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過的同事,都一副享受的表情,把那些沒能嘗到的人香的喲!
紛紛詢問李琦月那里買的紅薯,李琦月就說了網店的名字。
這天晚上回去,她又做了一次蒸紅薯。
這次,她終于嘗到了紅薯的味道,和同事說的一點不差。
當天晚上,李琦月的微博上就出現了一篇安利紅薯的軟文,特別注明了網店的名字。
陳宇航家的網店,也出現了許多購買紅薯的訂單,不僅紅薯,就連別的產品也被帶著賣出去不少。
而這些第二批購買的顧客也很快就發現了,這家網店不僅紅薯很不錯就連其他的東西也不錯,特別是花生油,做菜真的特別香,其他海產品也同樣很好。
這可讓陳宇航家里手忙腳亂了一陣,他們以前也沒有接觸過這一行,也沒有可以了解的地方。
所以沒有準備太多的存貨,這下家里的東西賣完了,他們就得去找那些家里還有東西的人家了。
聽說可以拿家里多余的東西去賣錢,村民們當然很高興了。
他們每年種的東西不少,自家也吃不完,當地人吃慣了,也買不上什么錢,沒想到這群城里人,還喜歡吃這些東西,他們心里可奇怪了。
不過他們也就是在心里想想,什么都比不上賺錢來的重要?。?p> 第一批送東西來的,都是平時和陳家關系好的,看到他們真的賺了錢,其他村民也開始心動了。
不過也只限于村北這邊的人家,村南那邊太遠,消息還沒傳到那邊去,也只有村長對于這事有些了解。
等到網店的銷量平穩下來之后,也會有村民們自動地將一些家里的東西送到陳家來了。
這一段時間,網店銷量最好的還是紅薯、豆子、花生這些比較便宜的東西,要的量也比較大,因此陳家收的也大部分都是這些。
顧況蘊見了,也就向陳宇航建議,之后還是應該上一些比較有特色的東西,現在只是賣紅薯、豆子這種最普通的農產品太常見,很容易被人復制。
陳宇航也不是笨的,他當然知道網店的不足在哪里,不過他的經驗比較少,對于這種事的處理還不太熟練,他有些苦惱地詢問了顧況蘊的想法。
顧況蘊思考了半天,想出了一個新點子,趕緊找到了陳宇航,“你可以在村里打聽一下,那家做的東西比較好,有什么特色的東西,你就可以當做一個賣點來做啊!好比如紅薯這個東西,光是賣紅薯這個東西價值實在太低,可以把它做成紅薯干、紅薯片這些零食?!?p> “我記得村里有一個楊奶奶做這個很不錯,你可以去問問,如果不錯的話,你可以做成特色,取一個名字,比如‘楊奶奶紅薯干’這類似地,這樣會加深顧客的印象。”
“還有花生,也可以做成花生糖、花生油這些,再取個名字,放在顯眼的地方,或者做個活動推廣一下,效果應該還挺不錯的,村里會做東西的人不少,你好好想想一下。”

南燭館
之后盡量保證每天四更,作者是個手殘,畢生志愿化身碼字機。現在,枯坐一天,剛好三千,想哭(┯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