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八年一月十三日,下午三點,珠海,華發商都。劉同《別做那只迷途的候鳥》新書簽售會。
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會當面遇到自己最喜愛的青年作家劉同。我沒有追星的喜好,只是對于劉同有溫度的文字和貼心的話語,還有那執拗里帶著真性情的一面,很是喜歡。
我真正喜歡上閱讀,是因為劉同。在最迷茫的時光里,讀了劉同的《誰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向著光亮那方》,不僅讓焦躁、孤獨、迷茫的內心安定下來,從此也有了記錄東西,表達所見所聞真實感受的喜好。
劉同說過,自己寫作的東西可能不具備文學性,寫作的目的也更多是為了找到同類。所以不在乎一些偏見,只要有人喜歡,有讀者共鳴,那才是可貴的。
我看過一個關于同行們前輩們對劉同評價的視頻,大意是十年前后所認識的劉同給他們的感受。
對劉同有什么印象?
“在一個飯局上(認識的),對他印象不深,覺得(他)其貌不揚的,話不多,好像挺自卑的。”
“我覺得(他像個)小屁孩,戴著耳機,然后說話很快,不太去看我們是否接收到他的信息,就不停地在說自己的,當時會覺得(他)很嫩,非常毛躁。”
“盲目自戀……”
“(他)就是一個楞小子,愣頭青,毛手毛腳的,屁股輕飄飄的那種,很呆不住的那種,就不是給人特別可信任的那種感覺。”
初次合作時,他的表現怎樣?
“話比較多一點,比較呱噪,哈哈哈……”
“絮叨,他特絮叨……”
“平常不會聯系我,一出書就想到我了,處理人際關系還挺不懂事兒的,有點二。”
“他在我們辦公室就是一個笑柄……”
“(他)只有熱情,看不到專業,我經常有一個困惑,同樣的一件事在他那,這個事就好的不得了,誰只要在他那兒說一個什么,回來之后他就會變成一個傳銷一樣的人物,就在那不停地講這個事好。”
“(他)未經修飾的這種非專業的表達,然后有(犯)一些匪夷所思,很低級的錯誤。”
“他特別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就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那種,就一定要說服別人去支持他。有一次要做一個節目樣片,我們當時就覺得這個樣片的創意很一般,而且操作難度又那么大,然后還要花那么多錢,還要到外地去拍。他一意孤行,非要做,偷偷地帶著人去做,到最后,嗯,出來的東西果然就是不行的。”
一開始,同行前輩們對劉同的評價諸如此類。劉同給他們的初始印象并不太好。
現在的他有什么變化?
“天翻地覆的變化。除了大家看到他的成績的積累,他穩住了,沒想到他也能穩下來了……過程中其實也看到他撞了很多墻……我沒見過他垂頭喪氣的樣子……”
“第一個變化是帥了,第二個呢變得溝通更直接了,原來老兜圈子……這個人呢,就是有一股不認輸的勁兒……可能他是心底暗使勁,他也沒表現的像有些人很有大志,知道我認識光線的老板,也沒找我給他拉拉關系,沒有。”
“后來真的慢慢了解(他),是(在)一個職來職往的錄影,他的一些發言或者什么,就是他對事情的看法挺有見地的。”
“他是個特別容易動情的人,他掉眼淚這件事現在少了,過去會經常性掉眼淚。”
“其實我覺得他是個挺熱愛生活的人,對自己這件事情上,他實際上是非常認真的……”
“他的房間堆滿了書,還有一些他自己寫的書,他經常跟我說,你要叫我八零后美少年作家……(劉同)從一本(自己寫的)書變成一部劇,我一直覺得一個能夠成大事的人,大概僥幸的成分很少……”
“特別佩服他對人生的規劃,對工作的規劃,大的方向(他)比我要規劃的好。”
“我有一次看電視,有一個鏡頭是留守兒童考上大學但是不上大學了,因為交不起學費,然后引起轟動。我看見鏡頭里邊那個桌上放著一本書是(劉同的)《你的孤獨,雖敗猶榮》,特有感觸!然后有一次我就表揚了他,我說我做不到(像他那樣)。”
“我不是劉同,他現在的好我也做不到,但我總覺得他會更好。”
最后那個屌絲逆襲的劉同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這是一個真實的劉同逆襲后的成就。
最后劉同自己的結論是:從2013年至今已15年了,原來當初的自己給別人留下了那么多不好的印象,但幸運的是,我并沒有被這些固有的印象打垮。15年間,我在光線做過記者、主編、制片人、總監、藝人經紀人、廣告部副經理等12個崗位,我一直在奔跑,去克服自己的問題,希望自己每一年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更好。所以今天的你,如果被人吐槽,被人不喜歡,被人排斥,不要被這些影響,逆風才能飛翔。只要你還認可自己,時間會改變大家對你的印象。希望我們都能朝著自己的方向一直奔跑下去,希望有一天我們回看自己,都能坦然得笑起來。
