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現實生活

念慈錄

05 一年級

念慈錄 悅樹茲 515 2019-12-20 15:38:41

  語文書和美術書

  林念慈從上學讀書開始,每次開學拿到新課本最迫不及待的事情就是趕緊打開語文課本,看看有什么生動又有寓意的小故事,既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增長見識,又能充實精神世界。其次就是打開美術書,看美輪美奐的藝術作品,去感受藝術的熏陶。最后才是不慌不忙的翻閱其它的課本。她,就是這么的真性情。

  奶奶扎的小辮子

  從小林念慈的頭發不是屬于特別多、特別黑亮的那種。

  咱念慈可是個女孩子呀,女孩頭發少了,那就會不好看的呀。林老太太變得很擔心。

  跟鄰居的大嬸大媽們聊起各家育兒經的時候,袒露了這份擔憂:“我家孫女念慈頭發不是很多,你們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啊?”

  “多剃幾次就好了!”隔壁的陳奶奶斬釘截鐵的說。

  “多用生姜水洗頭,應該有效果。”劉姨跟著也出一點子。

  “多吃青菜水果嘛,補充營養!”王奶奶也娓娓道來。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眾說紛壇。

  林太可記得一字不差,一法不漏的。回去就給林念慈把頭發先給剃了,變成了個小光頭。然后在飲食上有所調整。

  在新中國未成立以前,國內一貧如洗,災荒四起,流民遍地,餓殍遍野。人民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熱,饑寒交迫中。林老和林太為了活命撿過野菜、挖過樹根、刨過泥巴。

  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全力進行民主改革,恢復和發展生產,人民生活才慢慢開始好轉。

  林老先生在校當老師,幾個子女才不怎么愁衣食,比其他同齡人家的生活要略好那么一點兒。

  一次,念慈的三姑姑和林太上街辦事,三姑姑看見自己的同學在他的父母身邊蹲著幫忙賣一筐雞蛋。

  三姑姑走上前去和同學熱情打招呼:“同學你在這兒干什么?”

  那個同學抬起頭才發現是班里的林彬禮同學:“我在這兒幫父母賣雞蛋哩!”

  “一個雞蛋多少錢?”三姑姑好奇的問。

  “一個雞蛋五分錢。”同學禮貌的回答。

  “那你們一天可以賣多少錢的雞蛋?”

  “唉!這可說不準,有些天買的人多,有些天買的人少,今天就賣了幾角錢。”同學聲音越說越蒼白無力。

  三姑姑的數學很好,心中不禁感嘆:這一筐雞蛋也就幾十來個吧,全部賣完也才塊把多錢。全家人該如何生活啊,難怪同學骨瘦如柴,衣裳單薄。

  三姑姑很想把同學剩下的雞蛋都給買下來,可他們也沒有帶多的錢出門。只得慚愧與同學告別。

  不出門不知外面世道如何,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

  原來自己是生在了福中,別人家吃飯生存都是問題。

  于是三姑姑發奮讀書,成績變得優異起來,考入京城的重點大學,后分配到華慶的國家單位工作,成為了林老先生的驕傲。

  而念慈母親何燕芝是普通農村人家,當時集體生產,一年家里只發下來20斤谷子,只得到處撿野菜充饑。常是一鍋水,丟一點米進去,端的那碗清亮得能照出人的影兒。一家人能續命即可。

  差不多是到了林念慈這代的時候,生活才沒有那么的捉襟見肘。

  不止能吃飽肚子,人們開始講究起營養了。

  林念慈的頭發與日增長,好像是要比之前多些了。林老太太像看見了希望。

  于是,剃了又長,長了又剃。

  在林老太太的不言放棄下,林念慈的頭發得以改善,變得很濃厚了。

  自從上了幼兒園,開始上學后,就不再剃光頭,而是留起了蓬蓬頭。

  上一年級,林老太太特別喜歡給林念慈在頭頂上用橡皮筋扎起一個小辮子去上學,大概在奶奶眼中覺得這樣孫女會很可愛吧。

  等哥哥一塊放學回家

  爺爺奶奶說了,上了小學以后就是跟哥哥一塊回家了。

  哥哥讓林念慈中午或下午打完鈴放學以后不用上樓梯去等他,上面都是些高年級的哥哥姐姐,放學時人很多,人山人海的,林念慈個子矮,被別人不小心磕到碰到尤其是撞摔倒了就不好了。就在一年級那層樓的主樓梯口乖乖等著就好。

