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市長來了
第二天左成林市長來了。
金永正簡單的匯報一下情況,他說:“現在分三個組,分別下到群升,頭林和大洼丹,去幫著建立村委會。中心村的黨總支也成立了。我們尊重王大江的意見,王大江擔任黨總支書記,委員有高紅霞,群升的書記關利群,頭林的書記馮長友,大洼丹的書記葛萬軍。”
左成林說:“沒動動?”
楊永純說:“王大江說這些人熟悉情況,頭一年先用著。”
王大江說:“后邊不是還跟著審計嗎,有問題到時候再說。”
左成林說:“也行。不過你們得選一個中心村主任哪。”
王大江說:“我的意思是讓高紅霞當。”
金永正說:“行。別的村也選不出來。”
楊永純跟王大江說:“把你的想法跟市長匯報匯報吧。”
王大江說:“我是這么想的。群升歸我們了,那個林場也應該歸我們。這次采伐,我覺得應該找專家設計一下。我想在采伐完了的地方,建一個大苗圃。種上各種樹苗,和城市綠化用的樹木。錢到位了,我就派人去定樹苗和沙果走廊的樹苗。”
左成林說:“這個想法好。咱們采一畝要種兩畝三畝。至于群升林場的歸屬問題,我同意劃歸靠山屯管理。具體的,請市林業局和郊區拿個意見,報市政府常委會討論。”
王大江接著說:“錢來了,我們就去買牛。頭林和其他大隊的苞米,我們都準備提前伽,都作為青貯飼料。先養五百頭。在頭林找個山窩蓋牛棚。成立養殖基地。頭一年先養牛,第二年再養些羊。都是肉牛肉羊。供應江城市民。”
左成林說:“你們要是能滿足江城市民的牛肉和羊肉,那可是大功一件。”
王大江說:“頭林就是江城的牛肉羊肉供應基地了。”
左成林說:“好。這不財政局,農行的人都來了,就是來安排資金的。”
王大江說:“馬上我和謝區長就上大洼丹去規劃,怎么也得在大洼丹整出五千畝稻田來。現在就建提灌站。秋后就平地,打壩埂。明年就種水稻。”
左成林問:“得建多大的提灌站?”
王大江說:“大洼丹的地都在江邊,是個大長條。一個提灌站怕夠不著,不行就建兩個。”
左成林跟金永正說:“老金,我看咱們先研究資金吧。”
金永正說:“行。靠山屯的村委會選舉好整。不行他們自己選都行。現在關鍵是資金,錢到位了,他們就可以工作了。”
左成林說:“那咱們就研究資金的事。咱們一個個來。先說伐木的事。”他問林業局長,“群升林場最多能伐多少木頭?”
林業局長說:“如果按照王大江書記說的,是把林子伐了做苗圃,那就等于置換一下,整個林業面積沒減少,而且還能增加,這個上省里好批。可以報咱們要建江城最大的苗圃基地,還能管省里要一部分錢。”
楊永純說:“我看這事這么辦。市林業局拿規劃,寫報告,讓金市長領著林業局和王大江上省里。周鴻義高官正好管常務,王大江去一趟不會白去。”
金永正說:“還是老楊頭有著。”
左成林說:“那這個事就聽楊書記的。規劃和報告整完了,金市長和林業局,還有王大江上省里找一趟周高官。”
左成林又跟農行行長說:“王行長,你看看能給貸多少?”
王大江說:“你們就一次貸給我們三年。到時候果樹結果了,我一次就還你三百萬。”
王行長問王大江,“你們靠山屯都有什么能抵押的。”
王大江說:“那可老鼻子了。我給你說說。先說地里的。兩千畝水稻,明年還能有五千畝稻田。三百坰旱田,四十個蔬菜大棚,一個魚池一個水庫里邊都養著魚。還有一千五百畝果樹園子,種了十二萬九千棵果樹。”
王大江說著,農行跟王行長一起來的信貸科科長在一邊,認真的記著。
王大江繼續說:“我們還有一個篩片廠,還有一個粘豆包生產線,還有一個運輸公司。運輸公司有二十七臺車。其中剛買的新車十五臺,其中大掛十臺。就這些了。”
高紅霞說:“還有一臺東方紅拖拉機呢。”
王大江說:“東西就這么多,但是我們靠山屯還有信譽,我們的信譽也值幾百萬。”
左成林說:“好,王大江你說的好,靠山屯還有信譽,這個了不起。”
王行長問信貸科長,“他們有多少資產?”
信貸科長說:“農業差不多四十萬。大棚四十萬。漁場水庫十萬。篩片廠和豆包生產線十萬。果樹三年后結果,算二百萬。運輸公司一年四百萬。一共是七百萬。”
王大江說:“你們不能這么算?你只算一年的。我們運輸公司三年就能掙回來一千二百萬。水稻和大田三年也是一百多萬。”
左成林說:“人家王書記說得對,你們不能光算一年的,你是貸三年。”
財政局長說:“老王,你就給他們貸一千萬。我們財政局給靠山屯擔保。”
王行長說:“市財政擔保,我們就放一千萬。”
王大江說:“謝謝各位領導。我們靠山屯不會給領導丟臉。也不能讓財政局和銀行擔心。我們運輸公司三年的利潤不動,專門準備還貸。”
左成林說:“你們看王大江說話多有底氣。市財政先給拿二百萬啟動資金吧。”
財政局長說:“這筆錢算財政局存在靠山屯的,到救急的時候,王大江你得給我。”
王大江說:“局長你可真摳,二百萬還惦記。放心吧,到時候你要用,我把我們家房子賣了也給你。”
左成林說:“大江,你們再上省里去一趟,怎么也整回來幾百萬。要是能整回來一千萬,兩千多萬那可不少了。”
王大江說:“三年之內,我保證讓靠山屯中心村成為江城的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