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現實

我的娘那年秋

第七章

我的娘那年秋 申駟平 2986 2020-04-07 16:19:06

  據王二奎交代,騙子第二次來他家做客,他和馬快嘴就看穿了他是個騙子。王二奎想報警,卻被馬快嘴攔下了。馬快嘴說,不如咱們暗中配合他,等他把錢騙到手,咱就敲他的竹杠,五五分成,他不敢不給。王二奎猶豫了半天,最終還是依了馬快嘴,但他們就怕萬一騙子被抓,指定會把他們供出來。所以,當馬快嘴聽到院外王德起這么一煽呼,還以為騙子已被抓,并把他們供了出來,只得全招了。

  這個年輕有為的治保主任王德起,臨陣發揮,巧妙的突破了對方的心理防線,確實功不可沒。母親看他是個當公安的苗子,后來,母親通過我大舅那年生,讓王德起去了當地派出所做了一名協警,這也讓母親順便收了個徒弟。

  通過這件事,母親在村子里,才真正讓大家為之信服。發自內心的愿意跟著母親干。這樣村里的掛面廠也很順利的操辦起來了。

  一順百順,萬畝水塘也即將迎來漁業的收獲季。等到了農歷年根兒底,母親根據村里的一位長老的建議,開始破塘收魚。由長老親自指揮,把一張足足二百米長的大網,順進了冰窟窿。在當時,這個地區打凍網還真是個新鮮事兒。

  小王村祖祖輩輩主要以打野魚為生,每戶都有大小不一的排子網。長老挑選了一些較為完整的排子網,連在一起,全村男女老少,一起上陣,聲勢浩大,熱鬧非凡。大家伙兒拭目以待,盼著這一網有個好收獲。

  母親粗算了一下,按每條魚平均五斤重算,共十五萬尾魚。這萬畝水塘得產七十多萬斤魚。

  最初阿三出于保險起見,只投放了五萬斤魚苗,這樣本著“稀苗大穗”,不會造成塘內缺氧。到了九月底,阿三又來了一趟。當看到這魚的個頭兒,大得超乎尋常,頓時替母親捏了把汗。阿三說:“這塘里的魚個頭兒大,讓人看了眼紅,你得罪了那么多小人,這要讓人撒了藥可是不得了,你得防著點兒,可不能當兒戲。”

  母親早有提防,在這方面確實沒讓母親操心。全村人把家底兒都押在了萬畝水塘,孤注一擲,誰會不上心?全村人團結一心,組成了好幾班人,輪班上崗。一天二十四小時晝夜巡視,盡職盡責。就連一些體弱的老人也搬著板凳守在水塘邊,一座就是好幾個小時。

  到了九月中旬的一天,魚塘突然鬧了一場特大的蟲災。魚體上布滿了灰色的軟體寄生蟲,這種蟲子俗稱“魚虱子”,像半個麥片兒大,魚體表面的黏膜被魚虱子吃光,眼瞅著大批的魚,掙扎著浮在水面上,后果不堪設想。

  母親早有應急措施,把提前配好的殺蟲劑分成了一百多份,由一百多條漁船組成了龐大的地毯式消毒隊伍,往水里潑灑藥物,由于人多救助及時,母親才過了這個坎兒。

  魚是保住了,可這么多魚,該咋銷售可是個大問題。于是,母親和村子里的核心人物,共十五人,開了個會,大家各抒己見,該如何把魚賣個好價錢。

  有個人說:“我們不如把魚拉到黃岡碼頭魚塘匯,在那兒可以賣個好價錢?!?p>  另一個人說:“魚塘匯離咱這兒足有五十里,不等咱把魚拉到那兒,魚就破了肚,咋能賣個好價錢?”

  有個干過倒買倒賣生意的人說:“干脆,把魚分給各戶,誰有本事誰就去賣,沒有本事怨不得別人?!?p>  李繼祖把這個人臭罵了一頓,說他出了個餿主意。這個出主意的人是李繼祖的侄子輩兒,外號叫“大能耐”。小王村有三大能,王二奎屬“萬能膠”;李姓長輩李德奎,人稱“能白呼”。他捋捋胡須,又吹了吹鼻孔,老要猖狂的說:“這是咋的啦?臨上凍再出魚,不就妥啦!我看它咋破肚?!?p>  “能白呼”的長相有點兒像樣板戲的欒平,也有人叫它“小爐匠”。他手中攥著個硬木煙鍋兒,悶了一口,又說:“再說了,即便破了肚,也比那小魚爛蝦值錢。咱這魚體個大膘肥,能吃到咱養的魚,也算他有口福兒,這俗話說得好,有好貨不愁賣。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剔肉賣都有賺頭兒。”

  “大能耐”說:“臨上凍出魚,明擺著,錯過了八月節,十月一,你這叫放著大集不趕非要滿街吆喝。傻子殺豬——只認個頭兒,不知道啥叫節口兒?!?p>  “能白呼”干張著嘴,一時無言以對,頓時引來哄堂大笑。那“能白呼”,這才憋出了一串詞兒,說:“這方圓百里的人,三天不吃魚就得罵娘,你這是傻婆娘過日子,守著麥子挨餓,就知道過年吃饅頭;傻小子入洞房,就知道掀蓋頭,不知道有下文?!?p>  大家又哈哈笑了起來。

  “大能耐”看他又吹胡子又瞪眼,沒敢再招惹他。

  “能白呼”見大能耐敗下陣來,便橫眉立目的補了句:“小娃子,跟我抖機靈,你還嫩了點兒?!?p>  旁人抬手扇了扇空氣,沖“能白呼”扔了句:“別抽啦,破煙,什么味兒!”

