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過了七月初一,楚神機開始了正式的修行。
既然是主攻煉氣,就先要了解人體自身。
關于奇經八脈、五臟六腑等雜學,聚氣于淵,凝氣成丹的理論,楚神機皆有涉及。
世間的武道高手,莫不是通過一種獨特的煉氣線路來一遍又一遍的錘煉加強自己某方面的技藝。
所謂真氣,經過老師授予初始的那一道氣息,幫助運行身體一周,就是一個周天。自此,徒弟便能夠自己感知自然氣息,將自然靈氣通過吞吐吸入體內不斷累積,從而達到強健肉體的功效。
有些異人,從出娘胎那刻起,天生就能感受到自然靈氣,不用師授,自然就能煉氣。可謂天授,但是如果得不到正確的指導,也不過在漸漸成年的過程中泯然眾人矣。
天生底子好很重要,能得到恰當的指導則更加重要。
而楚神機則是兼具兩者的優點。
雖然每個人的筋脈大致上是相同的,細微處卻和每個人的指紋一樣,大不相同,有些功法,有的人練了,便能威懾一方,成為有數的高手,但有的人練后,卻收效甚微,比平常人好不了多少。
關于煉氣一道,雖然是成為高手的必經之路,但是多少年來,無數代人傾盡心力的鉆研,但是煉氣的神秘度,在世人面前還是玄之又玄,似乎煉氣和人之間有一層迷霧籠罩,不可捉摸。
楚神機在神策藏書庫中呆了數日,收獲頗豐,有不懂的地方便去找鳳昭請教。
后來得出結論,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要將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武道的修煉中,時間有限,要選擇效率最高的才能盡早達到巔峰。
可完全適合自己的功法,尋找它談何容易。
最后一場淘汰爭奪賽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孫小飛的銅象功,阮猛虎的一葉不沾身,一個主攻身體的強度,一個主攻身體的靈活度,論力量,敵不過楚神機,論速度,一回合便敗于敗于甘寧。
這兩人之所以落敗,只能說天賦有限或者說所練的功法不適合本身體質,效率太低,即使一直練下去,今后也難成大器。
楚神機自從得到理論的支持,便停止了自己領悟的煉氣法門,而是循著前人的正道,一遍遍嘗試什么樣的煉氣路徑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在最短的時間內才是聚氣最多的。
不過這才是煉氣的第一步。
就好比一個人一窮二白,在積累原始的資本,有了錢,這錢怎么花才能最有價值,也是需要長久鉆研的。
怎樣把體內的真氣最有效率的通過招數發揮出來,克敵制勝,楚神機還沒有摸到門路。
這個問題在甘寧哪里卻不是問題。
甘寧對讀書一向不怎么感興趣,這個人喜歡先做再想,做不下去了才會靜下來思考一下。
所以他的變強之路并沒有楚神機那么繁雜,既然命中有劍,那就將劍作為本命兵器好了。
鳳昭和甘寧的經歷很相似,但是對甘寧沒經過璇璣洞便得到了傳承靈器的事還是有些不可思議的。
鳳昭的傍身功法真武七截雖然不可能直接傳授給甘寧,但是鳳昭在甘寧的修煉上可以給出更中肯的建議。
甘寧的路子,是由外而內,通過一遍遍練習劍法(自創的),在運動中增強內息流轉,從而達到內外兼修的目的。鳳昭當初也是這個路子。
現在楚神機和甘寧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正確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因為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第一次致命的考驗在不久之后便不期而至。
楚神機和甘寧的關系也是一日千里,最開始兩人都被分入丁組,后來在須彌山中又同甘共苦,所以兩人之間有種生死相托的意味。
人在年輕的時候,心門大開,容易接納,年紀漸長,心思便繁雜起來,各種利益勾連紛爭,好友就沒那么容易交到了。
所幸,他們都還年輕。
甘寧的劍法漸成體系,楚神機和他用劍放對,也往往勝少敗多。
雖然大方向是正確的,但是甘寧的劍法卻沒有經過實戰磨礪,那種生死相搏的狀態下,劍法的缺點遲早會暴露出來。
鳳昭明知道甘寧這個大缺點,卻沒有指出來,因為說出來也沒用。
鳳昭只是默默關注,心想,小子不要急,路還長著呢。
說回另外二十三個人,作為楚神機的同期,鳳昭給他們的自由空間更小,基本上不會讓他們由著自己的心思發展,只要有詢問,鳳昭會直接給他們一冊功法,當然鳳昭的眼力是很準確的,對于天才善加引導才能成就更高,但對于人才,太過放縱,卻是害了他們。
藏書庫有著神策軍數十年的武學積累,都是前人將士經驗所得,每人都能在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款。
這些人,既沒有得到傳承靈器,也沒有在璇璣洞得到過多的體悟,直接上手前人的功法是最好的。
******
殷鴻淵作為北境統帥,比起祖上石玄公,還是自愧不如。
石玄公天縱奇才,當世又有誰可以和其相比。
天璽朝上下好大喜功,早已忘記當年蠻丹的鐵蹄蹂躪,而今時時提起要滅絕蠻丹,建萬世奇功,一勞永逸。
但是明白人心里都清楚,時運不對,這些是沒法做到的。
殷鴻淵是明白人,當朝主君也是明白人。
主君梵姜,年老且疲懶,心里卻相當有自知之明,每當聽到對于滅絕蠻丹這種空話上奏,也就是一笑而過,不予理睬。
即使大勢所迫,也只是暗示殷鴻淵,伺機而動。
自從石玄公鎮守北境,天下男兒莫不把他當做榜樣,人人爭相投軍從戎,心氣高是好的,但也要自我考量自己的實力。
作為長期和蠻丹正面對抗的將帥,殷鴻淵是最清楚蠻丹實力的人之一。
蠻丹大一統之后,國力蒸蒸日上,猛將如云,如果不是憑著地利天險,殷鴻淵和蠻丹正面開戰,也不過五五之數的勝率。
殷鴻淵和殷鴻蒙是親兄弟,對于北境局勢,自然有一番見解。
新年之后,蠻丹的軍事行動愈加頻繁,小動作不斷,所謀不小。
殷鴻淵坐鎮,殷鴻蒙籌謀,一旦蠻丹開戰,也絕不會措手不及。
如果注定要戰,那便戰!
今天上午停電,有點慌,還好下午電來了,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