  一年級的老師通常都不會拖課,但上了四五六年級的老師就變得愛拖堂了,應該也是對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

  第一次去樓梯口等哥哥,起先還沒有什么人下來,突然,就聽到隆隆的腳步聲和零星的說話聲,緊接著,就是一片黑壓壓的穿著各式各樣、五花八門衣服的人群沖了下來,林念慈嚇得不禁往后退了退,生怕被這一群浩浩蕩蕩的人給不小心碾壓了過去。

  站在那里望著一張張放學回去的笑臉,哪個才是自己的哥哥呀?

  二、三分鐘過后,是哥哥最先看見了林念慈,因為他們說好的念慈會在那里等,而且那里就只有一個小朋友在等他的哥哥。

  林念慈也看見了沖著自己笑的哥哥,開心的跳了跳,然后牽著哥哥的手就一塊回家了。

  哥哥就像是一個擁有神奇魔法的護花使者,跟哥哥一起回家,一點兒也不害怕。

  背小手兒

  在幼兒園讀書的時候,每節課的老師都會嚴格要求:“同學們,請把你們的小手,好好的背在自己的身后,眼睛一定要注視著前方的黑板和老師,專心的上課,認真的聽老師的話。”

  因為小孩兒的注意力是不容易集中的,以及有一些多動癥,這是能讓孩子認真學習的最好辦法與習慣。

  林念慈已經讀一年級一班好一段時間了,只要老師在前面講課以及在黑板上寫字的時候,那雙小手總在身后背得好好的,該寫的時候才寫,該畫的時候才畫,做完又立即背在自己的身后。

  視線里總是老師、黑板、課本,也只是老師、黑板、課本。

  一日,林念慈的視線才忽然間落到坐在自己前方的幾個同學身上。咦?他們的手為什么沒有背在身后了?

  有隨意放在桌子上,桌子下的,有手指玩弄著筆和課本的。

  轉而又看了看周圍和身后的其他同學,好像大家都已經沒有把手背在身后的動作習慣了,只有自己一人依舊把手背在后面上課了好長時日。

  林念慈心里想:不知道是小學的老師忘記說了,還是上小學就不再有這個要求了,還是同學們不喜歡這樣呢?

  當時問題沒有答案,只是自己嘀咕。

  后來才知道,上小學開始,在學校上課都是靠自己自覺,自我管理。

  想著想著,林念慈也只好默默的把身后的小手給改到放在桌子兩邊或者放在腿膝蓋兒上。

  人是環境的產物,這話說得一點兒沒錯!人在大環境中僅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是“合群”的,就放棄了做真正的自己,殊不知不覺就卷入到一場隨波逐流中,保持清醒者也許只是片刻,還有更多的人被時間的洪流改變得翻天覆地,只剩下聲聲惋惜和悔恨當初。

  人際交往固然重要,與人交往中保持尊重、真誠、友善。懂得將心比心。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然后堅持做正確、真實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從什么時候開始改變都不算晚哦。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

  一年級上冊,在學了許久的拼音課程后,終于迎來了第一篇短文:《我的家》。

  有一張新穎的課本插圖,淡黃色的墻壁,紫紅色圖案的地毯,地面上擺放著一張紅色的沙發和黃色的茶幾、一桶盆栽,以及三個小孩,和一只可愛的小貓咪。

  劉平平說,我家有四口人,有爸爸、媽媽、爺爺和我。

  王飛說,我家有三口人,有爸爸、媽媽和我。我爸爸是工人,媽媽是老師。

  李小云說,我家也有三口人……

  學習完這課以后就下午放學了,林念慈興高采烈地跟著哥哥回家,路上想著,那我家也是三口人,有爺爺、奶奶和我呀。哥哥家也是三口人。

  第一次對家和家庭成員在大腦中形成了一個概念,以及舉一反三的思維方式。

  認識了許多可愛有趣的小動物:孔雀,猴子,丹頂鶴,鸚鵡,駱駝,大熊貓,長頸鹿,獅子,天鵝,老虎。

  還學了幾首有名的詩例如:《憫農》、《靜夜思》。

  語文課本可真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呀!

