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號艦長曾海翔與藏鋒是潛龍艦隊的戰友,僅有3艘戰列艦,12艘護衛艦的潛龍艦隊是華夏的神秘部隊。藏鋒只是代號,他在過往的戰爭中失去身體,躺在醫院病床上承受幻肢痛帶來的折磨,是這個代號給了他新的生命。
星際大航海初期機甲還是主要戰力,通過is連接控制機甲的人被稱為騎士。他們經過嚴苛的軍事訓練,格斗槍械都是個中好手。機甲的發展史一直在人體極限和機體極限之間搖擺,在人體極限束縛著機甲性能的時代,遠程控制曾占有一席之地。隨著材料技術進步,新的駕駛艙緩沖設計,又將遠程控制淘汰。
潛龍艦隊秘密召集了一批肢體損傷的退役士兵,用改造的義體挑戰承受過載的極限。招募的30名士兵中,有7名成員身體嚴重殘缺,他們舍棄身體接受了腦部外骨骼裝甲改造。最終只有6人通過訓練,組成后來的藏鋒小隊。他們經歷戰斗,參與實驗,改良機甲。所有技術最前沿的成果,不斷在他們身上嘗試。而隨著能量武器崛起,新型護盾發明,機甲逐漸勢微。粒子束武器小型化,配合戰艦近乎無限的能量供給,使它們成為騎士的噩夢。新護盾的技術迭代,機甲的遠程武器已經無法攻破戰艦的防御。接踵而至的打擊,讓騎士退出太空戰斗的舞臺。
藏鋒小隊因此失去原先的地位,新歷355年,實驗被迫中止,戰隊解散。兩名隊員退役轉崗,剩余4人成為潛龍艦隊的教官,他們也是最后堅持騎士登陸作戰的部隊。藏鋒負責訓練明州號上的騎士,曾海翔則是明州號的艦長,那時明州號上的騎士就有近百人,個個都是登艦作戰的高手。藏鋒用實力為騎士正名,他們戰績斐然,成為所有騎士最后的希望,但也因此被迫解散。新歷887年,藏鋒攻破一艘無畏級戰艦,其余三名隊員也在此役后結束軍旅生涯,原來的藏鋒小隊只余下藏鋒一人。明州號被打散編制進入第二艦隊服役,曾海翔依舊是戰艦艦長,但手下已經沒有一個熟人。
解散藏鋒和下屬的登陸作戰部隊,是潛龍艦隊司令鄧昌的命令。明州號及其下屬艦隊,作為配合騎士登陸作戰的主力戰艦,也遭到牽連。不是因為藏鋒與他們訓練的登陸作戰部隊不強,而是基于輿論的壓力,鄧昌希望藏鋒在最輝煌的時候退出。歷史的潮流,注定騎士在太空戰艦馳騁的年代,只能成為一種陪襯。激流勇退還能留下傲人的戰績,后人或許還能記住騎士的高光時刻。
鄧昌的決定,可謂遠見卓識。潛龍艦隊的騎士都是從退役的傷兵中篩選,為了適應高過載的機甲,戰士要完全舍棄軀體。然而如此多的付出,只有一小部分沒有幻肢痛的戰士才能入選。作為戰士,他們渴望戰斗,渴望實現自己的價值。但對他們的家人來說,這又是無比殘酷的懲罰,終于不用提心吊膽,苦苦等來的團聚又被拆散。已經因戰負傷的身體也要再全部拋棄,他們回歸家庭的時候只剩金屬鑄成的軀殼。這就是壓垮鄧昌的輿論,缺少技術支持和研發投入的情況下,只依靠英勇的戰士,消耗他們熱情換取的勝利,不如在必敗的時代來臨前終結虛假的繁榮。
藏鋒也是多年之后才知道其中原委。他是藏鋒六人小隊中最弱的一個,因為他的幻肢痛始終沒有治愈,必須使用人形義體輔助治療。其他通過篩選的隊員只保留腦部外骨骼,可以駕駛特制的機甲,他們的駕駛艙只比大腦稍微大一些,擁有更優異的性能。所幸藏鋒是第一批實驗的參與者,沒有因為幻肢痛落選,他成為擁有幻肢痛的特殊實驗樣本。研究經費沒有浪費在定制機甲上,全部投入到他的義體改造當中,造就了他這個可以承受極高過載的義體騎士。不同于其他藏鋒隊員,他可以駕駛通用機型,但也因此無緣真正的登陸機甲。
