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軍也去了派出所把昨天發生的事和花費都做了登記。
警察登記完,對陳志軍說,
“你先回去,我們會在追回贓款之后會通知你。”
“謝謝。”
陳志軍一夜沒睡好,走路都發困,走到長途汽車站上了車開始呼呼大睡。
潘玉坐在屋子里沒事可做,看了一下手機,想起了陳志軍,下意識的拿出手機給陳志軍打了電話,電話一直沒有人接。
原來是陳志軍不小心把手機靜音了。
汽車下了公路,又走上鄉間小路,一拐彎,映入眼簾的便是大片大片的竹林,翠綠翠綠的,整座山都是綠色的海洋。
陳志軍驚呆了,原來竹海這么大。
汽車停了,陳志軍下了車,已經到了村子的邊上,從他的這個角度向山上望去,山腰上有很多的竹子做成的房子,看樣子是讓旅游的人住的。
陳志軍邊走邊看,這次出行還是挺震撼的。
到了村子,有兩個小孩子追逐打鬧,陳志軍走過去,笑呵呵地問,
“小朋友,這村子里有旅館嗎?”
小孩子帶著一絲恐懼的眼神,
“你不會是人販子吧?”
“當然不是了……”
“人販子當然不會說自己是人販子了。”
這時,村子里有人小跑了過來,來到陳志軍的前面,摸摸小孩子的頭,問,
“您好,您是來這里旅游的嗎?”
陳志軍說,
“是,也不算是。”
“哦?”
“我是河南長勝造紙廠的,知道這里竹子很多,來看看具體情況。”
村民聽到熱情的說,
“原來是采購啊,歡迎歡迎,村里請。跟您說,每年都有紙廠船廠的人員來到我們這里買竹子。”
“前兩年我們采購竹子的地方,竹子品質越來越差,所以今年我們得要找新的采購地。”
“你們那里還讓造紙?紙廠可重污染企業。”
“我們那沒事兒,廠里有污水處理設備,完全符合國家標準。”
村民顯然有些不信,但嘴上說,
“那就好那就好。”
路過村里的小賣部,村民說,
“您在這等我一下,我去買包煙。”
村民買煙之后,帶陳志軍去了家里,村民的老婆給陳志軍倒水,
“陳先生,跟您說吧,我們這里的竹子品質非常好,很多造紙廠都喜歡用我們這里的竹子,不過跟您說,只是價格要貴一些。”
村民一聽,瞪了眼老婆一眼,
“瞎說什么呢?”
村民出去了,把鄰居都叫來了,頓時屋子里熱鬧起來,談起往日竹子的情況,造紙的情況,這些陳志軍早就準備好了,每次都說的非常在行,村民越來越相信他,不過,陳志軍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自己明明是打聽情況的,有點兒欺騙的感覺。
有村民把最重要的話題說子出來,
“陳先生,不知道你們當地的竹子多少一噸?”
“那你們當地去年價格是多少?”
“六百吧。今年竹子還沒有收獲,但應該不會低于這個價。”
陳志軍知道,村民說的話肯定是把竹子的價格提上一點兒,但從進村到現在,他也看出來,今年竹子肯定不好賣,如果好賣,村民也不會這么熱情。
“啊,今年的價格在我們當地才五百三,當然竹子品質也決定著價格。地里的竹子什么品質我也沒有看吶,這樣吧。明天我去山里看看,拍些照片,傳回我們公司,再決定價格。”
“現在天色還早,我們現在去看看。”
陳志軍微笑說,
“今天我坐了一天的車,非常累,所以我想找個旅館住下,明天我們一起去。”
村民不好再要求,帶著陳志軍去了村里的旅館,村里經常有人來旅游看竹海,所以有好幾家,村民們幫陳志軍選了一家最好的住下。
村里的旅館就是便宜,一晚上才要三十塊錢,而且還有電視。
晚飯也不貴,就是普通的農家飯,有人住的時候,旅館會多做一些飯,和旅館的老板一起吃。
晚上的飯非常豐盛,而且還有蛇肉。
陳志軍很忌諱這個,一直沒有吃。
老板說,
“陳先生,您吃口蛇肉,很好吃的。”
陳志軍擺擺手說,
“我們當地忌諱吃蛇,都是迷信。不過呢,我從小受這方面的影響,吃不下啊。”
“那是當然,你們那地方我去過,當地把蛇當做家仙,奉為神靈。這都是沒普的事兒,殺蛇打蛇會有報應。要是有報應,日本人殺了那么多中國人,有報應早完蛋了,要不然也不至于艱苦抗戰十多年。”
陳志軍點點頭,
“是,這都是迷信。我是從來不信的。對了,你們這村有多少畝竹子?”