  17課是《小小的船》,林念慈被這張大的精美插圖給深深的吸引住了,不禁放大了瞳孔。

  深藍色的夜空,四周散落著許多明亮的小星星,最明亮最奪目的莫不屬于那彎彎的明月,恰似一艘在黑暗中發著夜光的小船,月頭坐著一個頭戴橘黃色星星帽,身穿粉色連衣裙,青綠色的長襪,紫色鞋子的可愛小女孩,左手把斜跨式書包掛在彎彎的月尾,右手提著一盞發著微光的燈,充滿好奇與期望的看著這片浩瀚星空。

  其文章也是很美。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一年級的數學是從認識數字一開始的數字課程,雖然幼兒園已經學過了,但林念慈還是每天把老師布置的數學家庭作業給認認真真的完成了,老師會用那支批改作業的紅墨水鋼筆,打上一個大大的紅鉤,寫著100分。

  也會有偶爾粗心,算錯數學題,少涂一個圓圈的時候,老師就會在旁邊打個小紅叉,分數就只有98,97。

  一日上午的數學課,數學老師讓同學們回去穿三十到五十根的高粱桿,來幫助數數。林念慈中午放學回家就告訴給了爺爺奶奶,奶奶在家里找來二把新高粱掃帚,用剪刀給拆了,拿出完好的高粱桿,制作好后,中午就順利的給數學老師交了差,老師和同學們都感到震驚,林念慈是班上做手工作業最快的一位同學。

  離不開林念慈的聽話,更離不開爺爺奶奶的重視與幫助。

  “奶奶,為了完成數學老師的手工作業,把家里的新掃帚給拆了,會不會不好呀?”林念慈表示有點心疼。

  “為了你的學習,拆兩把新掃帚不算什么,掃帚沒有了可以再買,但你的學習可耽誤不起。”林老太太鄭重的告訴孫女。

  數學讓林念慈意識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具有著緊密的聯系,對量有了一定的看法和認識。

  鏡子

  一日下課期間,同桌女生帶了一個小圓鏡子來教室,她瞇著眼,呲著牙,照完鏡子后便遞給林念慈,示意林念慈也可以用來照照。

  林念慈出于好奇接過鏡子便看了看自己,才知道自己的頭頂上有一個小辮子,搜索記憶中,嗷,是奶奶早上給我扎的。

  不禁噗嗤的笑出聲,觸碰著自己的小辮子發尖,仔仔細細的端詳著這個熟悉又充滿陌生的鏡中人。

  這是她第一次學著同桌的樣子照鏡子。

  別低估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尤其在沒建立是非黑白的判斷以前,她身邊的一切都是組建她認知世界里的那一點。

  找到哥哥了

  上午第三節課是體育課,做完體育老師安排的跑步和體操后就是自由活動了,一部分同學逗留在操場上玩游戲或是你追我趕,等著放學鈴響起就直接回家了,還有一小部分,準備回教室坐會,林念慈也跟著上去了。因為要去說好的位置等哥哥。

  可是放學時間還有好久,記得哥哥說過他在三樓,要不然自己上去看看,找一下哥哥的教室吧。

  說干就干,林念慈踏上了無比陌生的樓梯,樓梯上散落著一些同學扔掉的零食袋和塑料袋。數著一層、兩層、三層,好像到了。是這層樓嗎?樓梯口對面的墻壁上有一塊瓷磚脫了點白漆,漏出了后面的灰色水泥。

  哥哥說的他在四年級一班。

  嗯?樓梯口左手第一間教室好像就是哥哥所在的班級呢。

  林念慈就在外面歡喜的等著,準備給哥哥一個大大的驚喜。

  從教室最先走出來的人不是哥哥,反而是教室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哥哥才出來望見了他的妹妹:“咦,你怎么上來了?而且你怎么知道我在這層樓這間教室的,不賴嘛!”

