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興建三江電視廠的提議通過了。”電話中傳來趙家昌低沉的聲音。
“那籌備辦的主任是誰啊?”趙電生問。
“組長是王大治,我是副組長,二特玻廠改組后可劃分給電視機廠,消息只是在內部討論,沒有形成決議,也沒有對外宣布。”趙家昌道。
王大治突然剎了車了?他隱而不發,估計是呂一紅告訴了王大治什么,就在昨晚,趙電生給呂一紅打電話報了平安到家后,又閑聊了幾句,談到電視機這個項目,趙電生提了一下,目前有那幾家股東,呂一紅當然能聽出趙電生的言外之意。
當年呂一紅對東望玻璃廠是有很深的了解,那時東望玻璃廠還沒有成立,它只是電工所與東望縣陶瓷廠合辦的一個車間,也就是從那個車間起,她認識了趙電生,再后來他拜了向東做老師。
當時趙電生在玻璃車間中的發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是他從利用外婆的關系從硅酸鹽研究所得到新的配方,并引入港城的公司投資,還有后來的三合鎮陶瓷廠也是那會興辦的。
東望玻璃廠表面上看是四家股東,實際呂一紅比誰都清楚,這四家趙電生都能搞得定,技術和市場都控制在他手中,尤其是市場,港城的投資方是趙電生的另一個師傅莫北山,當年莫北山還只是東望縣陶瓷廠的一名清潔工,那知道離開東望縣陶瓷廠去港城去了就一年時間,就開了公司,而且回來投資入股了東望玻璃廠。呂一紅從向東的口中得知,他通過在港城的朋友了解到,當年莫北山離開及后來的發展中,趙電生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因為趙電生在經濟學和市場操作上的能力已經超出了這個時代很多專家的認知。
今天,趙家昌進入會議室,王大治開場白已經說了一半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個緊急的電話,王大治便離開了,等他回來后,話鋒一轉講了一半的開場白,來了一個三百六十度的大轉變,說好的要宣傳的會議變成了閉門會議,提議變成了內部討論。
“爸是好事,你要抓緊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立爭在這個領域大展拳腳,我提前預祝你取得成功。”趙電生恭喜道。
“你那邊還有什么要求沒有?”趙家昌問。
“就一個,這個暑假,我怕是回不了家了!”趙電生聳聳肩道。
“不……”
……
……
……
趙家昌最終還是答應了,“注意身體,有時間去看看你姐姐哥哥們。”
“理解萬歲!”趙電生笑道。
“下次考試,你要不是第一,我要連本帶利全部收回來,你就老老實實待在學校讀書,別出來瞎轉悠。”趙家昌道。
“保證沒問題!”
……
……
……
提到學校,趙電生突然想起一件事,他的語文老師簡凡馬上就要回去過暑假了,他得去拜訪一下,不過再此之前,趙電生還去見電工所的李向明,因為他也是對電視機項目最關心的一個人,這個關系到他的仕途。
李向明原來是電工所的工程師,是所里技術部總工程師的有力后選人,但因廠子變革的原因,他大膽創新的想法與新的領導班子不合,便被發配到了玻璃車間,這個車間還是電工所與東望縣陶瓷廠合辦的,當年李向明來到這里后,并沒有灰心,而是埋頭發展把玻璃車間管理得非常好。
電工所是一個隸屬電子部的特大電子廠,在全國多地均設有分廠,其中東望縣這個廠是其最大的分廠和研發中心所在地,當時主要是從軍事的角度考慮,才從江南省內遷過來,這幾年由于發展的需要,搬遷回江南省的呼聲已經開始有人提出。
直到趙電生的出現,他用配方和市場入股,后來以引入三合鎮陶瓷廠,港城商貿公司,讓這個小小的玻璃車間在短短一年時間,就迅速發壯大成了一家玻璃廠,產品從最初為電工所的電子管做配套,發展成了能生產,日用玻璃器皿,建筑玻璃,化學玻璃器皿,最近還開發了顯管玻璃罩。
