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可以說萬千句誓言,卻鮮有人將一句誓言重復千萬遍。
奪過案卷的第一個念頭,她恍惚瞥見天地終于對她有了一絲垂憐。
涅槃是鳳凰最脆弱的時刻,需以鳳凰珠為引,溫養靈魂,承載肉身。鳳凰的靈魂先于鳳凰珠中獲得洗禮,而肉身逐漸自焚,由于鳳凰珠的存在,肉身不會完全消失,只是燒凝成胎狀,靈魂再逐漸從鳳凰珠回到身體中。涅盤時若是肉身與靈魂二者缺其一,則會停止。靈魂不能外溢出珠,軀殼亦無法蘇醒。而鳳凰的靈魂封印在鳳凰珠中時,鳳凰珠若是碎裂,其中靈魂也會隨之煙消云散。
而百年前那一次的石室中,本是極佳的涅槃之處,奈何被人撞見。鳳的肉身被有心之人盜走下落不明,鳳凰珠亦不知所蹤。
在涅槃后,得知鳳凰珠的下落,虞棲桐只身跋涉來到長安。
從朱雀門走到鳳凰臺的那段路,尋常人約莫要走上一個時辰的時間。
可她便是以長槍開路,也要從黃昏走到清晨,再走到殘陽如血。
直到皇城五萬禁衛軍,竟無一人敢上前。
一丈紅纓槍不長,一里更要斷一寸。
鳳凰臺前,天子手握鳳凰珠,等候多時。
她只身長叩于臺下,萬望成全。
“只是,如今他已不再是你一人的鳳了。他是我泱泱大廈的命脈,是大唐盛世的要害,是黎民百姓的頂禮膜拜。”
天子也大度,竟然不去追究虞棲桐究竟傷殺了多少禁衛軍,倒是提了個建議。
“做我帝國的大將軍,既可以不離鳳凰臺左右,又可以不與我朝萬萬人為敵。”
“如——何?”何字很輕,如字卻拖的很長。
紅纓槍旁,鳳凰臺下,虞棲桐成了萬人敬仰的大將軍。
從那以后,這位帝國的大將軍發了瘋似的尋找鳳的肉身,每當人靜夜深,她獨自一人在漆黑的宮廊之中發呆,宮廊盡頭是她隨時都會破碎的愛人。
望眼欲穿。
直到那日城門前,虞棲桐奪過案卷,里面赫然是一位老先生的故事。
“余年少時,曾遇鳳凰。
......
遷謫吳地。時值天色晦暗,借宿舟中。夜半繩斷,小舟緣水下入大澤。見東方七星連珠,算得必有珍寶現世,遂夜出舟篷。
......
于山后十尺余,驚見神鳥,其一身似黃金,其一身如赤玉,喉頸處各懸一珠,一紅一白,其上覆明火,黯黯有燃盡之勢。
山水之間,得遇鳳凰!
神鳥之軀,價貴無上,恐有他人覬之,故余潛挈鳳身緣水獨歸,及匿而后復至此地,然見凰與珠俱失。本欲呈奉啟奏,然次日鳳身自焚,燼竭家財,一無所有矣…….”
槍上的紅纓在那一剎那黯淡了下去。
我說過定會救你。
百年如復一日,這句誓言我重復了萬遍。
每一日只為這一句,便用盡全身的力量。只怨天地不堪一眼垂憐,長夜的盡頭不是溫存。
那次城門下的案卷得到線索以后,虞將軍似乎并無異樣,只是一連幾月,軍中人都見到她在研究一本古籍。甚至夜里在昏黃的宮燈前也不曾合眼。
宮燈夜下,她自顧自的呢喃。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緊接著她變了,她竟公然歃血,先是在鳳凰臺的朝圣之地作了一副沒人能看懂的畫,然后無視天子的層層裹挾或是勸阻,親手捏碎了那顆鳳凰珠。
那日長安城漫天桃花,晚霞艷烈如火,究竟發生了何事,人們緘口不言。
又或許是因為不再有人有機會知道了。
失去鳳凰珠庇佑,長安果然是一座地獄。
陸陸續續又有人來到長安,只聽說那日長安發生了政變,有人趁亂放了一把大火將整個長安燒了個干凈,大將軍虞棲桐勉強帶了百余人救駕,拼死護住了圣上周全,但只余一口氣,臥病在床。
再后來,遺詔立大將軍監國,皇帝崩殂,另立小皇子,改國號為曌。
有人說,他是好監國,復安西四鎮,平營州之亂,后突厥歸降。卻也有人罵他任用酷吏,貶逐老臣,濫殺無辜。
按理說天下人悠悠之口,評價正負有好有壞都不奇怪。
奇怪的是,后人翻開關于他在盛唐那頁的記載,竟是空白。