藏鋒小隊不復存在,他作為小隊最后一名成員,便繼承了這個名字。藏鋒在地球聯邦的特警部門擔任騎士教官,偶爾處理一些棘手的問題。藏鋒出現在開拓者艦隊是個意外,曾海翔給藏鋒發過隨行邀請。他對開拓探索這類沒有戰事的任務不感興趣,但是老友遠行可能一別百年,還是要餞別一番。
臨行前兩天,他就帶了酒水登上明州號,還提了空中農場種植的天然食材和兩只野雞,給曾海翔送行。只有軍警或者大型財團才能擁有空中農場,絕大部分的農業種植采用人工光照,地球的天空已經是極度稀缺的資源。喝多了的藏鋒,摸到整備車間,爬進曾海翔收藏的機甲,他還是習慣睡在駕駛艙里。醒來后藏鋒才察覺到不妥,腦海里甚至閃過曾海翔計劃成功的得意嘴臉。正準備打開艙門,藏鋒收到機甲的警告。
【隔離艙損壞,請檢查后確認。】
系統提示讓他酒意全消,隔離艙是太空環境艙門后自動連接的小型艙室。是在駕駛艙前下方,核心裝甲后側的獨立艙室。只有處在太空環境才需要啟用隔離艙,而且隔離艙損壞機甲也一定受損嚴重。打開義體的狀態調節器,他已經昏迷了26天。狀態調節系統開啟,并沒有讓藏鋒好過一些。義體數據顯示,腦部外骨骼受到嚴重損傷伴隨輕度腦部損傷,義體在這段時間一直在執行修復系統,達到安全范圍才將他喚醒。
完成機甲連接,用藏鋒以前的代號和密碼試了一下,竟然還有使用權限。機甲的狀態很糟,反應爐損毀,引擎設備自然無法啟動,太空輔助移動的高壓氣罐也漏了一個。駕駛艙內部的儀器部分損毀,系統無法連接機甲的左手與雙腿。顯示狀態的全息圖像中,機甲的右臂和上半身機體顯示故障的紅色,左臂與下半身是無法識別的灰色,頭部的裝置保存還算完好。打開機甲的外部影像,看見四周飄散的殘骸,殘骸就像陽光下的塵埃進入了慢動作,透過塵埃的間隙可以窺見整個懸浮在太空中艦隊。偶爾會有戰機的尾焰劃過這片空間,增加一些生氣。
藏鋒知道開拓艦隊的規模,殘骸中沒有看見碩大的方舟級旗艦,他熟知的洛陽號也不在探測范圍。機甲的電腦緩慢的繪制星圖,隨著凱撒星港的雛型一起出現在星圖中的,還有遠處正在離去的諾亞號。諾亞號如同曇花一現,轉瞬即逝,藏鋒往那個方向張望,還能看見諾亞號噴射出的淡藍色尾焰,但機甲繪制的星圖卻無法捕捉她的形態。
在星圖中找到了破損不堪的明州號,用僅存的噴氣平衡裝置艱難的移動,機甲內的氧氣只夠正常人使用1周,常備的三個飲用水罐有2個已經破裂,口糧還有一個月的儲量。完成機甲連接,義體已經在榨取機甲內剩余的肢體修復液,修復液里的活性成分是優質的營養。藏鋒的義體可以通過飲食補充能量,水和氧氣的消耗量都比較低,攝入需要維持腦部運行的能量即可。他需要攝入的能量總量,僅為正常人的一半。
歷經20多天的消耗,義體的仿生肌肉也開始萎縮,義體開始吸收機甲內的修復液,好像充氣的氣球,逐漸膨脹,很快就變成壯碩的猛男。經過幾分鐘的分解排出粘稠的膠質,又恢復到正常人的樣子。義體儲存的能量從11%提升到了35%,藏鋒義體的頭發還會生長,這份無法關閉的蛋白質消耗,是為了隱藏大腦產生的代謝物。