“李叔,你這辦公室變樣了?”趙電生笑著問。
“哎,現在的世道變得太快,你要是不變,怎么能跟上別人的步伐,落后就要被淘汰。”李向明答。
“李叔,我發現我好有點佩服你了哈。”趙電生看著辦公室書柜里的書道。
“你之前夸我的話,敢情都是在敷衍我啊?”李向明調侃道。
“呵,呵呵,那些多半是真的,今天我說的是這些書。”趙電生打開書柜從里面抽了一本出來,“這些本來自島國的管理書好像占據了書柜的大部分,以前的微電子設計好像都清掉了。”
“電生你又來挖苦我了。”李向明苦笑道。
他明白趙電生在說什么,想當年他一心專研設計,那怕是來到這個偏僻的玻璃廠也沒放棄,自己在微電子設計上花上了前半身的全部精力,是他一身無法割舍的情懷。
今天趙電生舊事重提無非是想問他,是不是真的放下自己的科研設計夢想,選擇了工廠管理這條路。
李向明也做了幾年的廠長了,這幾年也經常談生意,趙電生今天這樣問他肯定不是平白無故,定有什么其他的含義,想當年很多做生意的套路還是趙電生教會他的。
東望玻璃廠生產電視機這事,表面看起來,他背后的電工所技術實力最強,實際上反而是外人認為最弱的三合鎮陶瓷廠這個大集體實力最強,別的不說,就拿生產電視機的核心部件顯管來說,技術和配方都握在手里,三合鎮陶瓷廠的核心就是眼前的這個趙電生,他倆也算相識多年,記得李向明很多時候把趙電生視為亦師亦友的至交。
那曾想,自己上位才多久,一切就變了。其實李向明最近也在想電工所要是跟趙電生鬧蹦了,頂多是惡心一下趙電生,因為他已經打聽到了三江市開也開始在輕工廳詢問組建電視機的事議,三江市在電子產品生產上也是一定實力的。可電工所就不一樣了,他們不缺技術,可是單獨開發顯管就困難多了,因為前期的資金就不是他們能提供的,現在電工所的生產任務少,說白了想上馬這個項目就是想搞點錢。
趙電生看著李向明皺眉,知道李向明已經意識到他的話中有話,趙電生心想,“曾幾何時自己與李叔說話要這樣遮遮掩掩,好像這是第一次吧,估計這次也就奠定了以后說話的基調了。”
“李叔,我知道你在這個項目上花了不少經歷,也壓上了你的前途,咱們也是老交情了,今天我來就是想把今后做事的原則定一下。”趙電生道。
李向明點了點頭。
“就像這書柜里的書一樣,商道占據了主流,那咱們就在商言商。”趙電生道。
接下來趙電生說出他的想法,電視機的整機由電工所和三江市各自成立工廠生產,三合鎮陶瓷廠,港城商貿公司只做配件,至于東望縣陶瓷廠本身對這事就沒怎么參合,跟三合鎮陶瓷廠一樣還是做配件。
李向明聽了后基本接受了趙電生的提議,表示其中的細節他還要回去商量下。雖然這個提議里有很多坑,就比如顯管,肯定是握在趙電生手里,但是他也沒得選擇了。
本來李向明還邀請趙電生去他家吃飯,但是趙電生拒絕了,并表示等電視機生產這事有點眉目后,他會親自去李向明家做客。
從李向明那里出來了,趙電生心里算是松了一口,他這次也算是和李向明攤牌了。玻璃廠要造電視機這事,就是從李向明那里傳出來的,給他惹了不少麻煩,讓出了不少的利益才得以解決。李向明為了自己的仕途提前把消息告訴了電工所考查他的人,增加了他的升遷資本也無可厚非,趙電生不想與他撕破臉皮,畢竟現在這種局面大家各取所需,也算是一個圓滿的收場。
趙電生能知道這事,還得多虧一個人,那就龍一飛,今天早上的時候,趙電生在閑聊中無意地向龍一飛打聽了一下,最近三江市有那些單位向輕工廳詢問過電視機的生產事宜沒,結果中午的時候龍一飛就傳回了消息,最先打聽消息的是電工所,一周后三江市也開始打聽這事。聽到這消息趙電生就明白,這次搞滿城風雨的源頭在電工所,放出這個消息的肯定就是王大治想為爭取到這個項目提前造勢了。
龍一飛在這事上秀了一下自己的實力,趙電生也沒含糊,直接就給他支了一招嫌錢的路子,就是上次他們喝的苦味啤酒生產所用的啤酒花。