  “嘿嘿,因為哥哥之前講過的!上體育課時間還剩很多,我很無聊所以就上來找你了呀!”

  “很聰明哦,以后你時間多的話都可以上來這里找我了。”

  “好的!”

  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在林念慈的心中就像是一個“小大人”,自己則顯得很渺小。

  哥哥高估了林念慈

  兩天后,林念慈在中午放學回家的時候笑嘻嘻的告訴哥哥:“今天下午第二節課又是體育課呢。”

  “那你上來找我玩,我們下午第二節課是自習課,自己做作業,沒老師在的。”

  林念慈真的就上去找哥哥了,哥哥看見妹妹在教室門口,就趕緊出來了:“我待會給你找個凳子平鋪在地上,你坐在凳子上玩,別發出聲音哦。站起來的時候,勾著腰一點。我怕班主任萬一來班上看見了。”

  嗯,哥哥在班上是好成績,自己不能給哥哥添亂。

  但沒想到,林念慈來到哥哥桌子前,發現自己并沒有哥哥的桌子高,站著也沒事呢。

  “哥哥你看,你白擔心了,我還沒你的桌子高呢,站著老師也看不見我的。”

  哥哥才發現還真的是這樣,兩兄妹對著哈哈大笑了起來。

  旁邊的同學都很喜歡林念慈,也覺得班上來了個小妹妹,很是新奇。一起假裝什么事情也沒有,時不時開點玩笑,大家一起笑呵呵的。

  班主任真的來尋班了,在講臺上坐了會,講了點東西。

  哥哥和旁邊的同學給林念慈示意:“噓,千萬別出聲,不然老師就會過來。”

  林念慈就用雙手捂著自己的小嘴巴,盡量讓自己不發出任何響聲。在哥哥給自己準備的小凳子上乖乖的坐在哥哥的旁邊。

  這節課,多么的生動活潑啊。

  寫日記

  二零零二年三月一日星期五,一年級下學期的第一個周末,語文老師發了作文本要求同學們這周末回去寫五十字以內的一篇日記。

  林念慈放學回去告訴了林老太太:“奶奶,老師叫我們這周寫日記,我從來沒有寫過。”

  “寫日記很簡單的呀,老師講格式了嗎?”

  “講了,要寫年月日,星期幾,還有天氣,然后這一天做了什么。”

  “那明天奶奶帶你去大臺山玩,玩了以后回來就可以寫日記了。”

  林念慈似懂非懂、半信半疑的點了點頭。

  星期六,林老太太叫上了林老先生一塊帶著林念慈,去了大臺山。

  萬物復蘇的春天,大臺山被披上了一件翠綠的薄衣而變得更加生機挺拔了,昨日的春雨洗凈了一切人間灰粒,使艷麗的、清新的紅的、粉的、白的、綠的顏色得以再次展現在人們眼前,桃花骨朵爭先恐后地從樹枝中冒出了頭,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嫩綠的新芽也在靜悄悄的成長著,清新的空氣不由得讓前來駐足的人想多呼吸一會兒,小徑上也不時有踏春的人從身邊經過,比林念慈大一點的孩子在父母身邊快樂的放著風箏。

  “念慈,你要寫日記,就要多用心觀察身邊的一花一木,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靈感源于生活。”林老先生知道這趟出門的意義。

  “念慈,你看今天天氣多好呀,太陽公公出來了,小樹發了嫩綠的新芽,桃花也開出花骨朵了。”林老太太也在教著。

  “福德鎮大臺山是川陜蘇區時期紅軍據守樓蘭縣北大門的要塞,戰役紀念碑這是紅色文化,以前很多先烈們為保家衛國在這犧牲”林老先生從沉重的語氣又轉到略微輕松的語氣,一路走一路給孫女介紹道“這是松樹、這是柏樹、這是桃樹、這是李子樹、那是白楊和垂柳……”