正常的食物補給,義體也能充滿能量,身體不會有出格的變化。只有吸收了大量的肢體修復液進行快速補充,才會產生夸張的變化。常規的能量補充需要使用營養液,高濃縮的營養液一支通常幾十毫升,也不會引起肌肉變形。吸收肢體修復液的設計,是為了充分利用機甲的儲備資源。常規機甲都會配備肢體修復液,而營養液價格高昂,又沒有果腹感,裝配率遠遠無法與戰術口糧相較。
從明州號的機甲發射井爬進入機庫,帶上頭盔才離開了機甲,藏鋒的義體可以太空行走,但眼球不能暴露在太空中。失去義眼并不影響視覺,可他還是很愛惜這對裝飾眼球。機庫內有30臺殘破機甲,而且無法完成身份識別。藏鋒用自制的簡易設備抽空了機甲的修復液,將義體能量補滿。
顯示在星圖中的凱撒星港拒絕通信,藏鋒不知道要在這片殘骸中呆多久,他開始收集水、食物、氧氣這些必備的資源。滿能量的義體開啟維生狀態可以待機60天,它能只給大腦供養。機甲常備的修復液只有10升,能為義體充能30%,敲開機庫所有的機甲,藏鋒只收集到180升修復液。
義體對水的消耗和修復液相同,機甲雖然常備的飲用是修復液的三倍,但水箱損壞比例相當嚴重。最終只收集到10個完好的水箱,100升飲用水。拖著在機庫里找到的3個大號油囊,分別裝著水和肢體修復液,還有一只30升的合金箱,里面裝著全部口糧。藏鋒打算去艦橋查看一番,他需要穩定的氧氣來源,戰艦的艦橋是生活設施最完善也是最堅固的地方。
沒有副官導航的戰艦內部就像迷宮,曾經在明州服役了數幾百年的藏鋒,在漆黑的太空中只能勉強辨認方向。直到找到雕刻在合金板上的艦內地圖,情況才有所好轉。失去動力的合金門雖然留有手動關閉的旋轉伐,但沒有開啟裝置。在一條條通道持續探索,直到頭盔的氧氣告急,藏鋒才返回機庫,進入氧氣所剩不多的機甲。持續兩天的探索沒有任何進展,他的耗氧量只有正常人的1/3,所剩1周的氧氣供給還能維持一段時間。將合金箱和裝水的油囊和機甲的右臂綁在一起,裝著肢體修復液的油囊被他小心翼翼的塞進破損的隔離艙。
之后的日子藏鋒只吃一些食物,喝少量的水,用機甲僅存的電力照明,在機庫破損的機甲中尋找有用的部件。機庫里的機甲反應爐都已經損壞,拆下的幾個氧氣罐暫時緩解了氧氣短缺的問題。藏鋒嘗試修復機甲的左臂,用機甲上拆卸的電池模組供能,打通到達艦橋的道路。沒有電器設備輔助,徒手裝拆機甲,簡單的改裝耗時160天。
因為每天都需要長時間的工作,資源消耗的很快。飲用水幾乎見底,還有12升,只剩原來的1/10。義體消耗資源和人體不同,恒定的損耗和機甲一樣,不啟用休眠根本無法節省。食物的儲備相對充足,還余3/4。肢體修復液藏鋒另有打算,還不打算動用。附近經過的無人機無法通信,藏鋒曾試圖用機炮引起它們的注意,這個冒險的舉動沒有激活防御系統,它們只是充耳不聞。藏鋒也不再對星圖上的凱撒星港抱有希望,將頭頂飛過的無人機當作擾人的蒼蠅,不去想它們。
駕駛徒手修好的機甲往明州艦橋移動,憋了很久的藏鋒總會無意識的自言自語:“還好戰艦重力系統崩潰,不然合金條和膠帶拼湊的電池最少也有好幾噸重,可受不起人工重力的折騰。”
機械臂每打開一扇合金門,通過以后藏鋒還要鉆出機甲,用搖臂將合金門關上。機甲拖著無數電池組成的身軀,好像蝎子一樣爬到了艦橋門口。艦橋的電力系統還在工作,合金門上亮著的指示燈讓他堅信曾海翔還活著,這給了他很大的鼓舞。他嘗幾個明州號用過的權限密碼,合金門打開,眼前的艦橋和以前相差不大,所有的控制艙都被拆掉,顯然救援人員已經來過。