“我們這呢有七個村子,離得都很近有。有的兩個村只隔一條街。甚至有的小孩子都說不清自己是哪村的,都亂了。我們也不在意,我們這呢,因為是山區,土地不多,人均也就兩畝多,不過我們這里山多,都是土山,山上都是樹林子,也沒有成材的。這幾年,當地政府給我們投了錢,把大片大片的樹都給砍了,讓我們白種地。開始種莊稼,可糧食不值錢。”
陳志軍深有體會說,
“是啊。我國是糧食大國,但進口糧食也是第一。因為國外都是農場制,無論人員機械,都是低成本的。而我國土地太過于分散,你一塊我一塊的,很多機械都不能使用,所以成本太高。再說,我國糧食不平衡,就說大豆,種植一年比一年少,這樣缺口就大了。”
旅館老板接著說,
“種了一年地,發現一年到頭掙不到錢,所以人們不種了。第二年山上不種了。政府急了,鼓勵人們種地,可事實就在眼前,掙不到錢誰干?你說是不是,但山上不能丟下不管,政府又讓人們種竹子,可這里的人還是不種,要是全種上竹子苗那得多少錢,沒人投資。最后沒辦法,政府貸款免費把竹苗給我們。都這樣了,難道還不種。”
陳志軍驚訝地說,
“你們當地政府多好。白送的,讓你們種地。竹子也是經濟作物。”
“是呀。我們也感謝政府。如果竹子掙了錢,我們把再把竹苗錢還上,如果不掙錢,政府也不會追著要。我們這兒有兩萬多畝竹林,今年是成材第一年。”
陳志軍驚訝地說,
“你們這的竹子還沒賣過。”
“當然沒有,政府給我們做宣傳,讓全國都知道我們這的產竹。也有人來我們這里看過,不后都沒了下文。”
陳志軍明白了,怪不得村民這么熱情,
“你們這種的是毛竹,前四五前不會生長,今年開始瘋長。”
“所以呢,村民不停的找買家,政府也忙著找。”
原來是這樣,陳志軍在網上看到的,而且還是當地的政府的網站,他這才相信。
陳志軍小心地問,
“那能不能跟我們透漏些信息,其他買家出價是多少。我也有個參考。我們那的竹子質量不好,生產的紙越來越差,只能找新地方。”
“也不怕跟你說實話,價格五百五十一噸。我們負責砍竹子,買家自己拉走,不管送貨。”
“謝謝,我跟公司說一下,能不能價抬一些,不能讓村里吃虧。”
吃過飯,陳志軍回到屋子里,打開筆記本電腦,連上wifi。
趙玉城也沒閑著,正打電話說竹子的事,
“王總,我們這有竹子,冬天就能收獲。你們那里能收多少,大約有四五千噸……那沒問題,這都好說,我這有個項目,不能賠了是吧。這次要失敗了,我這官可就升不了……行……行……”
趙玉城放下電話,呼了口氣,心想為了賣竹子,把自己說的跟個昏官是的。但這也沒辦法,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在聯系客戶做好賣竹子的準備。
潘玉也沒睡,走到辦公室,看趙玉城正在發呆,問了一句,
“你還在為竹子的事兒發愁?”
趙玉城挺意外,
“你沒睡?”
陳志軍正上網查著資料,隱約在聽到窗戶外面有輕微的響聲,似乎是人的腳步聲,他明白了,肯定是有人在偷聽,他沒理會兒,聽就聽吧,有一個想法在陳志軍的腦海里浮現出來,他點開趙玉城的QQ,發了視頻電話。
趙玉城立刻接通了,看到陳志軍,興奮地說,
“志軍,你還少活著呢?”
陳志軍說,
“別廢話,我有正事跟你說。”
“說。”
窗戶外面的旅館老板竊喜,終于聽到實話了。
“我這地兒有竹子,五百五一噸。有差不多兩萬畝,質量好壞我還沒看,明天去。按照竹子一畝在一噸半來說,有就三萬噸。完全可以滿足我們造紙廠的需要。”
趙玉城聽了之后,愣了一下,但馬上反應過來,應該是旁邊有人在聽,他說,
“那太好了,價格也行。看看能不能再便宜一些。”
“那行,明天再看看。”
“行,我們再研究一下。”
“對了,你明天把廠里的照片發過來,我得讓村里的人放心,我們是有實力的,會更好的與我們合作。再問問旁邊那家紙廠,他們要不要,三萬噸。再問問他們意向價是多少。”
“行,沒問題。”
掛了電話,趙玉城馬上站起來,對潘玉說,
“潘玉,我得走了,去縣里。”
“這么晚了!”
“我去找方縣長,有重要的事情得跟他說。”
“電話里說不行嗎?”
“不行,我得當面說。”
“這么晚了,方縣長見你嗎?”
“他是我爸的好朋友,我叫他方叔,而且他是個非常和藹的人,沒事兒。”
潘玉莫名其妙,問,
“陳志軍到底和你說什么了?”
“回頭再跟你說。”
汽車的燈光刺破黑夜。
半個小時之后,陳志軍把車停小區內,快速的上了樓,到了五樓,已經是累得不行了,他上氣不接下氣地扶著墻,“咚咚咚”的敲著方縣長家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