  “能白呼”把煙鍋往胸前一貼,挺胸抬頭,說:“這叫斯大林味兒,想聞都不讓你聞了,”他說著把煙袋鍋往凳腿上一磕,那一團帶著火星的煙灰,正掉進他的鞋幫里?!澳馨缀簟薄膀v”的一下,手忙腳亂,“咿呀乎喲”的喊著,招得大家捧腹大笑。

  “大能耐”趕緊上前幾步,扶向“能白呼”一本正經的說:“斯大林同志要不要送您去醫院?”

  “能白呼”舉起煙鍋,唬了他一下,說:“去你個球,滾!”

  母親拾了個笑,一直沒言語,聽完了大家的發言。大家比較贊同能“白呼”的建議,臨上凍可以放心的把魚拉到黃岡碼頭魚塘匯,一準兒賣個好價錢。

  母親說:“您是咱村里的長輩,論經驗,誰也比不了您,您就多操操心,該咋辦,我們都聽您的?!?p>  “能白呼”也沒虛讓,沉穩的想了一下,說:“那好吧,我再補充幾句,有句老話說的好,沒有遠慮必有近失。咱賣的是鮮魚,不像糧食和物件,賣不了收著,可容時候。咱這東西不容時候。捕到的魚就得趁著鮮靈賣出去。賣不出去,就得降價,有句老話叫‘貨到街頭死’,大老遠誰也不想把東西往回拉。所以說呀,我又尋思了一下,干脆等到上了大凍,咱們打凍網,蝎子粑粑——獨一份兒。到了年根兒底下,誰想吃個大的鮮魚,圖個吉利,就得買咱的魚。那魚塘匯的彩頭就是咱的。”

  村里人都知道魚塘匯是咋回事兒,可誰也說不準這魚塘匯到底是起源于哪個朝代。據老輩人講,雍正末年當地有個叫趙有財的不孝之子,家境富足,卻撇下老母,看著母親在鄉下受苦。

  有一天趙有財喜得一子,他要親自到黃岡碼頭魚市買一條大鯽魚給媳婦下奶,有個收地攤稅的土霸子,名叫王五。這人雖霸氣,但他十分孝敬父母。他見趙有財,想買一條大鯽魚給媳婦下奶,轉遍了市場,也沒見到像樣的大鯽魚。恰好,這時來了個漁夫拎著一簍魚上了市。有一條一尺來長的大鯽魚,被王五搶先給收了,就當頂了稅。那漁夫覺得撿了個便宜——一條魚咋也頂不了稅錢。

  只見王五把魚掛在一塊木板上,隨筆寫了一行字:彩頭魚,大吉大利,非孝子不賣。頓時招來眾人圍觀,都覺得這可是新鮮事兒。

  其中有幾個有錢人紛紛爭買此魚,由一吊錢漲到了一定銀子。趙有財喜得一子,求個吉字,便一下子出了兩錠銀子,買定了這條魚。

  王五一舉兩得,既當眾取笑了趙有財,又發了一筆小財。這兩錠銀子遠遠超出了他每日收的地攤兒稅。從此,王五改邪歸正,以德服人,不再強行收稅。又在此地搭了個彩臺,若是當日誰的魚被選上彩頭魚,誰就理應占有臺下最好的攤位賣魚,這攤位的魚稱為頭排魚。買魚的人,買不到彩頭魚,買幾條頭排魚也算買回了吉祥之物。象征著身份高貴,有面子。那彩頭魚被披紅掛彩,用一根紅繩掛在彩臺上,無形中滿足了一些有錢人精神上的享受。

  這一傳說,當地縣志上并無記載,但這一習俗相傳至今,已成了文明向善的標志。到了特殊期間,這一習俗也沒受到任何影響。現由當地公社政府管理魚塘匯,每日只有一條魚作為彩頭魚。

  母親大膽采納了“能白呼”的建議,定為臘月二十三小年這天,開始捕撈。這天一大早,共五輛運魚的四輪馬車,停在村西小碼頭。要在上午十點之前把魚送到黃岡魚塘匯。過了十點,若是沒有十斤以上一條淡水魚上市,就會取消當時的彩頭魚競標會。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宁县| 红安县| 镇坪县| 新平| 武安市| 专栏| 梓潼县| 兴国县| 康马县| 安溪县| 梅州市| 抚松县| 贡觉县| 克什克腾旗| 固安县| 象州县| 大宁县| 东台市| 中山市| 华阴市| 斗六市| 文水县| 友谊县| 海林市| 兴国县| 宜春市| 安陆市| 耒阳市| 鱼台县| 马鞍山市| 桂阳县| 南宁市| 镇巴县| 广河县| 城步| 房产| 布尔津县| 彝良县| 建昌县| 和平区| 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