將資源搬進艦橋,胡亂拼裝的丑陋機甲停機固定在門口,或許這個丑家伙還能以備不時之需。手動搖起備用控制艙,輸入權限,可能明州號的副官已經損壞,系統毫無動靜。艦橋的功能面版還在工作,電力還能持續供應2年零325天,水箱的水位還剩一半,足夠供應艦橋20人的指揮團隊使用1年。艦橋只有少量的食品儲備,都是某位艦員準備的小零食。
艦橋讓藏鋒如獲至寶,他最想做的就是去浴室奢侈的洗個澡。太空浴室因為人工重力,已經不需要氧氣面罩。而現在人工重力故障,懸浮的液體都是致命的殺器,義體化的藏鋒倒是沒有這種困擾。狹小的密封空間充滿了熱水,藏鋒將身體蜷縮起來,放空心思,靜靜享受片刻的安寧。
太空泡澡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清洗完后,按下抽水的按鈕,大功率的出風口與底部的抽水系統相互作用,水就會被吸入循環系統進行過濾。離開浴室的藏鋒連擦干的必要都沒有,他抓住自己已經到肩部的頭發,將它們束成一把。側著身子用剪刀比劃了幾次,最終還是放棄在無重力環境剪發這個高難度動作。
查看浴室外的衣柜,藏鋒發現四瓶過期的合成奶,從曾海翔的衣柜取出一套衣服換上,衣柜里卡著的兩張照片也被他收進懷里。一張是藏鋒小隊四人與曾海翔的合照,照片里他們兩人背后是三臺流線型的機甲,機甲的造型貼近原始的戰機。另外三名隊員離開機甲需要重新適配義體,他們更喜歡待在機甲這個大號義體里。三臺機甲造型各異,與傳統人形機有明顯的區別,勾肩搭背的機甲像是充滿藝術氣息的雕塑,佇立在兩人后方。另一張照片是曾海翔的全家福,他太太懷抱著還在吃手的女孩,一米高的兒子站在曾海翔身側。藏鋒和曾海翔相識的時候,他的妻子就因為航難逝世,一雙兒女早已成年,兒子在月球基地服役,女兒好像在地球從事服裝設計,這是他們在一起拍的最后一張照片。艦長的生活歸屬星海,有的和鄧志飛一樣選擇單身,有的和同艦隊的iss戀愛。相涼和馮月月同屬第二艦隊,兩位艦長相戀也很正常。但開拓任務將他們調遣到同一艘戰艦,這才暫時掐斷了兩人的戀情。
藏鋒打算在艦橋做一只倉鼠,經過反復確認,艦橋的屏蔽門運轉正常。他打算打開戰艦所有的艙門,逐一探索,將有用的資源全部搬進艦橋。然而他的美夢瞬間破滅,惱人的蒼蠅再次出現,龐大的無人機群將明州號拖進凱撒星港。艦橋無法得知外部的景象,藏鋒只知道他被拖入人工重力區域。他和周圍懸浮的物體先被突如其來的加速甩了出去,最后又被人工重力按在地上。
剛達艦橋兩天,藏鋒就被拖入人工重力區。機甲身后長達5米,蝎尾一般簡易固定的電池,被幾次碰撞撕的粉碎。突然多出的人工重力,讓藏鋒挪動一塊電池都變得困難,更別說將它們重新連接在一起。失去腿部的機甲,想要在地球重力環境下移動也相當困難。藏鋒猜測,明州號很快會像其他戰艦一樣,拆解成凱撒星港的一部分。然而藏鋒只猜對了一半,明州號只被拆除了武器系統,不知疲倦的無人機連貫穿全艦的主炮都沒有放過。
明州號的裝甲較為完整,她被凱撒選中固定在核心,繼承所有拆卸下來的副官,組成性能更強大的運算體。明州變成了凱撒星港的艦橋,藏鋒也被封在這里。藏鋒面對的不止是禁閉室一般的孤獨,抵達艦橋第37天,顯示依舊還有一半的水箱卻無法再流出一滴水。撬開浴室頂部密閉的天花板,爬進供水系統。藏鋒發現水箱的加壓裝置卡在中間,依據加壓測量的水位毫無參考價值,水箱已經空了。