  “念慈,你想不想放風箏啊?”林老太太知道這是沉重的歷史,但怕念慈太小會感到害怕,將來大點了再把以前戰爭的故事好好講給她聽吧。

  “不想放,我要牽著爺爺奶奶的手。”林念慈喜歡跟林老先生和林老太太在一起。

  “等你大點了,就給你買風箏來放。”

  “好的。”林念慈頻頻點頭。

  回到家以后,林老太太對林念慈說:“現在你可以寫日記啦,寫完以后,讓你爺爺給你改,然后交給老師。”

  “嗯。”林念慈拿出書包里的新作文本,就拿起鉛筆準備寫了。

  “念慈,先在草稿紙上寫,寫完以后給爺爺改了,再往作文本上騰。”林老太太讓林念慈先學會打草稿。

  林念慈絞盡腦汁的把今天去大臺山的經歷轉換成文字,寫完以后,就給林老先生檢查與批改了。

  林老先生拿過孫女的草稿紙,坐在窗子旁的桌上,拿著鉛筆勾勾畫畫,調整著語句,認真的改好后就交給了林念慈:“你看看,爺爺給你改得怎么樣?”

  “爺爺你太厲害了,知道這么多好詞好句。”林老先生的手如鬼斧神工一般,原來平淡無奇的十幾個字被改得,竟讓林念慈捧得出了神。

  爺爺文化水平真高,我也要多讀點書,像爺爺這樣,林念慈在心里想著。

  第二天老師在講臺上改著日記:“林念慈你的日記寫得還可以,是你寫的嗎?”

  “老師,我爺爺幫我改的。”

  “哦哦,是林老師給你改的啊,你爺爺以前還是我的老師呢。”

  被老師第一次表揚經爺爺修改后的日記寫得還可以,而且知道了爺爺還是老師的老師,林念慈愛上了寫作。

  妹妹

  林老太太對林念慈笑容可掬的說:“過幾天家里要來個妹妹。”

  “妹妹?”林念慈心中想著會是哪個親戚家的妹妹嗎。

  “是你的妹妹,你是爸爸媽媽的第一個孩子,她是爸爸媽媽的第二個孩子。”林太盈盈的解釋著。

  驕陽如火,炎天暑月。

  林老太太在今天當場的時候,買了個又大又圓的綠皮紅瓤西瓜,切成好幾塊。吃西瓜能消暑。林老林太吃了幾塊,林念慈吃了幾塊。

  這西瓜可真好吃!

  吃完西瓜,林念慈還在廚房洗手的時候,進來了一個比自己還小的小女孩,身后跟著林太。

  林老太太:“這就是你的妹妹,剛剛才到家。我來切點西瓜給她吃。”

  小孩子都是怕生的,林念慈從小也沒跟其他的小孩子密切接觸過。傻傻的看著奶奶在切西瓜,沒一會兒就出去客廳玩了。

  這個妹妹在廚房吃了很久的西瓜。

  奶奶好像并沒有切多少塊啊,怎么還沒出來呢。林念慈想著。

  “你去看看你妹妹吃西瓜吃得很干凈哦。”林老太太出來對念慈說。

  林念慈一溜煙的就進了廚房,想去看看。這個妹妹正背對著她,還在繼續吃西瓜。

  只見垃圾桶剛丟的那幾塊西瓜,確實被吃得不見一點紅瓤,西瓜內皮上全是牙齒的刮印。

  第一次見面,這個留著男生平頭的小妹妹給林念慈留下了較好的印象。

  林老先生給她取名為林念恩,比自己小兩歲半,今年她三歲多了。之前是在外婆身邊長大和照顧。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虞城县| 拜泉县| 筠连县| 凤凰县| 昭通市| 大同县| 徐水县| 时尚| 巴林左旗| 衢州市| 沁水县| 白山市| 温泉县| 册亨县| 浮梁县| 霸州市| 思茅市| 内乡县| 石景山区| 喀什市| 岳池县| 尚志市| 吴堡县| 弋阳县| 霍林郭勒市| 汉沽区| 紫金县| 裕民县| 徐州市| 康马县| 福海县| 东台市| 兴安县| 淮南市| 沧源| 治多县| 株洲市| 平罗县| 芜湖县| 肥东县| 道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