真的在商言商后,趙電生還是有點傷感,畢竟李向明是他的第一搭伙干事的人,當年趙電生能起步,這個玻璃車間起了不小的作用。趙電生并沒有閑下來,他還要去見一下他的小學老師。
一般的學生提到老師避都來不及,那會主動去跟老師接觸,況且這個簡凡老師還從部里下來代職的副校長,在學校的時候專門管紀律的,手段在當時來說挺有新意,跑步,站馬步什么的都有,全校的學生一提她的名字都會嚇得發抖。
“簡姐,你可以讓我好找啊?”趙電生假裝報怨道。
“你還好意思說,要不是等見你一面,我已經回京城了。”簡凡停下手上的筆。
馬東不在,今天趙電生只有自己開車了,開車兜了好幾圈,才在東望縣城外的沿江大堤上找了正在在寫生的簡凡,簡凡今年三十出頭,留著短發,一看就是后世職場女強人的形像,只是東望縣一小的全體老師和同學都不敢相信,平時嚴肅得讓人害怕的簡校長會跟一個小學生嬉皮笑臉地聊天。
“簡姐,你真的要離開東望縣了嗎?”趙電生問。
“怎么,舍不得了,記得當年,你還捉弄過我呢。”簡凡笑道。
時間真的過的好快啊,她來東望縣代職已經快三年了,記得才到東望縣一小的時候,他上任的第一天就逮著了上班遲到的趙電生,那是他還是一個年級的學生,當時逮住他的時候,看面相應該在高年級學生了,知道了實際情況的簡凡還嚇了一跳。
當時趙電生的表現就超出一般人對小學生認知,居然一點不怕,跟主管紀律的校長聊了起來,而且話題還讓校長感興趣。
“當年我問你去過米國家嗎?”趙電生道。
“我當時就納悶了,你為什么問我這個?后來才知道你是看我的衣服知道的。”簡凡說著又想起了什么,“后來,因為這次我處罰你,你懷恨在心,在我那次去三合鎮采風的時候,居然指使班車改道,讓我在那里等了好久,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你當時還真有點厲害,一個幾歲的小孩居然能辦到這樣一件事。”
“簡姐,你這可是誣陷我,我不是用專車把你接到三合鎮,還請喝了南架山的甜碑和吃了牛排。”趙電生道。
“還好意思說是專車,一輛在路上壞了兩次的大卡車,不過你種的那些啤酒花真好看。”簡易笑道。
當時她來到東望縣代職是因為她離婚后,就回國專心工作,她來東望縣時情緒很低沉沒想到遇到趙電生這個開心果,他有很多讓人高興的把戲,雖然他從沒離開臨江省,但是他對外面的世界,甚至是米國家,有些方面比她這個在那里待過的人都知道的多,她也一直好奇這個小男孩為什么會知道的這么多,問過趙電生很多次,他都是開玩算的說曾經去過這些地方,不過是在夢里。
“現在一切都在朝前,朝著好的方面發展,你說那輛專車已經成了歷史了,三合鎮陶瓷廠換了一輛新的,我還加配了許多配件呢,后車箱多了個雨棚。”趙電生道。
“我就說嗎,前面的橋邊怎么來了一新車,敢情是你的開來顯擺。”簡凡又望了望那輛車。
她又說,“那你開車帶姐姐逛逛。”
“好呢,正好讓你看看我的技術。”
大卡車緩緩駛出了小路,準備加油門上大路時,簡凡又把舊事出提了一次。
“真不考慮去京城讀書,你是一個天才兒童,只要你愿意,華大附中,或者直接大學少年班都可以,姐都可以給你想辦法,要是一直待在東望縣這個小地方,你的天賦就這樣埋沒了,多可惜啊……”
“簡姐,我的答案還是像以往一樣,你不用在勸我了。不過正如你所說,東望縣太小,等過幾年三合鎮陶瓷廠壯大了,它也不會只限于臨江省發,到時候一定把生意做到了京城,到時候我來看你。”趙電生道。
其實他還沒說一件事,過幾天趙電生就要去京城了。
“好啊!”看著趙電生胸有成竹的面孔,她心里想再勸趙電生的話說不出口了。
可簡凡又不得不面對現實,從三合鎮到京城期間有多少道坎,她又何嘗不清楚,趙電生這個十歲的孩子真能辦到?
她看了看窗外,道路兩側飛速掠過的樹影,此時趙電生已經將油門加到了最大,大卡車全速行駛在公路上,再回頭時當年趙電生接她上車的地方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