回收循環系統早就停止工作,它回收的廢水還儲存在那里。系統日志顯示,循環系統因為重力波動停機,時間是被拖進凱撒的那一天。白色半透明罐子儲存的回收液體,讓藏鋒感到些許欣慰,如果不是過濾系統停機,這些水完成過濾還會注入那個破損的水箱,恐怕會損失更多。
新歷1005年11月5日,開拓者艦隊踏入星門第223天。諾亞號正在前往黑薔薇,被困在明州艦橋的藏鋒剛發現水箱的問題。他萬分感謝讓過濾系統停機的人工重力,雖然無法修復過濾器系統,但拆解過濾機挽救一些循環水還是有希望的。馮月月曾經下命回收各艦的修復液,使得藏鋒尋找資源更加困難,艦橋的控制艙內只有艙體底部還積攢著少量液體。
新歷1007年的1月20日,開拓者艦隊踏入星門第664天。藏鋒消耗完所有的食物,剩余的洗澡水也重復過濾,反復循環,最終消耗殆盡,距離馮月月攻入凱撒還有375天。艦橋外能聽見施工的聲音,合金門外的自動防御系統早已啟動。走廊遠處的合金門開開合合,曾一度讓藏鋒燃起查探的欲望,但走廊上的近防炮管并不贊同他的想法。門口殘留的半截機甲被無人機挪走,留下一條開闊明亮,但毫無生機的走廊。180升的修復液還裝在油囊里,如果有充足的水源,光靠這些修復液他還能撐327天。
打開控制艙的檢修口,扯斷底部修復液和注射液的供給管道,藏鋒躺在艦橋的合金地板上,隔段時間從休眠模式中醒來,就會吮吸幾口管道內的液體。腦部外骨骼的損傷導致他無法關閉味覺系統,淡黃色修復液粘稠的口感,混雜著淋巴液的味道,調配上檢修口的機油,這份味道濃烈的記憶,讓他從此拒絕任何黃色的流質食物。掏空了所有的控制艙,最終還是因為能量不足陷入昏迷,義體勉強維持著他的生命。
馮月月的出現造成太大的動靜,義體能量降到0%已經一周的藏鋒能給馮月月開門,算是意志力的奇跡。馮月月送到面前的應急食物吸管,藏鋒艱難的嘬了幾口。沒有能量的義體無法啟動食物消化功能,藏鋒緩緩的靠在墻壁上,不論內心如何抗拒,身體都在安靜的等待即將來臨的死亡。鄧志飛留在‘呂布’上的營養液,最終挽救了他的性命。義體能量緩緩上升到9%,各項基礎機能也在緩緩啟動。他是一名戰士,戰士懼怕的從來就不是死亡,他只懼怕死亡毫無意義。
對于藏鋒小隊來說,登陸一艘由副官開啟自動防御的戰艦,無論她是什么級別,都是比訓練還要簡單的事。俘獲拜倫以后,藏鋒才逐漸了解現狀。曾海翔的死訊還有地球所處的境況,讓他想立刻返回地球。但諾亞號進入太陽系有丟失控制權的風險,幾位艦長決定在太空堡壘凱撒建成后開啟星門。
弗格斯財團的艦隊還在圍攻月球堡壘,開拓者艦隊的無畏級戰艦依舊擁有統治地位,現存的幾艘無畏級戰艦還是百戰之師,如果能返回太陽系必然是至關重要的戰力。艦隊的白翼號必須留下,一方面是擔心副官系統的安全問題,另一方面白翼號的技術員全部隸屬弗格斯財團。無畏級的庫魯斯還在維修,艦隊還要留下一艘無畏級戰艦守衛星門,只能調遣一艘無畏戰艦支援月球堡壘。
艦長們最終決定,由無畏戰艦泰坦號留守星門,諾亞號作為原料生產工廠,一刻不停的完善凱撒堡壘的建設,星門將在90天后完工,藏鋒將跟隨洛陽號一同支援月球堡壘。
