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漢子折了長槍草草搭建的抬鑾乘起來并不舒服,馬元贄坐在上面也忍不住不時扭動下身子,如此雖然是給侍奉的兒郎添了些麻煩,但也令人寬了心,至少知道這位垂垂老矣面露死色的神策中尉仍堅強的活著。
李忱的心情還算不錯,所以即便馬元贄這般僭越,他也只是寬容的一笑而過,甚至還溫言叮囑要好好照拂著。
今夜的亂事眼見是要結束了,盡管未能達成心愿,但是在一樁樁出人意料且層出不窮的是非中最后能...

此而非
①中和節,《舊唐書·德宗本紀》:五年春正月壬辰朔。乙卯,詔:“四序嘉辰,歷代增置,漢崇上巳,晉紀重陽,或說禳除,雖因舊俗,與眾共樂,咸合當時。朕以春方發生,候及仲月,勾萌畢達,天地和同,俾其昭蘇,宜助暢茂。自今宜以二月一日為中和節,以代正月晦日,備三令節數,內外官司休假一日。“宰臣李泌請中和節日令百官進農書,司農獻穜稑之種,王公戚里上春服,士庶以刀尺相問遺,村社作中和酒,祭勾芒以祈年谷,從之。 ②《全唐文》卷480,呂頌《謝賜春衣及牙尺表》。呂頌的文章除了這一篇中和節賜衣,還有冬日賜衣,端午賜衣,臘日賜口脂香藥等,由此可了解唐朝節日賞賜的大概。 ③勾芒,指春神。 ④《全唐文》卷518收錄了梁肅的《中和節奉陪杜尚書宴集序》,文中記載了揚州在中和節這一日的種種勝景。 ⑤取自陶淵明《雜詩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