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的月記,居然是6月3日,這真是一個很早的時間了。說明那段時間,可能對于現實的掌控更有力量,所以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了寫下月記活動。小路剛剛這段話,事實上就是為小路過去的行動與現在行動的差異找到了一個理由,去為過去的差異賦予意義,也可以這么說。言歸正傳,6月呢,不用多說也是離別的季節,畢竟畢業季嘛,也就是離別的日子。而且這種離別過于常見,以至于似乎每個人都是以儀式般的心態度過了這段日子,似乎有些留念,但不多,匆匆的奔向了下一個人生的站臺。我們并未意識到這簡簡單單的一步,背后也許就意味著人生邏輯的徹底轉變,大部分人即將取下學生的標簽,第一次的真正成為社會人。而這種轉變,在更多已經工作者的回憶中反而能看到更深刻的涵義。
是啊,畢業了,熬過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快樂與煎熬并存的三年呀,然后可以趕緊的找到工作,去躺平了。但這只是一個謊言,一個幻象,一個對于所有稚嫩的畢業生的有限認識的影響。當我們以一個社會人進入社會后,我們在社會編織的意義之網上,就再無回旋余地了,我們能有限的做的,只有反抗,或者無聲的反抗。但社會不在乎,社會以最平等的姿態去越過了我們所有人,反抗也只是在社會之中的反抗,作為其他人存在的底色而存在。在這個一切都多元的年代呀,我們這些年輕人真的太苦,這種苦是看不到希望的苦,盡管這是世界的常態,看到希望才是難能可貴的;這種苦是物欲符號對我們全面殖民的苦,盡管它讓我們不至于掉入虛空的深淵;這種苦是作為微觀行動者面對宏觀意志時的無力的苦,盡管事實上每個人的行動共同構成了宏觀意志。說到底,我們如何去做,就產生了我們如何希望的世界。
如此,我們就這樣畢業了,被拋入了這個多元混沌的世界里,愿安好!
另外說說世界的參差吧,不久前,相親了一個中產階級的女孩子,女孩子很好,但在與其交流的過程中,小路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了布迪厄筆下的品味與區隔。法國貴族用品味來無形的構成了和普通階層的區隔,同時普通階層如果試圖融入,就不得不通過學習與模仿來實現品味,也實現了區隔的再生產。女孩子聊的那些話題,小路雖然都聽過,但大多都是小路未曾真正的去做過的事情,最后當然我們在認真溝通過后,因為未來幾年異地的問題而和平收場。區隔第一次從書本照進了現實,如此,對于社會的更真切的認識,也有了經驗基礎。
一世一生的路
2023年7月11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