看完這個視頻,我更加有感觸,對于劉同的真性情,不論他曾經好與不好的一面,剔除了,就不是現在的他。這讓我們看到了曾經或者現在的自己,渴望被理解,渴望表現,渴望被看見被認可,結果在別人眼中,總是顯得那么稚嫩毛躁,那么可笑。
誰的青春不迷茫?在火車、地鐵、公交川流不息的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里,劉同是千千萬萬個我們的縮影。這世界有很多孤獨迷茫的同類。
李響有一期專門采訪劉同的節目,題目大概是“我想紅!屌絲劉同的逆襲”。劉同被帶到初出茅廬時在BJ經常吃飯的食堂,一份土豆炒飯擺出來,他兩口下去眼淚就吧嗒吧嗒流了下來,這是他那時候很滿足的一份簡餐,吃了很多年。不可否認,他很愛哭,他確實是個很容易動情的人。接下來,李響又把他帶到他曾經住的簡陋的幾人宿舍,陰暗狹窄的房間,曾是北漂的劉同灰暗時光的見證者。
我想紅!是劉同未逆襲成名之前毫不掩飾的心聲。這或許也就是每一個沉默在路上的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聲。所謂“紅”,不一定是當什么大紅大紫的人物,更多的是,希望青云直上,希望風生水起,希望出人頭地。
至暗時刻的劉同曾對自己說過:
“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
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清朋友的機會。
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樣你才分辨得出什么是你的光芒。
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能明白誰是你的貴人。
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
劉同是生活和青春的讀者,而我是劉同的讀者,他感受到的孤獨和迷茫,他感受到的光亮和溫度,同樣傳遞給了我。給了我們。
在焦急的等待中,我終于在簽售會地點準時見到了劉同,他跑著上臺跟大家打招呼,說話很有磁性,他現在的普通話比他曾經被吐槽的要好多了。只是還是那么真性情的一個人,現場一個母親為了女兒而來,希望得到劉同的合影來鼓勵女兒,劉同瞬間鼻子就酸了,不可否認這位母親的舉動令他感動。有些粉絲已經參加過他幾個地方的簽售會了,還一路跟來,只為了多見他一面。
處于低谷期的我,此時遇到自己喜歡的作家劉同,無疑似久旱逢甘露的。我當時便覺得,劉同一定會是我新一年的幸運兆頭(后來也應驗了)。我忐忑不安地排著隊,眼看就要到劉同簽名的桌前,手心因為緊張而冒汗,有些發冷。
“同哥,你好。”我的聲音像個女孩子一般柔弱。
同哥在我買的那本書上耐心地簽完名,抬頭向我微笑。
“同哥……能不能……和你合個影。”我的緊張和激動蹦上了腦門。
“好啊!來,握著手。”想不到他毫不遲疑,干脆利落地握著我那只緊張到冰涼的手,暖意瞬間襲來。卡擦幾聲,我有了與最喜歡的作家(偶像)的合影,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明星,但他更是我的榜樣,我喜愛的作家。我興奮了很久很久。那個冬天里萌芽的春天,很明顯。
在都市里奔波,如果你讀過劉同,仰望高樓大廈時,穿越人流車流時,會不自覺地想到一個孤獨的背影——那個孤身只影漂泊的自己,可憐又可慰,因為你一個人度過了所有。
“也許你現在仍然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睡覺,一個人乘地鐵。然而你卻能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睡覺,一個人乘地鐵。很多人離開另外一個人,就沒有自己。而你,卻一個人,度過了所有。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感謝劉同,讓我,讓我們知道,迷茫孤獨是常態,要學會釋懷,學會成長中反思蛻變,讓自己越來越好。
感恩遇見,讓我,讓我們覺得,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并不遙遠,一路上都有同類。
世界之流,大而不同,起起落落,都要努力向著光亮那方。

眉藏書
《誰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向著光亮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