新歷1008年4月29日,地球與黑薔薇星系的雙向星門建設完成。洛陽號給岌岌可危的月球堡壘爭取到一線生機,曾海翔的兒子曾天耀已經戰死。而戰事沒有因此好轉,洛陽號的增援只是為月球堡壘補充了資源。面對僅在4光年外,且搭建星門不斷支援的財團艦隊,洛陽號沒能守住星門防線。只剩月球堡壘的戰士固守堅持,洛陽號遭受重創,從星門撤回黑薔薇星系。太陽系原本276億居民,經歷過空間武器的洗禮僅存2億7千萬。
新歷1026年,月球堡壘憑借強大的防御能力和星門后不斷供給的資源,還是撐到了聯邦第五艦隊回援。由于畏懼星門恐怖的殺傷范圍,財團艦隊沒有攻擊星門,但回援的第五艦隊也只敢留在太陽系邊界處。弗格斯財團的暴行造成太陽系人類幾近滅絕的消息,此時才在星系中傳播開來。星盟得知空間武器所造成的巨大傷亡,徹底舍棄協助財團的艦隊,正在開往聯邦的2艘方舟級戰艦和15支無畏艦隊也掉轉航向。
孤立無援的弗格斯財團,依靠弗格斯星系主星的3座太空堡壘,還有剛完工的空間武器,與聯邦第二第五艦隊形成對峙。直到聯邦在防御空間武器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才逐步展開進攻。新歷1083年,第二艦隊攻破弗格斯財團最后一座太空堡壘,這場財團發起的星門戰爭才由此結束,財團高層被滅絕人類的罪名送上法庭。
戰后聯邦損失大量人口,太陽系文明毀于一旦,地球聯邦幾近解散。聯邦艦隊也只剩近地的第二、第五、第八艦隊,和負責邊疆防務的第三、第六艦隊還維持完整編制,各擁有方舟級戰艦一艘,無畏級戰艦8艘,戰列艦64艘。聯邦原有的八支擁有方舟級艦隊,在星門戰爭之后僅剩六支。負責太陽系防務的第一、第四、第七、完成合并,擁有兩艘方舟級旗艦,無畏級戰艦12艘。此時的地球聯邦逐漸分化,轉變成軍區制,原本的開拓稅收徹底取消,財政來源轉向貿易與各軍區護衛星球的土地。
弗格斯財團的空間武器技術被封存,聯邦與星盟達成協議,如果開展空間技術武器方向的研究,將成為人類公敵。巨型星門造成了滅絕星區的傷亡,協議禁止新建巨型星門。現有的兩座巨型星門,一座由聯邦與星盟共同防衛,星盟派遣一支方舟級艦隊進行協防,另一座由黑薔薇星系進行防衛。
因為地球聯邦解體,星門后的黑薔薇也取得了獨立的政治地位。星盟有致命的污點在馮月月手中,地球聯邦則是一直接受開拓者艦隊的資助。加上地球聯邦進入軍區化管理后,擁有方舟戰艦的開拓者艦隊和老牌的艦隊司令有了平起平坐的權利,黑薔薇的獨立顯得理所當然。
巨型折越門的通航伴隨巨額的利潤,穿過巨型星門需要重啟反應爐的弊病還沒有解決,折越門后的太空堡壘是一座無敵的天險。星盟接受了談判結果,雖然要付出一支方舟級艦隊,協防的艦隊由星盟負責提供軍費,服從聯邦第一艦隊指揮,但是星盟原本需要付出的代價遠不止這些。只是解體的聯邦無力對星門動武,才讓星盟在弗格斯財團之外獨善其身。星際聯盟的政治地位被正式承認,原本星際聯盟需要給地球聯邦交稅的財團,也從此獲得了解脫。
新歷1149年,開拓者艦隊宣布黑薔薇正式建國,新成立的黑薔薇帝國沒有繼續維持軍團制,馮月月作為精神領袖成為國家第一任女王。帝國選擇了貴族民主制,構建大政府的治國策略。第一支登陸作戰騎士部隊也在同年建制,由于空間裂隙造成很多人完全失去肢體,從中篩選出有機會成為騎士的人,成為戰無不勝的帝國騎士。第二艘方舟級戰艦黑薔薇,也在此時開始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