頭不怒尚且威嚴,一怒更是臉色猙獰。
眾捕快不敢作聲,生怕惹惱了這位寧州有名的斷魂刀大人。
徐捕頭畢竟是在官場混跡,很快收斂了情緒,說道:“你們先去四周的百姓家里問問有沒有聽到什么動靜,問的詳細一點。”
“是,大人!”一干捕快很快散去。
徐威又仔細的觀察了案發的現場,又仔細的比對過墻壁上的刀痕,最后也沒發現什么線索,遂收了隊伍,帶上作為證據的布鞋,打算先回去,確定這位武人的身份再詳細調查。
徐威收了隊,兩個人從一旁鉆了出來,一名道士,一名劍客,正是清玄和林舒志。
清玄道:“林兄,接下來就看咱們倆的了。”
林舒志淡然一笑,說道:“所謂術業有專攻,徐大人善破案,可要說對殺人的熟悉,想來我這劍客還要更上一層樓。”
兩人四處看了看,也沒發現什么有用的線索,可忽然間,林舒志停了下來。
“怎么了?”
林舒志沒有說話,他的手搭上了墻壁上的刀痕。隨后,林舒志閉上雙眼,一股縹緲高遠的劍意自體內散發開來!
巷子里有微風吹過。
片刻后,林舒志再看這些刀痕時,眼神有了些變化。
“怎么,有什么發現嗎?”清玄問道。
林舒志點點頭,說:“有了點頭緒,不是很確定。”
清玄問道:“怎么說?”
林舒志緩緩說道:“這就是我說的術業有專攻了。我自小與一堆劍生活在一起,這也造就了我對劍的敏感。這里有一股獨特的劍意,憑借這劍意,對照我多年所學,大致有了個目標。”
清玄奇道:“沒想到林兄竟然有這般本事,看來這次請林兄幫忙實在是太正確了。那么,這個目標是?”
林舒志幽幽說道:“垂淚適他鄉,忽如雨絕云。”
“絕云劍?怎么可能?”
林舒志無奈笑道:“所以我才說不敢確定啊。十年前,絕云劍主與號稱天下劍道第一人的劍冠顧東樓大戰一場,自那之后絕云劍便失去蹤跡,連劍冠本人也不知道絕云劍的下落,怎么可能在這寧州城出現?”
“絕云劍啊。”清玄嘆了一口氣,說道:“前朝傅玄曾作詩曰“垂淚適他鄉,忽如雨絕云。”自此以一柄絕云劍縱橫江湖,闖下偌大威名啊。”
“可惜那絕云劍竟是飲人血反哺劍主的邪劍,不然傅玄未必不能成一正道魁首。”
林舒志冷聲道:“傅玄畢竟已經是過去式了,君不見十年前的絕云劍主威風八面,還不是倒在劍冠手中。”
“也對,”清玄道:“當務之急還是要解開這寧州大案的真相。”
林舒志問道:“道長,你昨天說,寧州有三大家,你可知道,除卻王家王傲、云天幫江揚、青云觀白石道長之外,可還有與他們差不多的高手?”
清玄明白了,想要駕馭絕云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名劍有靈,就算是邪劍,也有它的傲氣,一個普通人可握不起絕云劍。清玄思索一番,道:“還有的,只剩下斷魂刀徐威了。再有的話,除非是最近練到那等境界的了。”
林舒志道:“那算上這月間外來的高手呢?在寧州呆足了一個月的那種。”
清玄搖了搖頭。
林舒志道:“那么就只能是這四人之一了。”
清玄道:“先上青云觀吧,多少我也有點關系,好說話一點。”
“可。”
......
......
清玄道人一回到青云觀,便有兩名道童引著兩人來到了觀中。
青云觀主白石道人是個很隨和的老人,一眼看去就是慈眉善目的老爺爺。
“白石師兄。”見到白石道長,清玄便迎了上去。
“清玄師弟,可是那事有了眉目?”白石道長問。
清玄點點頭,隨即將林舒志對絕云劍的推測說了出來。
白石道人聽完,也是對林舒志識劍的本是嘖嘖稱奇,“這么說來,這位林小友有把握看出絕云劍的跟腳?”
林舒志點了點頭。
“那要老道做些什么,林小友但說無妨。”白石道人很爽快。
林舒志道:“還請真人與我打過一場,想來我就可以確定了。”
“好。”
說罷,白石道人取出一拂塵,一股出塵縹緲之意散發開來,似是仙人下凡,道觀內無風而起浪,老道士的道袍獵獵作響,白眉白須飄然舞動。
林舒志手按腰間長劍,握住劍柄,三尺青鋒出鞘三寸,便有一股凌厲的劍意鋪散開來。
隨后,林舒志像是自嘲一般,笑了笑,將出鞘三寸的劍按了回去。
白石道人問道:“怎么?”
林舒志安然說:“說實在的,道長,我沒能從您的氣息中感受到分毫的煞氣,倒是有了半分仙家氣。道長多久沒有人交手了?”
白石道人哈哈一笑,說道:“我輩修道人,求的是長生,和人動武斗狠,豈不是背了本意?”
林舒志道:“罷了,若是絕云劍在道長您手中,便算我林舒志眼瞎吧。”
在一旁圍觀的清玄說道:“這么說來,我白石師兄是沒有嫌疑了?”
“在我這里自然已經沒有嫌疑了。”林舒志說道:“話說,我有一事想問。”
清玄道:“請說。”
林舒志提出了進入青云觀便有的疑問:“我看白石道長年長你這么多,怎么只是個師兄?”
清玄尷尬一笑,一旁的白石道人說道:“林小友誤會了,我與清玄師弟并不是同一脈的,清玄師弟出自我道門昆侖一脈,我出身江南一脈,我家師尊收徒早一些,因此我與清玄師弟雖是同輩,年紀卻差的有些多。”
清玄附和道:“正是這樣。”
“原來如此。”
隨后,三人游說了些話。臨走時,清玄請白石道長寫了三封書信,分別對應寧州另三位高手,算是引薦文書,也免了拜訪另外三人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